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振杰专利>正文

一种双向逆转花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0940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逆转花灯,包括若干个花灯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灯本体依次层叠转动设置,且相邻两个花灯本体之间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同于传统花灯,实现了花灯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且相邻两个花灯本体之间的旋转方向相反,为观赏者或使用者提供了一种结构独特、新颖的花灯,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花灯,主要涉及一种双向逆转花灯
技术介绍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的种类比较多,但是大多都是比较传统的样式,且结构比较简单,缺乏一定的新颖性,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审美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设计独特的双向逆转花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双向逆转花灯,包括若干个花灯本体,所述花灯本体依次层叠转动设置,且相邻两个花灯本体之间的旋转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包括动力车本体,所述花灯本体转动设置在动力车本体上,所述动力车本体与花灯本体之间设置有能够驱动花灯本体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驱动机构为花灯本体之间的逆向转动提供动力,提高了双向逆转花灯的自动化程度,使其结构更加新颖、独特;同时设置动力车本体可以方便移动花灯,更加方便和人性化。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圆锥齿轮、竖直设置在位于最底端的花灯本体上的第二圆锥齿轮以及转动设置在相邻两花灯本体之间且与其相互接触的滚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通过平键水平套装在动力车本体上的车轮轴上,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啮合连接。此种驱动机构是在动力车本体的基础上设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减低了驱动机构的制作成本。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圆锥齿轮,所述第三圆锥齿轮水平套装于动力车体上的车轮轴上且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三圆锥齿轮分别位于第二圆锥齿轮的两侧,当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三圆锥齿轮在所述车轮轴上左右移动一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三圆锥齿轮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相啮合。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实现花灯本体的旋转方向的改变,进而使花灯结构更加独特、新颖。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包括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V形的换向支架以及两条牵引链,所述换向支架水平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三圆锥齿轮之间,所述牵引链分别设置在所述换向支架的左右两侧,当换向支架左右转动时,该换向支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三圆锥齿轮左右移动。设置换向机构能够很容易的实现花灯本体旋转方向的改变,自动化程度更高,使用更加方便和人性化。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换向支架的两端部上均设置有转轮。此种结构能够减少换向支架与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三圆锥齿轮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有效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不同于传统花灯,实现了花灯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且相邻两个花灯本体之间的旋转方向相反,为观赏者或使用者提供了一种结构独特、新颖的花灯,具有一定的观赏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向逆转花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花灯本体,2、动力车本体,3、车轮轴,4、第一圆锥齿轮,5、第二圆锥齿轮,6、第三圆锥齿轮,7、滚轮,8、换向支架,9、牵引链,10、转轮,11、固定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逆转花灯,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4个花灯本体1和动力车本体2,花灯本体1通过固定立柱11依次层叠转动设置在动力车本体2上,该动力车本体2能够方便实现花灯本体1的移动。这里的动力车本体2为三轮车,但不仅仅局限为三轮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灵活改变。如图1所示,动力车本体2与花灯本体1之间设置有能够驱动花灯本体1转动的驱动机构。如图1所示,该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圆锥齿轮4、竖直固定在位于最底端的花灯本体1上的第二圆锥齿轮5以及设置在相邻两花灯本体之间且与其相互接触的滚轮7。该滚轮7的个数为3个且均匀分布在相邻两个花灯本体1之间,所述滚轮7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立柱11上,它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实现了与其相接触的两个花灯本体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圆锥齿轮4通过平键水平套装在动力车本体2上的车轮轴3上,所述第一圆锥齿轮4与第二圆锥齿轮5啮合连接。通过平键的连接方式既能够实现第一圆锥齿轮4与车轮轴3的同步转动,又能够实现第一圆锥齿轮4沿车轮轴3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当不需要花灯本体1转动时,可以移动第一圆锥齿轮4使其与第二圆锥齿轮5脱开连接即可。综上所述,该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新颖,能够实现花灯本体1的转动和停止,同时能够使相邻两个花灯本体1之间的旋转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圆锥齿轮6,所述第三圆锥齿轮6也通过平键水平套装于动力车本体2上的车轮轴3上且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4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三圆锥齿轮6分别位于第二圆锥齿轮5的两侧,当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三圆锥齿轮6在所述车轮轴3上左右移动一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三圆锥齿轮6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二圆锥齿5相啮合。通过以上结构能够改变花灯本体1的旋转方向,使花灯本体1具有两个转动方向,运动方式更加灵活和人性化。当需要改变花灯本体1的旋转方向时,只需要左右移动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三圆锥齿轮6,使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三圆锥齿轮6分别与第二圆锥齿轮5相啮合即可;当不需要花灯本体1转动的时候,只需要移动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三圆锥齿轮6,使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三圆锥齿轮6均不与第二圆锥齿轮5啮合连接即可。为了使花灯本体1的转向更加灵活和方便,如图1所示,本技术双向逆转花灯,还包括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V形的换向支架8以及两条牵引链9,所述换向支架8水平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三圆锥齿轮6之间,所述牵引链9分别设置在所述换向支架8的左右两侧,当换向支架8左右转动时,该换向支架8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二圆锥齿轮6左右移动。使用时当需要改变花灯本体I的转动方向时,只需要拉动牵引链9使换向支架8左右转动即可。为了减少换向支架8与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三圆锥齿轮6之间的摩擦力,如图1所示,所述换向支架8的两端部上均设置有转轮10,转动换向时可以使换向支架8与第一圆锥齿轮4和第三圆锥齿轮6转动接触,有效减少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是本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属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专利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双向逆转花灯,包括若干个花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灯本体(1)依次层叠转动设置,且相邻两个花灯本体(1)之间的旋转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逆转花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车本体(2),所述花灯本体(1)转动设置在动力车本体(2)上,所述动力车本体(2)与花灯本体(1)之间设置有能够驱动花灯本体(1)转动的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逆转花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圆锥齿轮(4)、竖直设置在位于最底端的花灯本体(1)上的第二圆锥齿轮(5)以及转动设置在相邻两花灯本体(1)之间且与其相互接触的滚轮(7),所述第一圆锥齿轮(4)通过平键水平套装在动力车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逆转花灯,包括若干个花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灯本体(1)依次层叠转动设置,且相邻两个花灯本体(1)之间的旋转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振杰范乃中范乃华
申请(专利权)人:范振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