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启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798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启瓶器,该启瓶器具有一瓶盖容置腔,该容置腔由握持部、顶部、以及开启部构成,其中,所述握持部的上端与顶部下表面的第一端构成第一弯折部;所述开启部为一开口朝向握持部的钩形,该开启部包括一折弯部和一钩头,所述折弯部的上端与所述顶部下表面的第二端相连接处构成第二弯折部,该折弯部的下端朝向握持部弯折形成一钩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启瓶器,克服了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仅用单手即可将瓶盖开启,且不会损坏盖体,被开启后的瓶盖可重复盖合于瓶口。(*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启瓶器,尤其是一种可单手开启瓶盖的启瓶器。
技术介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开启瓶盖,在将通过压合封盖于瓶体的瓶盖开启时,如啤酒瓶等的开启时,需用到启瓶器,目前公知的启瓶器大多为,其一个作用点压在瓶盖上部,另一个作用点卡在瓶盖侧面下端,通过一只手握住瓶体,另一只手向上掀动启瓶器,通过杠杆原理把瓶盖撬开。上述公知的启瓶器存在以下缺陷1、在启瓶操作时,必须两只手同时用力,方可将瓶盖开启,因此,对于残障人士,如独臂人,开启瓶盖时,相当费力,必须通过其他方式将瓶体固定位,才能将瓶盖打开,操作烦琐,且不安全。2、由于公知的启瓶器使用时,将一个作用点压在瓶盖上部,另一个作用点卡在瓶盖侧面下端,在向上掀动启瓶器时,压在瓶盖上部的作用点向下施力,作用于瓶盖侧面下端的另一个作用点向上施力,而将瓶盖打开,在瓶盖被打开的同时,该瓶盖在向上、向下两个力的作用下被弯折损坏,若需将瓶口重新封盖,如被开启的瓶中饮料一次未喝完,则该瓶盖亦无法重复盖合于瓶口。因此,通过公知的启瓶器打开瓶盖后,则无法再盖合瓶口,造成人们生活中的不便。本设计人根据多年来在本领域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克服公知启瓶器存在的上述缺陷,经过艰苦的研发,终于开发出本技术的单手操作、且不会损坏瓶盖的启瓶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手即可将瓶盖开启,且不会损坏盖体的启瓶器。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启瓶器,该启瓶器具有一瓶盖容置腔,该容置腔由握持部、顶部、以及开启部构成,其中,所述握持部的上端与顶部下表面的第一端构成第一弯折部;所述开启部为一开口朝向握持部的钩形,该开启部包括一折弯部和一钩头,所述折弯部的上端与所述顶部下表面的第二端相连接处构成第二弯折部,该折弯部的下端朝向握持部弯折形成一钩头。如上所述的启瓶器,其中,所述握持部呈由上述第一弯折部向上述瓶盖容置腔外侧偏移的弧弯状。如上所述的启瓶器,其中,所述折弯部呈由上述第二弯折部向上述瓶盖容置腔外侧倾斜地设置。如上所述的启瓶器,其中,所述握持部上可设置便于握持的条纹。如上所述的启瓶器,其中,所述折弯部的纵向与上述第二弯折部的垂线呈一锐角设置。如上所述的启瓶器,其中,所述折弯部的纵向与上述第二弯折部的垂线间的夹角为10°-15°。如上所述的启瓶器,其中,所述开启部的钩头上表面可与上述折弯部的纵向垂直设置。如上所述的启瓶器,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距离与瓶盖的顶部直径相匹配;所述开启部的钩头端部距由第一弯折部向下延线的垂直距离小于瓶盖的下端直径;所述第二弯折部距钩头朝向瓶盖容置腔一侧上表面间的纵向长度与瓶盖厚度相匹配。如上所述的启瓶器,其中,所述顶部朝向瓶盖容置腔的下表面为一平面,该顶部的上表面由第一顶表面和第二顶表面构成,该第二顶表面距下表面的厚度大于第一顶表面距下表面的厚度,该第一顶表面与第二顶表面间光滑衔接。如上所述的启瓶器,其中,所述握持部与所述顶部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00°-150°;所述第二弯折部及钩头朝向瓶盖容置腔一侧表面间的折弯部纵向长度为8.5mm;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间距为29mm。本技术的优点及特点是1、本技术的启瓶器具有的最显著的优点是,只需一只手就能够完成整个开瓶过程,另一只手可以自如地做其它事务。