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共体天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15376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11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系统共体天线,包括反射板、均设于反射板上并工作于不同系统的主天线阵列和次天线阵列,所述主天线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单元列,相邻两个第一单元列之间形成不小于自由空间中工作波长1/4的第一间距,每个第一单元列均包括多个第一辐射单元,且相邻两个第一辐射单元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次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一组第二辐射单元,并且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单元列之间的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所形成的组合间隙中。由于次天线阵列的辐射单元被设置在主天线阵列的相邻两个第一单元列的间隙中,无需占用反射板上额外的安装空间,因而可以从长度和/或宽度上减小反射板的面积,有利于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多系统共体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的兴起,多网运营已经成为运营商网络发展的主旋律,逐渐显现的多网共存情景也对基站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中国移动为例,GSM、TD-SCDMA、TD-LTE、WiFi四网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多网共存就意味着为每个网络建设起自身的基站将大大增加成本,而且随着站点资源的日益紧张,很多站点将面临不能新增基站天线的局面,因此4G时代的到来,要求基站天线加快向多频化、小型化的演进。因此支持多系统工作的小型化天线正成为基站天线的主要发展方向。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多系统共体天线,其由不同系统的天线上下放置组合而成。该天线实现了支持多系统工作的目的,然而,由于不同系统的天线上下放置,天线长度较长,不利于减小天线尺寸,降低成本。当前也有基站天线和智能天线横向并排放置组合而成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然而并排放置的多系统共体天线存在天线太宽、迎风面积大,并且成本高的缺点。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从长度和宽度上都能实现小型化的多系统共体天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的多系统共体天线,其消除了体积大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降低了成本。为实现该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多系统共体天线,包括反射板、均设于反射板上的主天线阵列和次天线阵列,并且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次天线阵列工作于不同的频段,所述主天线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单元列,相邻两个第一单元列之间形成第一间距,并且该第一间距大于或等于自由空间中工作波长的1/4,每个第一单元列均包括多个工作于第一频段的第一辐射单元,且每个第一单元列的相邻两个第一辐射单元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次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一组工作于第二频段的第二辐射单元,并且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单元列之间的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所形成的组合间隙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如下优点:由于次天线阵列的辐射单元被设置在主天线阵列的相邻两个第一单元列的间隙中,无需占用反射板上额外的安装空间,因而可以从长度和/或宽度上减小反射板的面积,进而缩小天线的尺寸,有利于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多系统共体天线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参见图2至图12,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1000可以同时工作在TD系统和其他传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其包括工作于多个系统的不同天线阵列。为便于描述,工作于TD系统的天线定义为主天线阵列,工作频段定义为第一频段;工作于其他传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天线定义为次天线阵列,其工作频段定义为第二频段。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次天线阵列均设于一反射板上。参见图2,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中,主天线阵列为工作于TD系统的天线,其包括多个比如四个第一单元列101?104,每个第一单元列101?104由多个比如十个第一辐射单元100纵向排列组成,每个第一辐射单元100都工作于第一频段。四个第一单元列101?104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于反射板400上,并且相邻两个第一单元列101?104之间在横向上具有第一间距501,该第一间距501大于或等于自由空间工作波长的1/4 ;每个第一单元列101?104的相邻两个第一辐射单元100之间在纵向上具有第二间距502排布;据此,相邻两个第一单元列之间,可以形成多个包括一个第一间距501和两个第二间距502的组合间隙505。所述次天线阵列为工作于第二频段的传统基站天线,比如GSM900MHZ系统用的天线,其由多组比如四组工作于该第二频段的第二辐射单元组成,其中每个第二辐射单元包括一对不同极化的线形对称振子200a、200b。每个第二福射单兀的对称振子200a、200b纵向分布于主天线阵列的第一单元列102和103之间的组合间隙中(即,分布在中间两列第一单元列内),组成次天线阵列。反射板400作为该多系统天线共用的反射器,供所述第一辐射单元100和第二辐射单元的对称振子200a、200b装设于其上。第一辐射单元100、第二辐射单元的对称振子200a,200b与反射板400通过导体连接或者通过电容耦合连接。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一单元列101?104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错位设置,并且错位距离为所述第二间距502的一半左右,以使得组合间隙505更便于第二辐射单元的对称振子200a、200b 安装。 参见图3?5,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1000与实施例一相类似,其不同在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对称振子200a、200b在每两个相邻第一单元列101?104间均有设置,也即次天线阵列的对称振子200a、200b在第一单元列101和102、102和103、103和104之间均有设置,其中,第二辐射单元200a、200b在每两个相邻第一单元列间的数目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参见图6,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1000与实施例二相类似,其不同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100在反射板400上集中设置,使反射板400纵长方向的至少一端形成空白区域401,部分第二辐射单元的对称振子200a、200b设于所述空白区域401处。参见图7?9,在第四个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与实施例一相类似,其不同在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对称振子200a、200b在该实施例中为直角形对称振子。参见图10,在第五个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与实施例一相类似,其不同在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对称振子200a、200b为弧形对称振子。请结合图8,当第二辐射单元为直角形对称振子或弧形对称振子时,每种对称振子可有两种设定形式,比如200a包括200al和200a2,200b包括200bl和200b2。参见图11、图12,在第六个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与实施例一相类似,其不同在于,所述次天线阵列还包括工作于第三频段的第三辐射单元300a、300b,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为不同极化的对称振子,并且所述第三频段与第一、第二频段均不相同。以此类推,本技术的次天线阵列可扩展到其包括更多种辐射单元,多种辐射单元一一对应工作于不同的频段,从而使本技术的多系统共体天线可工作于多个不同频段的系统。总而言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系统共体天线,包括反射板、均设于反射板上的主天线阵列和次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天线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单元列,相邻两个第一单元列之间横向形成第一间距,并且该第一间距大于或等于自由空间中工作波长的1/4,每个第一单元列均包括多个工作于第一频段的第一辐射单元,且每个第一单元列的相邻两个第一辐射单元之间纵向形成第二间距;所述次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一组工作于第二频段的第二辐射单元,并且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单元列之间的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所形成的组合间隙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超黄立文孙全有王钦源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