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艺组合与裁片模板的家纺成品核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2021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工艺组合与裁片模板的家纺成品核价方法,包括:步骤1,按照待核价家纺产品的类别将待核价家纺产品分解为若干个工艺部位;步骤2,按照每个工艺部位的具体加工方法指定各工艺部位的工艺名称;步骤3,根据工艺名称为待核价家纺产品的每个工艺部位匹配裁片;步骤4,按照待核价家纺产品的尺寸计算各裁片用量;步骤5,指定各裁片的材料,结合裁片用量计算所有裁片成本;步骤6,加和所有裁片成本、辅料成本以及相对应于工艺做法的缝制工缴得到待核价家纺产品的直接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按照产品的结构和工艺尤其考虑了不同部位的工艺顺序或冲突,进行成本计算,尽量减少现有技术中大量经验公式的运用,可更加准确客观的测算产品价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纺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家纺产品工艺结构特点的核价方法。
技术介绍
家纺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成本核算或报价等环节,现有技术中针对家纺产品的成本计算步骤的方法通常为:首先根据产品的物料清单得到产品的材料使用关系,然后根据材料使用关系确定产品的成本计算步骤。然而,物料清单通常是企业的一份标准技术表格。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材料替代、调整等,造成实际所用的材料与物料清单中的材料不同。同样,对于“按单生产”的企业来说,针对不同客户的同一产品往往使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标准的物料清单并不能有效反应实际的材料使用情况,因而根据物料清单来确定产品的成本计算步骤并不能反映成本由于上述原因产生的实际变化,按照这种方式确定的成本计算步骤也难以获得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结果。另外还有些计算方式主要是根据经验公式,但家纺产品样式、结构、工艺以及材料日新月异,往往这些经验公式不能适应家纺产品的发展而明显滞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家纺成品核价方法,按照产品的结构和工艺,将产品分解成最小的成本单元可更加准确的测算产品价格,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实现在线即时操作。—种,包括:步骤1,按照待核价家纺产品的类别将待核价家纺产品分解为若干个工艺部位;步骤2,按照每个工艺部位的具体加工方法指定各工艺部位的工艺名称;步骤3,根据工艺名称为待核价家纺产品的每个工艺部位匹配裁片;步骤4,按照待核价家纺产品的尺寸计算各裁片用量;步骤5,指定各裁片的材料,结合裁片用量计算所有裁片成本;步骤6,加和所有裁片成本、辅料成本以及相对应于工艺做法的缝制工缴得到待核价家纺产品的直接成本。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待核价家纺产品结构和工艺的分解,以裁片为最小单元可更加准确的计算出整个产品的成本构成。步骤1中,首先要确定家纺产品的类别,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家纺产品的不同公认类型设定类别。如:窗帘、浴帘、方靠垫、圆靠垫等。常见的有22个类别,可预先将这些类别整理为产品类别表。再根据每一个产品类别的结构特点将家纺产品分解为不同工艺部位。如:方靠垫可以分为面布、围边、封口、立高、填充五个部位;圆靠垫可分为面布、底布、立高、围边、填充五个部位。可预先将所有产品的不同工艺部位整理为产品细分信息表。步骤2中,根据每一个家纺产品的每一个工艺部位的具体做法不同,将具体产品部位的工艺做法归类为工艺名称。如:床单产品的侧边工艺部位分为卷边工艺或布织边工艺;坐垫产品的绑带工艺部位分为有绑带工艺或无绑带工艺。根据一个具体家纺产品在不同部位的工艺做法,可以确定此家纺产品具体由哪些裁片组合而成。综合整个家纺产品每一个工艺部位的具体工艺名称,可称之为具体产品的具体工艺,具体工艺与裁片构成列表之间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可预先将将这种对应关系整理成数据库,记录在工艺信息表中。不同的工艺做法也对应着不同的缝制难度,从而决定了此部位的缝制工缴成本,整个产品的所有工艺部位工缴之和,即为整个产品的工缴成本。