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其由物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开口光圈;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负折射率的第三透镜;正折射率的第四透镜;负折射率的第五透镜;同时满足以下条件:0.70≤f1/f≤0.78、-1.90≤f2/f≤-1.30、-400.00≤f3/f≤-65.00、-1.20≤(R1+R2)/(R1-R2)≤-1.00、1.20≤(R7+R8)/(R7-R8)≤1.90、0.08≤d6/f≤0.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摄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设及一种摄像镜头,尤其设及一种适用于使用高像素 CCDXM0S等摄像元件 的手机相机组件、W邸摄像镜头等的摄像镜头。 【
技术介绍
】 近年,使用CCD或CMOS等摄像原件的各种摄像装置广泛普及起来,随着运种摄像元 件的小型化、高性能化发展,社会更需求具有优秀光学特性、超薄且具有高通光量F值的广 角摄像镜头。 由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超薄且高通光量F值的5个广角透镜组成的摄像镜头相关 的技术开发在逐步推进。其提出方案的摄像镜头由5个透镜组成,从物侧开始依次包括;具 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Ξ透镜;具有正折射 率的第四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五透镜。 特开2014-197105号公报中实施例4~6所展示的摄像镜头由上述5个透镜组成,但 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Ξ透镜的折射率配置W及第四透镜的形状设置不充分,所^化〇 > 2.64、2 ω ^ 65.0°、广角化程度不充分,W及化0通光量不足。 特开2014-197104号公报中实施例1~5展示的摄像镜头是由上述5个透镜组成,但 是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分配W及第四透镜的形状设置不充分,所W广角化2 ω ^71.4°不充 分。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W克服上述缺陷。 【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超薄且高通光量F值的5个广角透镜构 成的摄像镜头。[000引为实现上述目的,在对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Ξ透镜的折射率配置、第一透镜、 第四透镜的形状设置W及第Ξ透镜的像侧到第四透镜的物侧之间的轴上距离与透镜群整 体的焦点距离的比例进行认真研讨后,提出改善W往技术的摄像镜头方案,于是形成本发 明。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摄像镜头,所述摄像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开 口光圈、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透镜、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四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五透镜,并且摄像镜头要满足W下条件(1)~ (6)的特征: 0.70 <n/f< 0.78 (1) -1.90 <f2/f<-1.30 (2) -400.00 <巧处<-65.00 (3) -1.20 < (R1+R2)/(R1-R2) <-1.00 (4) 1.20< (R7+R8)/(R7-R8)<1.90 (5) 0.08<d6/f <0.13(6) 其中; f:透镜群整体的焦点距离; f 1: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001引f 2: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 f3:第Ξ透镜的焦点距离; R1:第一透镜的物侧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的物侧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d6:第Ξ透镜的像侧到第四透镜的物侧的轴上距离。 优选的,所述摄像镜头具有满足W下条件(7)的特征: 0.07 <d8/f <0.15 (7) 其中;[002引f:透镜群整体的焦点距离; d8:第四透镜的像侧到第五透镜的物侧的轴上距离。 优选的,所述摄像镜头具有满足W下条件(8)的特征: 0.50 <f4/f< 0.80 (8) 其中; f:透镜群整体的焦点距离; f4: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 优选的,所述摄像镜头具有满足W下条件(9)的特征: -0.80 <f5/f<-0.45 (9) 其中; f:透镜群整体的焦点距离; 巧: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尤其适用于使用高像素用 的CCDXM0S等摄像元件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的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同时 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了化(光学长度)/IH(像高)< 1.50、超薄、广角2ω >74°、由Fno<2.2 且拥有高通光量的5个透镜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LA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一实施例的球面像差巧由上色像差)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一实施例的倍率色像差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一实施例的像面弯曲和歪曲像差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二实施例的球面像差巧由上色像差)示意图;[004引图8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二实施例的倍率色像差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二实施例的像面弯曲和歪曲像差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Ξ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Ξ实施例的球面像差巧由上色像差)示意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Ξ实施例的像差倍率色像差示意图; 图13为本专利技术摄像镜头LA第Ξ实施例的像面弯曲和歪曲像差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LA:摄像镜头; S1:开口光圈; L1:第一透镜;[0化引 L2:第二透镜; L3:第Ξ透镜; L4:第四透镜; L5:第五透镜; GF:玻璃平板;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时为中屯、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的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R5:第Ξ透镜L3的物侧的曲率半径; R6:第Ξ透镜L3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R11:玻璃平板GF的物侧的曲率半径; R12:玻璃平板GF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d:透镜的中屯、厚度与透镜之间的距离; do:从开口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的轴上距离;[007引 dl:第一透镜L1的中屯、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的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中屯、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到第Ξ透镜L3的物侧的轴上距离; d5:第Ξ透镜L3的中屯、厚度; d6:第Ξ透镜L3的像侧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中屯、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的轴上距离;d9:第五透镜L5的中屯、厚度; dlO:第五透镜L5的像侧到玻璃平板GF的物侧的轴上距离; dll:玻璃平板GF的中屯、厚度; dl2:玻璃平板GF的像侧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参考设计图来说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摄像镜头的一种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 摄像镜头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构成图。摄像镜头LA是由5个透镜群组成,从物侧到成像面像侧 依次配置开口光圈S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Ξ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在 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之间,配置有玻璃平板GF。玻璃平板GF是玻璃盖片、或者是拥有IR截止 滤光等功能的滤光片。或者,玻璃平板GF也可不设置在第5镜头L5和成像面之间。 第一透镜L1具有正折射率,第二透镜L2具有负折射率,第Ξ透镜L3具有负折射率, 第四透镜L4具有正折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开口光圈、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率的第四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五透镜,并且摄像镜头要满足以下条件(1)~(6)的特征:0.70≤f1/f≤0.78 (1)‑1.90≤f2/f≤‑1.30 (2)‑400.00≤f3/f≤‑65.00 (3)‑1.20≤(R1+R2)/(R1‑R2)≤‑1.00 (4)1.20≤(R7+R8)/(R7‑R8)≤1.90 (5)0.08≤d6/f≤0.13 (6)其中:f:透镜群整体的焦点距离;f1: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f2: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f3: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R1:第一透镜的物侧的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的像侧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物侧的曲率半径;R8:第四透镜的像侧的曲率半径;d6:第三透镜的像侧到第四透镜的物侧的轴上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冈弘之,王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