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725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10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色剂容器,在装拆调色剂容器时能够可靠地握持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拆的调色剂容器,调色剂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沿一个方向长的形状;以及把手,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长边方向一侧的端部的端面,所述把手包括:基体部,从所述端面向所述长边方向的外侧突出;封闭壁,设置在所述基体部的下侧,且形成在所述基体部的沿所述容器主体短边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端面之间,所述把手的所述短边方向的另一侧敞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拆的调色剂容器
技术介绍
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在薄片部件上形成图像的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搭载有显影装置。在显影装置的内部收容有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装置将形成在感光鼓等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利用所述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进行显影。由于进行显影而使显影装置内部的调色剂减少。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从调色剂容器向显影装置补充调色剂。另外,所述调色剂容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拆,如果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耗尽,则更换为填充有调色剂的新的调色剂容器。这种调色剂容器设置有把手,当将调色剂容器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取下调色剂容器的情况下,把手作为调色剂容器的抓手发挥功能。把手例如设置在调色剂容器的长边方向一侧的端面(前侧的面)。作为所述把手的一个例子,一直以来已知有从调色剂容器的前表面突出的把手。然而,以往的钩状把手在从把手的横侧插入手指而意欲握持把手时,把手的内侧对手指的收容性较差。因此,每次意欲握持把手时,手指相对于把手的位置都不确定。由此,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装拆调色剂容器时的操作不稳定,有时会担心抓坏把手而导致调色剂容器落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容器,在装拆调色剂容器时能够可靠地握持把手。本技术一方面的调色剂容器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拆,其包括:长条状的容器主体;以及把手,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长边方向一侧的端部的端面,所述把手包括:基体部,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端面向所述长边方向的外侧突出;封闭壁,设置在所述基体部的下侧,且在所述容器主体的短边方向上形成在所述基体部的一端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端面之间。根据本技术,在装拆调色剂容器时能够可靠地握持把手。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技术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箱体的前面罩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3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的内部结构的图。图4为从斜前上方观察贮存器装配部的立体图。图5为从斜后下方观察贮存器装配部的立体图。图6为贮存器装配部的主视图。图7为贮存器装配部的后视图。图8为表示贮存器装配部的前侧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9为表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立体图。图10为表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立体图。图11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前方部分的立体图。图12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前方部分的立体图。图13A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主视图,图13B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侧视图。图14为表示从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取下罩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为表示黑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不过是将本技术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图1为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图。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将图像形成装置10处于可使用的设置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6。另外,将在所述设置状态下设置有操作显示部17的侧面作为正面(前表面),来定义前后方向7。另外,以所述设置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为基准,来定义左右方向8。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为复合机,具备打印功能、复印功能、传真功能和扫描功能等各种功能。图像形成装置10并不局限于复合机,只要是具有打印功能的装置即可,例如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读取部12和图像形成部14。图像读取部12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处理,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部。图像形成部14基于电子照相方式进行彩色图像形成处理,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下部。另外,在图像形成部14的右侧设置有薄片排出部15。在图像形成部14的上方设置有排出空间21。薄片排出部15在图像形成部14与图像读取部12之间形成排出空间21,并将图像形成部14和图像读取部12上下连结。如图1所示,排出空间21的前侧和左侧敞开。另外,排出空间21的后侧未敞开而是被背面板等封闭。此夕卜,在排出空间21的右侧设置薄片排出部15。利用该薄片排出部15封闭排出空间21的右侧。薄片排出部15将形成图像后的薄片部件向排出空间21排出。在薄片排出部15中的面向排出空间21的左侧面形成有薄片排出口 15A。薄片排出口 15A相比后述的薄片托盘18的端部24形成在上方。从薄片排出口 15A排出薄片部件。图像形成部14具备作为装置主体的箱体11。在箱体11的内部配置有构成图像形成部14的各部分。箱体11包括覆盖图像形成部14整体的外装框架,以及用于支承构成图像形成部14的各部分的内部框架。箱体11整体为大致立方体形状。箱体11具有前面罩11A和侧罩11B。利用前面罩11A和侧罩11B覆盖箱体11前表面的开口 11C。前面罩11A能够以薄片盒27的上端附近为转动支点进行开闭,成为敞开箱体11的开口 11C的姿势(参照图2)和封闭开口 11C的姿势(参照图1)。如果前面罩11A打开,则图像形成部14的内部敞开(参照图2)。侧罩11B设置在前面罩11A的上侧。侧罩11B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固定于箱体11,由此,前面罩11A无法封闭的开口 11C的上部侧由侧罩11B封闭。在图2中,示出取下侧罩11B且打开前面罩11A的状态。图3为表示图像形成部14的内部结构的图。在图3中,省略图像读取部12的图示。图像形成部14基于所谓串列方式将彩色图像形成于印刷用纸等薄片部件。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部14具备:多个图像形成单元4、中间转印单元5、光扫描装置13、二次转印辊20、定影装置16、薄片托盘18、薄片盒27、供给单元28、操作显示部17(参照图1)、输送路径26、贮存器装配部30和控制部(未图示)等。供给单元28将叠放于薄片盒27的薄片部件一张张地取出,并向输送路径26供给薄片部件。图像形成单元4(4Y、4C、4M、4K)分别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5的下侧。多个图像形成单元4沿着转印带5A的行进方向(箭头19所示的方向)排列设置。从转印带5A的左侧向右侧依次呈一列地配置有黄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Y、青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C、品红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M和黑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K。图像形成单元4分别具备感光鼓41、带电装置42、显影装置44和一次转印辊45等。图像形成单元4Y通过黄色的调色剂在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4C通过青色的调色剂在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4M通过品红色的调色剂在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4K通过黑色的调色剂在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由显影装置44进行针对感光鼓41的调色剂像显影处理。如图3所示,中间转印单元5具有转印带5A、驱动辊5B和从动辊5C。转印带5A为将各图像形成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色剂容器,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拆,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状的容器主体;以及把手,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长边方向一侧的端部的端面,所述把手包括:基体部,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端面向所述长边方向的外侧突出;以及封闭壁,设置在所述基体部的下侧,且在所述容器主体的短边方向上形成在所述基体部的一端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端面之间,所述把手的所述短边方向的另一侧敞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井达彦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