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326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7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以及一复位件。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定位结构。第二本体可动地耦合至第一本体,并具有嵌合至第一定位结构的一第二定位结构,且第二本体适于沿一轴向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以使第二定位结构沿一径向远离第一定位结构。复位件耦合至第二本体,并适于在第二定位结构远离第一定位结构时累积一复位力。第二定位结构适于在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一角度之后通过复位力而沿径向接近第一定位结构,以重新彼此嵌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角度调整机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固定角度功能的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可携式(portable)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notebook,NB)、平板电脑(tablet PC)与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等电子产品已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电子装置的型态与使用功能越来越多元,便利性与实用性让这些电子装置更为普及,可依据使用者需求而用于不同用途。此外,为了增加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便利性,许多可直接佩带在使用者身上的穿戴式(wearable)电子装置,例如是智能型手表(smart watch)或智能型手环等电子产品也因应而生。就一般的手表而言,表带通常经由一枢轴与手表主体连接,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可以沿着一枢轴自由转动。然而,就智能型手表而言,智能型手表的表带设计不再以环绕使用者的手腕为主。举例而言,智能型手表的表带可以采用C型。此时,由于使用者的手腕的尺寸不同,故此种具有C型表带的智能型手表或智能型手环便无法满足各种不同手腕尺寸的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其具有固定角度的功能。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角度调整机构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以及一复位件。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定位结构。第二本体可动地耦合至第一本体,并具有一第二定位结构,其中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彼此嵌合,且第二本体适于沿一轴向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以使第二定位结构沿一径向远离第一定位结构。复位件耦合至第二本体,并适于在第二定位结构沿径向远离第一定位结构时累积一复位力,而第二定位结构适于在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一角度之后通过复位力而沿径向接近第一定位结构,以重新彼此嵌入口 ο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角度调整机构中,第一本体具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二本体具有第二定位结构,而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彼此嵌合,以固定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角度。此外,第二本体适于沿轴向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而调整角度。此时,第二定位结构沿径向远离第一定位结构,而使耦合至第二本体的复位件累积复位力。由此,第二定位结构可在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一角度之后通过复位力沿径向接近第一定位结构,以重新彼此嵌合,进而再次固定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角度。据此,本专利技术的角度调整机构具有定位功能,且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可通过旋转而调整角度,并在旋转后定位。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角度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角度调整机构的分解图;图3是图1的角度调整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1的第一本体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角度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角度调整机构的分解图;图7是图5的角度调整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图5的第一本体的侧视图。符号说明100、100a:角度调整机构110、110a:第一本体112、112a:定位凹部114:凹槽120、120a:第二本体122、122a:定位凸部124:底部126:滑槽130:枢轴140:复位件150、150a:固定座152:容置空间1δ4:内部160:支撑件Α1、Α2:轴向D:延伸方向Ν1、Ν2:方向R1、R2:径向Θ:夹角【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角度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角度调整机构的分解图。图3是图1的角度调整机构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机构100包括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枢轴130以及复位件140。第二本体120可动地耦合至第一本体110,其中第一本体110具有第一定位结构,其例如是多个定位凹部112,第二本体120具有第二定位结构,其例如是一个定位凸部122,而定位凸部122对应嵌入于定位凹部112的其中之一,以使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彼此嵌合,进而固定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角度。再者,枢轴130沿轴向A1配置于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之间。如此,第二本体120适于通过枢轴130沿轴向A1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以使第二定位结构沿径向R1远离第一定位结构。换言之,作为第二定位结构的定位凸部122适于在第二本体120沿轴向A1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时沿径向R1移出对应的定位凹部112。此外,复位件140耦合至第二本体120,其中复位件140可以是螺旋弹簧或其他适用的元件,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制。如此,复位件140可随着第二本体120的运动产生形变。由此,复位件140适于在定位凸部122沿径向R1移出对应的定位凹部112而使第二定位结构沿径向R1远离第一定位结构时累积复位力,而第二定位结构适于在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一角度之后通过复位力而沿径向R1接近第一定位结构,以重新彼此嵌合。亦即,在定位凸部122移出对应的定位凹部112之后,第二本体120也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一角度。如此,作为第二定位结构的定位凸部122可通过复位件140释放复位力而沿径向R1接近并嵌入作为第一定位结构的定位凹部的其中另一,以重新彼此嵌合。由此,在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彼此相对旋转之后,定位凸部122可通过复位件140的复位力而嵌入另一个定位凹部112,进而再次固定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角度。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机构100还包括固定座150与支撑件160。固定座150具有容置空间152。支撑件160配置在固定座150的一侧并连通至容置空间152。其中,固定座150连接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更进一步地说,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与固定座150通过枢轴130枢设在一起,其中第二本体120位于第一本体110与固定座150之间,且第二本体120相对于定位凸部122的底部124位于容置空间152内。如此,固定座150适于通过枢轴130沿轴向A1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并带动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并在容置空间152内移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120具有滑槽126,而枢轴130配置在滑槽126内。如此,第二本体120适于通过滑槽126相对于枢轴130移动,以使定位凸部122沿径向R1移出或嵌入对应的定位凹部112,而使第二定位结构沿径向R1远离或接近第一定位结构,且第二本体120的底部124可在容置空间152内移动。换言之,当固定座150通过枢轴130沿轴向A1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时,第二本体120受到固定座150的带动而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在第二本体120通过枢轴130沿轴向A1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的过程中,定位凸部122可通过滑槽126相对于枢轴130移动而同时沿径向R1移出或嵌入对应的定位凹部112,并相对于固定座150移动。再者,复位件140配置在容置空间152内,且复位件140连接于第二本体120面向容置空间152的底部124与支撑件160之间。如此,第二本体120在定位凸部122沿径向R1移出对应的定位凹部112的同时压缩复位件140,而使复位件140在容置空间152内产生形变而累积复位力。在定位凸部122沿径向R1移出对应的定位凹部112之后,第一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二本体,可动地耦合至第一本体,并具有第二定位结构,其中该第二定位结构与该第一定位结构彼此嵌合,且该第二本体适于沿一轴向相对于该第一本体旋转,以使该第二定位结构沿一径向远离该第一定位结构;以及复位件,耦合至该第二本体,并适于在该第二定位结构沿该径向远离该第一定位结构时累积一复位力,而该第二定位结构适于在该第二本体相对于该第一本体旋转一角度之后通过该复位力而沿该径向接近该第一定位结构,以重新彼此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舟伟陈昭印林彦诚陈正育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