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德固专利>正文

脚踏自升降自移动工作(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328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脚踏自升降自移动工作(台)车由多组“平行四边形结构”支承杆构成升降支承主体,在“正反丝传动丝杆”的带动下改变角度使工作台随之升降;三轮平动系统结合“稳定支架”构成较稳定的底部支承;采用钢索传力结构使车轮的运动和转向不受操纵者自身位置变化之影响。由于实现了操纵者在工作台上自身施力控制自身的平移和高度,可迅速方便地调整工作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装璜粉刷饰线采摘等领域,较之架梯和脚手架,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颇见优势。(*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脚踏式特殊车辆的一种新产品。现阶段的室内粉刷、装璜、灯饰线路等项目的施工,通常采用架梯或搭脚手架之类的原始方法,耗时耗力,工效较低。本技术推出一种工作者利用自身力量,自升降、自移动,从而改变空间位置的工作(台)车新产品,达到在上述领域内取代原始方法提高工效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设计了多组交叉连接成为“等边平行四边形”的支承杆结构1,杆与杆之间的活接头4和5均采用铰链结构,当施力改变杆与杆之间的夹角时,含坐垫8及载物架10在内的工作台7就可随意升降了。动力来源选用人力(室外超高结构亦可选用机械动力)。如附图所示由脚踏12带动齿轮付13,分别由离合器14或离合器15将动力输往车轮22或者升降传动螺杆17。传动螺杆的两端分别为正反丝,左端与正丝螺母16配合,右端与反丝螺母6配合,当离合器15啮合时,脚踏力使升降传动螺杆旋动,通过改变两螺母的距离来带动各支承杆结构改变其夹角,从而达到较迅速升降之目的。为了改善升降过程中初始升力要求较大的弊端,可在各支承杆上装置匀力压簧3,在各活接头处装置匀力蜗簧2,当工作台降到最低位置时弹力达到最高值,便于减小初始启动力。为了限制工作台7的重心移动,支承杆结构上下端与工作台7或底架26连接部位除利用滑动轴承24活动连接外,还利用伸缩结构25予以定位。除了上述升降支承结构外,本技术的第二重要课题是自移动结构设计如图所示,当离合器14啮合时,脚踏力通过传动钢索23驱动车轮22。前车轮22通常只设计为一个,与两后轮27共同构成滚动支承结构。考虑到稳定安全问题,在紧靠车轮22的部位,装有与两后轮间距等宽的稳定支架20,车轮停止运动时,稳定支架在拉簧21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在与地面接触支撑并且制约车轮运动的状态下;需要移动时,压下操纵杆11,通过钢索拉线18将稳定支架20拉离地面,解除了对车轮运动的约束。操纵杆11还通过钢索拉线19控制前轮22的运动方向。上述三种钢索传力结构,较好地解决了由于工作台高度经常变化所带来的传力和操纵困难。此外,为了增加最大工作高度,可在坐板支承管上安置踏脚9;为了提高安全性还可增添护栏和安全绳;为了扩大使用范围,亦可选择较大的车轮,将工作(台)车设计为兼可载物的多用车。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使用者通过自身的力量在工作台上就可大幅度的改变自己工作位置,使工作的连续性得以加强;工作时可选用站姿或坐姿,舒适性明显提高;与架梯和脚手架等传统工具相比较,在粉刷装修之类的工作位置不断改变的工作领域内,工效将明显提高,劳动强度亦将降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的另件名称如下支承杆结构1,匀力蜗簧2,匀力压簧3,活接头(中点)4,活接头(端点)5,反丝螺母6,工作台7,坐垫8,踏脚9,载物架10,操纵杆11,踏板12,齿轮付13,离合器14,离合器15,正丝螺母16,传动丝杆17,钢索拉线18,钢索拉线19,稳定支架20,拉簧21,前轮22,传动钢索23,滑动轴承24,伸缩结构25,底架26,后轮27。本技术的实施可选用市售钢材、轮子、坐垫、脚踏等,钢索拉线可选用加长后的自行车、摩托车刹车拉线替代,支承杆等主结构亦可选用铝合金、竹木、塑料等材料制作,包括齿轮、离合器在内的另件加工,均可沿袭传统加工方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及工艺过程,在普通的机加工及五金工厂内均易投产实施。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自升降自移动工作(台)车,由工作台、升降支架、底架及车轮、脚踏施力机构、钢索传力机构、稳定支架等构成,其特征是升降支架由多组呈平行四边形的交叉活动连接的支承杆结构(1)构成,升降支架的上下两端用滑动轴承(24)及伸缩结构(25)分别与工作台(7)及底架(26)相连接脚踏施力机构由脚踏(12)、齿轮付(13)、离合器(14)、离合器(15)等组成。离合器(14)输出轴与驱动车轮的传动纲索(23)相连接。离合器(15)的输出轴与控制升降的传动螺杆(17)相连接,传动螺杆(17)的两端分别与正丝螺线(16)及反丝螺母(6)相配合安装在升降支架上;钢索传力机构由操纵杆(11)、钢索拉线(18)、钢索拉线(19)、传动钢索(23)等组成,操纵杆(11)通过钢索拉线(18)施力实现支撑地面控制车轮运动或解除控制,操纵杆(11)通过钢索拉线(19)控制车轮的转向。而传动钢索(23)则通过脚踏施力机构驱动车轮前进或后退;稳定支架结构(20)由前轮(22)后轮(27)组成了接触地面三点以上的底部支承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自升降自移动工作(台)车。其特征是在支承杆上装有匀力压簧(3),在活接头处装有匀力弹簧(2),组成一种匀力装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踏自升降自移动工作(台)车,其特征是工作台(7)包括有坐垫(8)、踏脚(9)、载物架(10)。专利摘要脚踏自升降自移动工作(台)车由多组“平行四边形结构”支承杆构成升降支承主体,在“正反丝传动丝杆”的带动下改变角度使工作台随之升降;三轮平动系统结合“稳定支架”构成较稳定的底部支承;采用钢索传力结构使车轮的运动和转向不受操纵者自身位置变化之影响。由于实现了操纵者在工作台上自身施力控制自身的平移和高度,可迅速方便地调整工作位置,本技术在装璜粉刷饰线采摘等领域,较之架梯和脚手架,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颇见优势。文档编号B66F7/10GK2219881SQ9421017公开日1996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黄德固 申请人:黄德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自升降自移动工作(台)车,由工作台、升降支架、底架及车轮、脚踏施力机构、钢索传力机构、稳定支架等构成,其特征是升降支架由多组呈平行四边形的交叉活动连接的支承杆结构(1)构成,升降支架的上下两端用滑动轴承(24)及伸缩结构(25)分别与工作台(7)及底架(26)相连接;脚踏施力机构由脚踏(12)、齿轮付(13)、离合器(14)、离合器(15)等组成,离合器(14)输出轴与驱动车轮的传动纲索(23)相连接,离合器(15)的输出轴与控制升降的传动螺杆(17)相连接,传动螺杆(17)的两端分别与正丝螺线(16)及反丝螺母(6)相配合安装在升降支架上;钢索传力机构由操纵杆(11)、钢索拉线(18)、钢索拉线(19)、传动钢索(23)等组成,操纵杆(11)通过钢索拉线(18)施力实现支撑地面控制车轮运动或解除控制,操纵杆(11)通过钢索拉线(19)控制车轮的转向,而传动钢索(23)则通过脚踏施力机构驱动车轮前进或后退;稳定支架结构(20)由前轮(22)后轮(27)组成了接触地面三点以上的底部支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固
申请(专利权)人:黄德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