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1315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基架、制动块、预紧弹簧、滑槽、锁定机构、滑轴和弹簧压缩机构,所述基架上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基架侧面开设有对称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所述滑轴;所述滑轴被设置在基架上的锁定机构拉结,所述锁定机构上设有触发机构;在所述滑轴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设置所述预紧弹簧;所述基架上设有复位螺杆,所述复位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固定轴、预紧弹簧和所述滑轴后在其端部设有一凸起部;所述滑轴上设置有所述制动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速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无齿轮曳引机的双制动器+限速器方式,由于直接作用在曳引轮,或曳引轮轴上,符合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要求。但对于有减速机构的曳引机,作用在高速轴上的制动器+限速器方式,考虑减速机构的失效,不符合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的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主要有以下3类1、使用上行超速安全钳+双向限速器,通过安全钳楔块的动作,楔块与导轨的摩擦和自锁使上行超速轿厢减速。2、使用对重安全钳+对重限速器,通过对重安全钳楔块的动作,使对重减速,通过曳引钢丝绳,从而使上行轿厢减速。3、使用电梯曳引绳制动器,曳引钢丝绳在该制动器的2块制动板之间,动作时,制动板间距缩小,夹紧曳引钢丝绳,产生摩擦力,使上行轿厢减速。在第1种方案中,需要两个装置用于夹紧轿厢导轨,需要对轿厢架作很大改动。通常这种方案的应用主要在新装电梯上,用于旧梯改造时,工作量很大。在第2种方案中,需要配置对重限速器和对重张紧轮,且对重导轨必须采用实心导轨,成本大大提高。在第3种方案中,由于工作原理是依靠2块制动板之间移动,就必须有一套连杆机构,成本相应增加。且该装置要求曳引轮到导向轮这一段,被夹紧曳引绳有一定斜度,否则该装置会与曳引机干涉。例如对绕绳比是2∶1的曳引系统,通常没有导向轮,曳引钢丝绳垂直往下,钢丝绳离曳引机间隙很小,就无法布置该装置。所以该方案在使用场合上有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基架、制动块、预紧弹簧、滑槽、锁定机构、滑轴和弹簧压缩机构,所述基架上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基架侧面开设有对称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所述滑轴;所述滑轴被设置在基架上的锁定机构拉结,所述锁定机构上设有触发机构;在所述滑轴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设置所述预紧弹簧;所述基架上设有复位螺杆,所述复位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固定轴、预紧弹簧和所述滑轴后在其端部设有一凸起部;所述滑轴上设置有所述制动块。在所述滑轴与所述复位螺杆凸起部之间设有一推力轴承;所述制动块上设有摩擦材料衬板,所述摩擦材料衬板设有槽,所述槽的槽距和槽的大小与电梯绳轮上的曳引绳相匹配;所述滑槽一段垂直设置,另一段与水平面成15度-30度倾斜设置;所述复位螺杆、固定轴、预紧弹簧在所述滑轴接触所述倾斜设置滑槽表面时,与垂直方向成一定夹角,在所述滑轴接触所述垂直设置滑槽表面时,垂直方向一致;所述预紧弹簧为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滑轴与所述固定轴之间;所述复位螺杆为2个,分别穿过所述固定轴、预紧弹簧和所述滑轴;所述锁定机构为一固定在所述基架并能转动的锁钩,所述锁钩拉结所述滑动轴;所述触发机构为一闸线,所述闸线与所述锁钩的连接点远离所述锁钩的转动中心以增大触发力臂。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作为电梯整梯中一分立组件,易于制造和安装。制动机构简单可靠,直接作用在绳轮和曳引绳上,省略了定制动板和连杆机构。该制动机构安装在绳轮的斜上方,合理利用绳轮上方的安全空间,不会额外增加机房净高,且对曳引绳悬挂斜度无限制,适用范围广。该装置即能安装在新装电梯上,又能方便地使用在现有电梯的技术改造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电梯机房内的设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复位位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其中1为绳轮;2为制动机构;3为制动机构连接架;4为曳引机座;5为导向轮;6为轿厢;7为曳引绳;8为对重;9为复位螺杆;10为立板;11为制动块;12为摩擦材料衬板;13为支撑板;14为连接螺栓;15为侧板;16为弹簧压缩机构;17为弹簧;18为滑轴;19为制动块连接座;20为锁钩架;21为闸线;22为锁钩;23为固定轴;24为锁定机构;25为滑槽;26为推力轴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制动机构2在电梯整梯中的设置。