2、由于使用本技术提出的开瓶器,只需单手操作,即可将压合于瓶口上的盖体开启,因此,对于只有一只手的残障人士来说,打开如啤酒瓶的瓶盖也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3、本技术的启瓶器由于是将第一弯折部抵接于瓶盖的顶部一侧缘,其钩头卡钩于瓶盖底边下部,因此在瓶盖的开启过程中,盖体的顶面不承受向下的压力,从而克服了公知技术存在的当瓶盖被打开后,盖体将被破坏的缺陷,保持了盖体的完好性,使盖子可重复盖合于瓶口,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4、本技术的启瓶器,由于只需单手操作,即可将瓶盖开启,因此,用两个这样的启瓶器,就可以同时打两个瓶子,例如在餐饮业服务繁忙时,可提高服务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启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启瓶器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启瓶器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启瓶器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握持部2、顶部3、开启部4、第一弯折部5、折弯部6、钩头7、第二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对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与优点的理解更加显而易见,下文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启瓶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启瓶器包括一瓶盖容置腔8,该容置腔8由握持部1、顶部2、以及开启部3构成,启瓶器的主视图大概呈现一前部具有一钩头的“厂”字形。其中,所述握持部1的上端与顶部2下表面的第一端构成第一弯折部4;所述开启部3为一开口朝向握持部1的钩形,该开启部3包括一折弯部5和一钩头6,所述折弯部5的上端与所述顶部2下表面的第二端相连接处构成第二弯折部7,该折弯部5的下端朝向握持部1弯折形成一钩头6;所述第一弯折部4与第二弯折部7之间的距离与瓶盖的顶部直径大致相等;所述开启部3的钩头6的端部距第一弯折部4向下延线的垂直距离D小于瓶盖的下端直径。由图1可见,所述握持部1呈由上述第一弯折部4向上述瓶盖容置腔8外侧偏移的弧弯状。所述握持部1的弧形握持部上可设置若干条纹或图纹,参见图3,以增加手与该握持部1之间的摩擦,便于开启瓶盖。在本技术的启瓶器中,所述折弯部5呈由上述第二弯折部7向上述瓶盖容置腔8外侧倾斜地设置。所述折弯部5的纵向与上述第二弯折部7的垂线呈一锐角α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优选的α角为10°-15°。在本技术的启瓶器中,所述开启部3的钩头6上表面可与上述折弯部5的纵向近似垂直地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7距钩头6朝向瓶盖容置腔8一侧上表面间的折弯部5的纵向长度L与瓶盖厚度相匹配,如与标准的瓶盖厚度相匹配。如图1所示,所述顶部2朝向瓶盖容置腔的下表面21为一平面,该顶部2的上表面由第一顶表面23和第二顶表面22构成,该第二顶表面22距下表面21的厚度大于第一顶表面23距下表面的厚度,该第一顶表面22与第二顶表面23间光滑衔接。在所述顶部2上也可以设置一些图案、凹陷等,以增加该启瓶器的美感。图2至4为本技术启瓶器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此,本技术的启瓶器的所述握持部1的下部为具有半径等于40mm的弧形握持部,以便于该启瓶器施力;所述握持部1与所述顶部下表面21之间的夹角为100°-150°,从而使本技术的启瓶器可适用于具有不同下部开口度的瓶盖;所述第二弯折部7及钩头6朝向瓶盖容置腔一侧表面间的折弯部5的纵向长度L为8.5mm;所述第一弯折部4与第二弯折部7的间距为29mm。上述各尺寸、角度并不限于此,以上仅为一具体实例,其可根据所述启瓶器欲开启的瓶盖尺寸、形状来确定。本技术的启瓶器可以用金属或金属与其他恰当材料结合、具有一定韧性的材质制成。在使用时,用单只手将上述启瓶器的容置腔8套合在要开启的瓶盖上,钩头6钩在瓶盖的下沿上;用任何一只手抓住握持部1,屈伸拇指和其他手指同时使启瓶器靠在瓶子上;用手掌朝瓶子方向移动并用手指包住瓶颈;将所述握持部1向瓶颈方向握合,即可以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启瓶器,其特征在于:该启瓶器具有一瓶盖容置腔,该容置腔由握持部、顶部、以及开启部构成,其中,所述握持部的上端与顶部下表面的第一端构成第一弯折部;所述开启部为一开口朝向握持部的钩形,该开启部包括一折弯部和一钩头,所述折弯部的上端与所述顶部下表面的第二端相连接处构成第二弯折部,该折弯部的下端朝向握持部弯折形成一钩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雷戈里C波梅伦克
申请(专利权)人:格雷戈里C波梅伦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TH[泰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