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689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23:13
一种转移印花设备,该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轧辊转印单元以层叠方式,或梁式,或卧式,或卫星式分布在机架上,从而构成印刷和转移印花联合一体的转移印花设备。应用该设备能够实现高品质无纸化转移印花生产。由于采用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为转印暂载体,无纸张耗材的消耗,不仅降低运行成本,且绿色环保,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工业的印染机械,具体是指一种转移印花设备,该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轧辊转印单元以层叠方式,或梁式,或卧式,或卫星式分布在机架上,从而构成印刷和转移印花联合一体的转移印花设备,能够实现高品质无纸化转移印花生产。
技术介绍
印染工艺和机械门类众多,产品品种广泛。目前市场上的印花主要的印花工艺有筛网印花,辊筒印花,台板印花,转移印花和数码喷墨印花,相应的设备主要是圆网印花机,平网印花机,辊筒印花印花机,台板印花机,转移印花机,数码喷墨印花机等。早期我国的印花大多采用辊筒印花,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内第一台定型的LM532滚筒印花机。之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内定型生产了LMH551-140平网印花机。而国外1963年在国际纺机展览会上(ITMA),第一台圆网印花机的出现引起了一场轰动,圆网印花的应用像滚筒印花一样,使纺织品的印花速度达到平网印花速度3-4倍。国内直到1985年,第一台定型的LMH571A-180圆网印花机,才开始投入批量生产。然而随着社会技术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现有技术逐渐无法满足市场上对高品质印染产品生产的需求以及社会上环保节约型生产加工的需求。辊筒印花色彩艳度较差;台板印花虽然印花套色数目不受限制,且色框印制隔距较长,不易产生搭色,但是生产劳动强较大,易产生刮浆不均匀;平网印花花色浓度鲜艳优于滚筒印花,但是线条细度不明显,花样大小受限制;圆网印花由于受圆网结构的限制,印制精细线条时效果不十分理想;数码喷墨印花生产效率低,难以大批量低成本生产。转移印花以其仿数码的印花品质,且可大批量生产,成本远低于数码印花,因此市场前景广阔,但转印纸张的消耗成为其绿色化生产的障碍。近年来,一些单位也着手开发了一些无纸化的转移印花设备,例如《印染》2003年第8期“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介绍了一种真丝,纯棉,涤棉织物的热转移印花技术和以金属箔替代热转移纸的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其通过凹版印刷的方式将花纹印制在环行金属钢带上;带有完整花纹的钢带与待印的布相贴同步经过热转印区,在此过程中环带上的花纹被转印到布上,完成布的印花,在热转印区的出口处,环带与花布分离,花布去成品筐,环带去残物清除区;在残物清除区,环带上的残物被清除并回收(待用),洁净的环带进入印刷区的入口,开始新的循环,环带由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实现了无纸工艺。公布号为CN101786373A所公开的一种无纸活性冷转移印花机,其机构采用了与传统以纸张作为转印暂载体的转移印花机相似的结构,但采用了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带替代纸张作为转印暂载体实现无纸化。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其一,公开的无纸转移印花技术方案均是将金属箔或塑料带这些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替代纸张,但是这些材料的表面张力均很低,要将图案印制在金属箔或塑料带上需采用溶剂型油墨,生产过程有机溶剂挥发量大;其次,如果要获得高精度的印刷效果,金属箔或塑料带表面需要进行电晕等方式的处理,而经过循环利用几次后,塑料带表面处理效果消失从而导致印刷质量严重下降;再次,正如《印染》2003年第8期“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文中所述“还需要攻克一些难关,如张力调控问题”,由于钢带和塑料带均非可拉伸可回弹的材料,然而转印过程中为了达到图案的精确定位,图案线条的精细度的要求,不可避免地需要对转印暂载体进行张力控制,而由于钢带和塑料带的循环往复的应用,循环次数越多,每次张力拉伸造成的钢带或塑料的微小形变将累计放大,由于其拉伸不可恢复,因此超过一定循环次数,累计的形变将严重影响印花的品质,故而实际生产时钢带和塑料带的更换也是较为频繁的,相对纸张,生产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降低。随着印染行业对于印染生产节能减排的诉求进一步增强,在印花生产上,需要一种无纸化转移印花的实用技术和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转移印花的设备,其能够表现图案精细线条轮廓,无纸张等转印暂载体的消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该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转印单元以层叠方式,或梁式,或卧式,或卫星式分布在机架13上,构成印刷系统与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梁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卧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能够实现高品质无纸化转移印花生产。具体而言,该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轧辊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承压辊18,无缝环形毯带16,毯带驱动辊17,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等机构组成。在层叠式,或卧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水平对置;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在卫星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凹版印刷版辊8以承压辊18为中心,环绕承压辊18圆周表面;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18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在层叠式,或梁式,或卧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5,和无缝环形毯带16组成;无缝环形毯带16包覆承压辊5一侧,待印织物1进入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6之间的转印区域,通过增压气缸14驱动加压辊15向承压辊5施加压力,待印织物1依次经过2-8个转印单元的施压后,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在卫星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18组成;通过增压气缸14驱动加压辊15向承压辊18施加压力,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待印织物1贴合后穿过加压辊15和承压辊18之间,待印织物1位于承压辊18和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之间,依次经过2-8个转印单元的施压,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所述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通过毯带张紧装置3控制张力,通过毯带纠偏装置11纠偏;经过轧辊转印单元完成转印后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通过毯带清洗装置10清洗,并经红外干燥器7烘干后,再重新进入印刷单元,从而实现连续生产。所述无缝环形毯带16为天然橡胶毯带或丁苯橡胶毯带,表面邵氏硬度为85~100度。所述印刷单元的凹版印刷版辊8为铬制印刷辊,直径为100-400mm,在层叠式,或卧式印刷系统中,对置的承压辊5直径≤凹版印刷版辊8直径,在卫星式印刷系统中,承压辊18直径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转印单元以层叠方式,或梁式,或卧式,或卫星式分布在机架(13)上,构成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梁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卧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无缝环形毯带(16),毯带驱动辊(17),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机构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转印单元以层叠方式,或梁式,或卧式,或卫星式分布在机架(13)上,构成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梁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卧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无缝环形毯带(16),毯带驱动辊(17),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机构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在层叠式,或卧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水平对置;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
在卫星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凹版印刷版辊(8)以承压辊(18)为中心,环绕承压辊(18)圆周表面;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18)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在层叠式,或梁式,或卧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5),和无缝环形毯带(16)组成;无缝环形毯带(16)包覆承压辊(5)一侧,由毯带驱动辊(17)驱动,待印织物(1)进入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