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052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7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底座,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的两端置于底座上并被底座支撑,其中,底座和换热器之间形成涡流空间,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支撑结构,设置在底座和换热器之间,并位于涡流空间的底部,以使涡流空间的涡流位置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靠近底座的位置的风速较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如图1至3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换热器3’,其中壳体1’内还设置有底座2’用于支撑换热器3’。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有如下问题:如图7所示,对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内部的气流流动仿真结果表明,在换热器3’靠近底座2’的位置的风速较低,进而使得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差,极大的影响了空调室内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靠近底座的位置的风速较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差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底座,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的两端置于底座上并被底座支撑,其中,底座和换热器之间形成涡流空间,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支撑结构,设置在底座和换热器之间,并位于涡流空间的底部,以使涡流空间的涡流位置下降。进一步地,底座上形成有位于涡流空间底部的支撑台面,支撑结构为形成于支撑台面上的凸起部。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与底座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为形成在底座上的筋条。进一步地,筋条为多个,多个筋条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换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三换热器之间均呈角度,其中,第一换热器的远离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一底座抵接,第三换热器的远离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二底座抵接。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设置在第一底座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第二支撑结构,设置在第二底座和第三换热器之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的截面均为矩形。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的下方。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底座以及换热器。其中底座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并且换热器的两端置于底座上并被底座支撑,底座和换热器之间形成涡流空间。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设置在底座和换热器之间并位于涡流空间的底部。当气流流经至换热器的端部时,由于换热器的端部和底座之间具有较大间隙,进而使得涡流空间的涡流位置下降,并使气流可以以更快的流速通过换热器,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靠近底座的位置的风速较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差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不出了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不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不出了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B处放大不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不出了图4中空调室内机的C处放大不意图;图6示出了图4中空调室内机的D处放大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气流流动的仿真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图4中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气流流动的仿真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壳体;2’、底座;3’、换热器;10、壳体;20、底座;21、第一底座;22、第二底座;30、换热器;31、第一换热器;32、第二换热器;33、第三换热器;40、支撑结构;41、第一支撑结构;42、第二支撑结构;50、风机;60、涡流空间;70、支撑台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存在换热器3’靠近底座2 ’的位置的风速较低,进而使得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差的问题。申请人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为换热器3’的端部距离底座2’较小。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器3’的两端直接搭接在底座2’上,进而使得换热器3’的端部和底座2’之间只有很小的间隙,当气流在通过小间隙时极易产生涡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速降低,极大的影响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具体结构如下: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底座20以及换热器30。其中,底座20设置在壳体10内,换热器30设置在壳体10内,并且换热器30的两端置于底座20上并被底座20支撑。其中,底座20和换热器30之间形成涡流空间60。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支撑结构40,支撑结构40设置在底座20和换热器30之间,以使涡流空间60的涡流位置下降。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空调室内机设置有支撑结构进而使换热器30的两端和底座20之间的距离增大。当气流流经至换热器30的端部时,由于换热器30的端部和底座20之间具有较大间隙,进而使得换热器30表面与底座20之间的涡流空间60的涡流位置下移,减少换热器30表面的风量损失,提高换热器30靠近底座20的最下面2个U管表面的风速,从而提高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以及利用率,并提高整机的性能。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靠近底座的位置的风速较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差问题。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底座20和换热器30之间形成涡流空间60,同时在底座位于涡流空间60的底部具有支撑台面70。换热器30的两端被置于支撑台面70,支撑结构40为形成在支撑台面70上的凸起部。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40设置在底座20和换热器3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之间,进而使得支撑结构40能够使换热器30尽可能的远离底座20,进而增大换热器30和底座20之间的间隙,提高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底座(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换热器(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换热器(30)的两端置于所述底座(20)上并被所述底座(20)支撑,其中,所述底座(20)和所述换热器(30)之间形成涡流空间(6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支撑结构(40),设置在所述底座(20)和所述换热器(30)之间,并位于所述涡流空间(60)的底部,以使所述涡流空间(60)的涡流位置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勤娥王铭坤韩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