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痔疮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59634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痔疮用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痔疮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羊奶根、桃树根、椿白皮、五倍子、刺老包根等26味中药材原料进行配比设计后,使得其能够消炎灭菌、化腐生肌的功效,并且具有较快的止疼止血功效,能够达到消除漏管,收敛脱垂并举的功效,使得痔疮得到根治;并且该中药组合物应用于患处或者口服后,其不存在明显的刺激性,能够使得早期痔疮在用药后1-2周得到彻底治愈;还能够对痔核长期脱垂、大量出血、坐卧不安的中晚期患者在3-4周得到治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痔疮用药
,尤其是。
技术介绍
肛肠痔瘘病俗称痔疮,是人类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有“十人九痔”的俗语,由此可见,痔疮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医学上一般将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但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时才会发生,排便后它又会缩回原来的位置。无论内痔还是外痔,都可能发生血栓。在发生血栓时,痔中的血液凝结成块,从而引起疼痛。痔疮出血肿痛是早期患者的共同体征,进入中晚期,痔核受到括约肌的夹挤、静脉回流受阻,动脉不断输入,使痔核体积逐渐增大,直致动脉血管被压闭,血栓形成,痔核变硬,从痔疮转化成痔瘘,造成嵌顿性痔漏脱垂。中期可以用手辅助回纳,晚期长期脱垂在肛门之外,会引起其它并发症,甚至癌变,严重的威胁人类健康。现有技术中对于痔疮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两种,药酒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变部位,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治疗效果明显,但是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伤口恢复慢且易复发;药酒治疗又分为内服和外用,均存在显效慢,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的缺陷。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始对药酒治疗的周期和显效速度进行研究,并对中药组合物的配方进行研究和设计,经过对中药原料进行配比和/或炮制工艺的调整,为痔疮治疗用中药组合物
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痔疮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重量份计的原料成分为羊奶根45-50份、桃树根42-48份、椿白皮42-48份、兰花参36-40份、韭菜根36-40份、朝天罐36-40份、鸡冠花36-40份、槐花36-40份、地榆30-36份、没药30-36份、芒硝36-40份、刺老包根36-40份、无花果36-40份、桑蚕茧26-30份、甲珠26-30份、胡黄连26-30份、马齿苋30-36份、制南星30-36份、黄连30-36份、黄芩26-30份、马兜铃36-40份、苦参30-36份、独脚莲30-36份、五倍子30-36份、大黄26-30份、冰片26-30份。所述的以重量份计的原料成分为羊奶根48份、桃树根45份、椿白皮45份、兰花参38份、韭菜根37份、朝天罐39份、鸡冠花38份、槐花38份、地榆33份、没药34份、芒硝37份、刺老包根38份、无花果37份、桑蚕茧28份、甲珠28份、胡黄连28份、马齿苋33份、制南星33份、黄连33份、黄芩28份、马兜铃38份、苦参34份、独脚莲33份、五倍子33份、大黄28份、冰片28份。所述的原料成分还包括蜂蜜,其中蜂蜜的用量为羊奶根、桃树根、椿白皮、五倍子、刺老包根总重量的0.15?0.25倍。上述的用于痔疮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椿白皮、槐花、马兜铃、五倍子、羊奶根分别炒黄,待用;将桑蚕茧、地榆分别炒制成碳后,再将其分别粉碎后,待用;(2)取步骤(1)制备好的中药材原料以及剩余的中药材原料,并将其进行分组处理,其中第一组为:羊奶根、桃树根、椿白皮、五倍子、刺老包根;第二组为兰花参、韭菜根、朝天罐、鸡冠花、槐花、没药、无花果、马齿苋、制南星、黄连、黄芩、马兜铃、苦参、独脚莲、大黄;第三组为地榆、芒硝、桑蚕茧、甲珠、胡黄连、冰片;(3)将蜂蜜放入锅中溶化,并将第一组中药材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锅中炒制至不粘手,其中蜂蜜加入量为第一组中药材原料总重量的0.15-0.25倍;(4)将第二组中药材原料与步骤(3)中获得的物料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药材,并将混合药材炒热至70-80°C后,再向其中加入白酒烹制,烹制完成后,将其密封包装,放入干燥无污染,并且无强光直射的窖池发酵至少15天后,将其打开摊凉70-74h,再将其烘干后,待用;(5)将第三组中药材原料粉碎成粉末后,将其与步骤(4)获得的物料混合均匀后,即可。