每一种工艺做法对应的工缴成本也记录在工艺信息表中。步骤3中,需要为每个工艺部位匹配裁片,同样关于裁片可以预先构建数据库,一般情况下根据家纺产品实际构成,将家纺产品分解为具体的裁片,如窗帘可能包含主体裁片、里布裁片、袢裁片等17种裁片,每个具体的窗帘视工艺名称不同可能由17个裁片中的一种或多种裁片构成。所有家纺产品中可能出现的裁片信息整理为裁片信息表。所述裁片包括:a、可根据家纺产品尺寸计算用量的面料为普通裁片;b、可根据家纺产品尺寸计算用量的其他材料(如填充物、花边等也按照特殊裁片对待)为辅料裁片。c、与家纺产品尺寸不存在直接关联的材料为自由裁片。自由裁片部比较特殊,其大小与产品尺寸不存在直接关联,数量也不定,完全根据具体需要而调整,必须在核价过程中逐个确认自由裁片的具体尺寸和数量。家纺产品的尺寸可预先确定或修改并用以计算普通裁片和辅料裁片,而自由裁片则需要在步骤4计算裁片用量之前进行指定。作为优选,指定各工艺部位的工艺名称时,预先设定各工艺部位优先顺序,再按照提示依次确定各工艺部位的工艺名称。为每个工艺部位匹配裁片时,由于一个工艺部位的做法会影响另一部位的工艺可选择范围,所以工艺部位存在一个优先顺序,这个顺序保存在产品细分表中。例如,窗帘的工艺顺序依次为:窗帘头、窗帘主体、里布。在选择各工艺部位的工艺名称时,可自动提示各工艺部位的优先顺序,再按照优先顺序依次确定各工艺部位的工艺名称。不仅如此,由于一个工艺部位的做法会影响另一部位的工艺可选择范围,所以某些工艺会排斥后续的另一些工艺做法,工艺排斥信息记录在工艺信息表中。在某一工艺部位的工艺名称确定后,在后工艺部位受其排斥的工艺名称将进行提示或排除。例如,方形靠垫“边”的工艺做法“滚边”,会排斥“面布”的工艺做法“底面布一体_JAj ο根据工艺部位的优先顺序逐步确定具体工艺做法的过程中,可能会被确认的构成产品的具体裁片列表是逐步明确的,之前未确认的将会被逐步确认,之前未列出的会由于具体工艺需要而增加。裁片与工艺的关联情况记录在工艺信息表中。例如,确定方形靠塾立尚部位做法为“无立尚”后,立尚裁片会被从裁片列表移除。根据工艺部位的优先顺序逐步确定具体工艺做法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确认影响裁片尺寸的参数取值,一些参数值不发生变化,称之为继承。一些参数值会被重新定义具体的默认数值。这些信息变化的情况记录在工艺信息中。例如,窗帘主体部位做法为“中分式”时,主体裁片数量变为0,而竖拼左右两个裁片数量变为1。步骤4中需要计算各裁片用量,每一个裁片最终影响核价结果的要素之一就是用料数量,而用料(普通裁片和辅料裁片)数量则取决于家纺产品上不同部位的具体尺寸,这些尺寸参数根据公式可计算得到裁片的材料用量。作为优选,预先构建待核价家纺产品的尺寸与裁片用量的计算公式,各计算公式按照家纺产品的类别分类存储记录。根据具体材料的不同,用量可由一个或两个公式计算得到,作为面料的普通裁片一般是长、宽两个计算公式,而作为辅料的辅料裁片则可能只有一个长度或重量的用量计算公式。所有的计算公式整理记录在核价公式表中,在核价公式表中的各裁片可以按照按产品类别分类记录。在依据家纺产品的尺寸计算裁片用量时,每一个裁片都需要配置与之相对应的用量计算公式,对应的公式可以从核价公式表中选择并记录在裁片信息表中。例如:窗帘主裁片计算公式:A 长度:(+*+ + **2+*2*+ )*(1+)*(1 +)B 宽度:(+*2+*2*+ )*(1 +)*( 1+)所有核价公式中所需使用到的变量参数,整理记录在产品参数表中,按产品类别分类记录。每一个类别的家纺产品根据公认习惯,在描述家纺产品尺寸时有一些必须确定的基本尺寸参数,这些基本参数存在公认的习惯取值,例如窗帘一般常见为54英寸宽X84英寸高。将这些习惯取值整理为默认主要尺寸数据库,保存在产品类别信息中,可作为快捷的供选方式,同一类别的产品,主要尺寸参数的默认值相同。例如,上面公式中的窗帘长、窗帘宽、底边宽等。除了主要尺寸参数之外,还存在着缝位、卷边宽等影响用料数量多少的次要尺寸参数,这些参数的默认取值记录在裁片信息表中,同一裁片的参数默认值相同。例如,上面公式中的长缝头、宽缝头等。步骤5中需要指定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工艺组合与裁片模板的家纺成品核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按照待核价家纺产品的类别将待核价家纺产品分解为若干个工艺部位;步骤2,按照每个工艺部位的具体加工方法指定各工艺部位的工艺名称;步骤3,根据工艺名称为待核价家纺产品的每个工艺部位匹配裁片;步骤4,按照待核价家纺产品的尺寸计算各裁片用量;步骤5,指定各裁片的材料,结合裁片用量计算所有裁片成本;步骤6,加和所有裁片成本、辅料成本以及相对应于工艺做法的缝制工缴得到待核价家纺产品的直接成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易上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