一种新式结构锂电池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928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结构锂电池的设计方法,涉及电池领域,该新式结构锂电池的外壳顶面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散热孔均配有散热片,外壳内部依次设有隔板、正极板、隔板、负极板、隔板,外壳内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圆柱形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通过导线与外壳内所有的正极板连接,负极端子通过导线与外壳内所有的负极板连接。通过散热孔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正极板、隔板、负极板排列过于紧密,可有效散热,防止电池温度过高影响工作,且散热片与外壳连接,充分利用了金属的散热性,增强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脑能的装置。从1799年伏特成功制备第一个电堆,到19世纪60-80年代湿电池和干电池的专利技术,之后伴随着电子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池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备,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领域广泛使用。锂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比容量高,电化学当量最小,标准电极电位最负,可用于生产高能量密度的电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主流。现有传统的锂电池大多设计成封闭的正方体形或圆柱体形,散热效果差,锂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便会产生大量热量,无法快速散去,严重影响到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严重时还会发生爆炸事故。为了解决锂电池散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通过散热孔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正极板、隔板、负极板排列过于紧密,可有效散热,防止电池温度过高影响工作,且散热片与外壳连接,充分利用了金属的散热性,增强了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长时间运行测试,试验系统稳定,实验所需材料来源广泛、装置操作简单、设备成本低,易于工业化扩大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通过在外壳上开设若干散热孔,并在每个散热孔内安装散热片,散热片与外壳接触,帮助散热,提高锂电池的散热性能。—种新式结构锂电池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式锂电池包括空心的外壳I,外壳I顶面设有若干个截面呈矩形的散热孔2,每个散热孔2内配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散热片3,外壳I内部每两个相邻散热孔2之间或散热孔2与外壳I侧边之间依次设有隔板9、正极板7、隔板9、负极板8、隔板9,外壳I内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圆柱形的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的顶部均穿过外壳I,且与外壳I相交处均设有绝缘环6,正极端子4通过导线10与外壳I内所有的正极板7连接,负极端子5通过导线10与外壳I内所有的负极板8连接。所述外壳I由铝合金制造。所述散热片3由铝合金制造,且散热片3与散热孔2过渡配合。所述正极板7材料由锂铁磷酸盐LiFePO4制造,负极板8材料由石墨烯制造。所述隔板9由聚氯乙烯材料制造,绝缘环6由橡胶制造。所述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均由黄铜制造。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式结构锂电池的外壳顶面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散热孔均配有散热片,外壳内部依次设有隔板、正极板、隔板、负极板、隔板,外壳内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圆柱形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通过导线与外壳内所有的正极板连接,负极端子通过导线与外壳内所有的负极板连接。通过散热孔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正极板、隔板、负极板排列过于紧密,可有效散热,防止电池温度过高影响工作,且散热片与外壳连接,充分利用了金属的散热性,增强了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式结构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式结构锂电池的结构剖视图。其中,丨一外壳、2—散热槽、3—散热片、4一正极端子、5—负极端子、6—绝缘环、7—正极板、8一负极板、9一隔板、1—导线。【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式结构锂电池的优选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出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式结构锂电池的【具体实施方式】:该新式结构锂电池包括空心的外壳I,外壳I顶面设有若干个截面呈矩形的散热孔2,每个散热孔2内配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散热片3,外壳I内部每两个相邻散热孔2之间或散热孔2与外壳I侧边之间依次设有隔板9、正极板7、隔板9、负极板8、隔板9,外壳I内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圆柱形的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的顶部均穿过外壳I,且与外壳I相交处均设有绝缘环6,正极端子4通过导线10与外壳I内所有的正极板7连接,负极端子5通过导线10与外壳I内所有的负极板8连接。结合图1和图2,外壳I由铝合金制造,结构坚固,且散热性能好。散热片3由铝合金制造,且散热片3与散热孔2过渡配合,拆装容易,电池使用时间过长时,还可拆除散热片3,用风扇吹散热孔2降温。正极板7由锂铁磷酸盐制造,负极板8由石墨烯制造。隔板9由聚氯乙烯材料制造,可传递热量,帮助散热,绝缘环6由橡胶制造,绝缘效果好。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均由黄铜制造,导电性能好,减小电流损失。该新式结构锂电池通过散热孔2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正极板7、隔板9、负极板8排列过于紧密,可有效散热,防止电池温度过高影响工作,且散热片3与外壳I连接,充分利用了金属的散热性,增强了散热效果。【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式锂电池包括空心的外壳(1),外壳(I)顶面设有若干个截面呈矩形的散热孔(2),每个散热孔(2)内配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散热片(3),外壳(I)内部每两个相邻散热孔(2)之间或散热孔(2)与外壳(I)侧边之间依次设有隔板(9)、正极板(7)、隔板(9)、负极板(8)、隔板(9),外壳(I)内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圆柱形的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的顶部均穿过外壳(I),且与外壳(I)相交处均设有绝缘环(6),正极端子(4)通过导线(10)与外壳(I)内所有的正极板(7)连接,负极端子(5)通过导线(10)与外壳(I)内所有的负极板(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由招合金制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3)由铝合金制造,且散热片(3)与散热孔(2)过渡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7)材料由锂铁磷酸盐(LiFePO4)制造,负极板(8)材料由石墨烯制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由聚氯乙稀材料制造,绝缘环(6 )由橡胶制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均由黄铜制造。【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电池领域,该新式结构锂电池的外壳顶面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散热孔均配有散热片,外壳内部依次设有隔板、正极板、隔板、负极板、隔板,外壳内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圆柱形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通过导线与外壳内所有的正极板连接,负极端子通过导线与外壳内所有的负极板连接。通过散热孔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正极板、隔板、负极板排列过于紧密,可有效散热,防止电池温度过高影响工作,且散热片与外壳连接,充分利用了金属的散热性,增强了散热效果。【IPC分类】H01M2/02, H01M10/6563, H01M10/6551, H01M10/613, H01M10/052【公开号】CN105576155【申请号】CN201510933028【专利技术人】何丹农, 董毅, 张春明 【申请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式结构锂电池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式锂电池包括空心的外壳(1),外壳(1)顶面设有若干个截面呈矩形的散热孔(2),每个散热孔(2)内配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散热片(3),外壳(1)内部每两个相邻散热孔(2)之间或散热孔(2)与外壳(1)侧边之间依次设有隔板(9)、正极板(7)、隔板(9)、负极板(8)、隔板(9),外壳(1)内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圆柱形的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的顶部均穿过外壳(1),且与外壳(1)相交处均设有绝缘环(6),正极端子(4)通过导线(10)与外壳(1)内所有的正极板(7)连接,负极端子(5)通过导线(10)与外壳(1)内所有的负极板(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丹农董毅张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