在电梯井道中,由一电梯曳引绳7悬挂轿厢6沿轿厢导轨作垂直运动,电梯曳引绳7的一端连接在轿厢6的顶部,由此处开始一直向上进入机房绕过绳轮1,再绕过导向轮5并向下出机房,一直延伸到对重8顶部,曳引绳7的另一端,即固结与此,对重8沿对重导轨作垂直运动。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复位位置的主视图。由固定在滑轴18上的制动块连接座19、与制动块11和摩擦材料衬板12,以及现有的电梯绳轮1和曳引绳7,组成制动系统。滑轴18被顶部固定的弹簧17拉结,并由锁定机构24钩住,由弹簧压缩机构16复位。弹簧17有2根,分别位于锁定机构24两侧。立板10与侧板15螺钉连接。锁钩架20固定在立板10上。图3表示图2所示的制动机构2的A向视图。制动机构2在机房内的固定,是通过两支撑板13,固定在制动机构连接架3上。侧板15通过连接螺栓14与支撑板13连接起来。滑轴18与所述复位螺杆9凸起部之间设有一推力轴承26。制动块11的上面有一可更换的摩擦材料衬板12,该摩擦材料具有适当摩擦系数。滑轴18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沿侧板15上滑槽25向下移动。当电梯上行超速,双向限速器动作,拉动与锁钩22连接的闸线21内的芯线,向上拉动锁钩22,释放滑轴18,滑轴18在弹簧17作用下,沿侧板15的滑槽25向下移动,带动制动块连接座19和与其连接的制动块11,向绳轮1和曳引绳7移动,依靠摩擦材料衬板12和绳轮1以及曳引绳7之间摩擦,来达到使超速轿厢减速的目的。图4表示图3中B-B剖视图,对应于制动机构2复位位置时的锁定机构24和弹簧压缩机构16。锁定机构24主要由锁钩架20,锁钩22组成的。锁钩22的触发是通过闸线21,当电梯轿厢上行超速时,限速器动作带动闸线21拉动锁钩22,释放滑轴18。弹簧压缩机构16由复位螺杆9、固定轴23组成。在制动机构2在复位位置时,复位螺杆9离垂直方向有一定的偏角,且复位螺杆9底部与滑轴18有一定间隙,为了保证滑轴18释放后的行程。动作后的复位,需旋出复位螺杆9,使滑轴18沿滑槽向上移动,压缩弹簧17充加能量,一直到锁钩22能锁住滑轴18为止。最后再将复位螺杆9旋回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包括基架、制动块、预紧弹簧、滑槽、锁定机构、滑轴和弹簧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上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基架侧面开设有对称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所述滑轴;所述滑轴被设置在基架上的锁定机构拉结,所述锁定机构上设有触发机构;在所述滑轴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设置所述预紧弹簧;所述基架上设有复位螺杆,所述复位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固定轴、预紧弹簧和所述滑轴后在其端部设有一凸起部;所述滑轴上设置有所述制动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轴与所述复位螺杆凸起部之间设有一推力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块上设有摩擦材料衬板,所述摩擦材料衬板设有槽,所述槽的槽距和槽的大小与电梯绳轮上的曳引绳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一段垂直设置,另一段与水平面成15度——30度倾斜设置;所述复位螺杆、固定轴、预紧弹簧在所述滑轴接触所述倾斜设置滑槽表面时,与垂直方向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包括基架、制动块、预紧弹簧、滑槽、锁定机构、滑轴和弹簧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上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基架侧面开设有对称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所述滑轴;所述滑轴被设置在基架上的锁定机构拉结,所述锁定机构上设有触发机构;在所述滑轴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设置所述预紧弹簧;所述基架上设有复位螺杆,所述复位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固定轴、预紧弹簧和所述滑轴后在其端部设有一凸起部;所述滑轴上设置有所述制动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琪陈彬茅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