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铜表面的制备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传统的防覆冰方法大多基于除冰、融冰思路,如热力融冰、过电流融冰、短路融冰、带负荷融冰、高频脉冲电流加热振荡、敷设发热导体等,但这些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以大量能耗为代价;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荷叶、水稻、蝴蝶等具有超疏水性的生物体表面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仿照这种微观结构,可在固体表面获得超疏水性;这种固体表面具有自清洁、减阻、耐蚀、抗结冰等特性;基于此,一些疏水性防结冰涂料和镀膜技术相继被开发,但这些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不易对形状复杂的设备和零件进行涂覆,涂料中有机溶剂易挥发,使用寿命较低,真空镀膜需要一定的真空,不易大规模生产等;因此,铜表面超疏水性的构建成为一个关键;目前,铜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主要有湿化学刻蚀法、氧化法、电沉积法和浸泡法等方法;如用盐酸刻蚀并氟化后,铜表面得到了超疏水性;在铜表面氧化得到Cu(0H)2纳米管后氟化,得到了超疏水表面;在玻璃表面铟-氧化锡涂层上,通过两步电沉积制备的铜纳米粒子构成的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在正辛酸的乙醇溶液中浸泡12 h后呈现出超疏水性;铜片表面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 喷砂处理;采用棕刚玉砂丸, 喷砂处理后的铜片经NaOH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以去除油脂, 随后烘干备用;2)表面氧化;将样品浸入K2S2O8和KOH 混合水溶液,水浴, 取出后清水冲洗, 并在烘箱中干燥;表面化学改性;3)在试管中加入氟硅烷乙醇溶液, 再将试管和经上述处理后的铜片置于密封容器中, 将密封容器放入箱式电炉中加热, 保温, 取出后空冷即可得到表面FAS 改性的铜。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