所述的步骤(1)中,其粉碎是粉碎成450-550目。所述的步骤(4)中,加入的白酒的量为混合药材的0.09-0.11倍。所述的步骤(4)中,烹制时间为3-10min。上述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将其制备的成膏剂或栓剂或直接涂敷患处或采用麻油调敷患处。具体在使用本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痔疮时,其可以将本药制备成口服制剂,也可以制备成外用制剂,其在制备成口服制剂时,其每天服用1-2次,每次用上述配比的药物3-4g;再将其制备成外用药剂后,每天外用1-2次,每次外敷4_5g上述配比的药物,其使用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刺激性作用,并经过实验证明,其无毒副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羊奶根、桃树根、椿白皮、五倍子、刺老包根等26味中药材原料进行配比设计后,使得其能够消炎灭菌、化腐生肌的功效,并且具有较快的止疼止血功效,能够达到消除漏管,收敛脱垂并举的功效,使得痔疮得到根治;并且该中药组合物应用于患处或者口服后,其不存在明显的刺激性,能够使得早期痔疮在用药后1-2周得到彻底治愈;还能够对痔核长期脱垂、大量出血、坐卧不安的中晚期患者在3-4周得到治愈,并经过大量的应用实验,将上述配比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痔疮,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并且对治愈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观察,其未发现复发现象。本专利技术尤其是以不常用的羊奶根为“君药”,配以具有治“五痔”功效的桃树根、无花果,以及具有消漏管、化腐生肌功效的桑蚕茧、独脚莲、制南星,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能够在上述配比中药原料的基础上,发生复杂的生化作用,使得本中药组合物将止血、消漏管、收敛作为治疗痔疮的三个靶向,使得其达到快速止血止疼、彻底消除漏管、收敛脱垂并举,实现对痔疮的根治。并且结合加工工艺中将中药材原料进行分成三组后,将每组的中药材原料进行不同的炮制工艺处理后,使得各味中药材原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增强药效;尤其是结合白酒加入后的烹制处理,使得药效增强,增添功效,并且实现脱毒减轻中草药刺激性的目的,使得获得的中药组合物能够实现口服治疗或者外敷治疗。解决了传统技术中认为的马兜铃这种治疗五痔肿痛的主要中药,由于其毒性较大,使得不利于口服和大剂量使用的技术缺陷得到了克服,并且结合中药组合物的配比设计以及处理的工艺步骤,使得其还具有了消除肛周脓肿的功效。进一步的,本研究者通过将中草药配方进行分组处理后,再将其进行密封发酵后的摊凉处理,使得中药组合物中本身具有清火毒排湿热的功效得到了迅速的增强,使得患者在用药2_3h后,其痔疮患处的火辣疼痛之感得到明显的减轻,甚至是消除;并且在用药后,未发现有明显的刺激性。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比恰当,并且结合制备工艺的处理,使得其具有毒性的中药原料中的毒性得到脱除,并且经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痔疮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重量份计的原料成分为羊奶根45‑50份、桃树根42‑48份、椿白皮42‑48份、兰花参36‑40份、韭菜根36‑40份、朝天罐36‑40份、鸡冠花36‑40份、槐花36‑40份、地榆30‑36份、没药30‑36份、芒硝36‑40份、刺老包根36‑40份、无花果36‑40份、桑蚕茧26‑30份、甲珠26‑30份、胡黄连26‑30份、马齿苋30‑36份、制南星30‑36份、黄连30‑36份、黄芩26‑30份、马兜铃36‑40份、苦参30‑36份、独脚莲30‑36份、五倍子30‑36份、大黄26‑30份、冰片26‑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晓峰万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万济堂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