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改霞专利>正文

一种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300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理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包括上疗罐和下疗罐,所述的上疗罐的下端开有第一开口,所述的下疗罐的下端开有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相等,且当上疗罐盖合在下疗罐上时二者形成上小下大的葫芦形,所述的上疗罐的上端变细形成上烟筒,所述的上疗罐内通过铰接架铰接有艾灸定位筒且随铰接架的转动艾灸定位筒能够移进或是移出上疗罐内腔,所述的下疗罐的下端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的第三开口大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三开口的表面覆盖有垫布,所述的下疗罐内腔中部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接灰网。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理疗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
技术介绍
艾灸是中医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目前,临床上给病人进行艾灸治疗时,多是由于医护人员手持艾条在病人穴位上烘烤,操作过程中,如若太近容易灼伤皮肤,太远又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且艾条燃烧后的灰烬容易滴落在灸疗部位,给医护人员带来更多的麻烦。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灸疗罐,包括圆筒状的中盖,所述中盖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进气组,每个所述进气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条状进气口;所述中盖上部盖设有顶盖,且所述顶盖可沿所述中盖内壁移动;还包括圆筒状的底盖,所述底盖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条形孔,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台,每个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连接孔;还包括圆筒状的主罐体,所述中盖、底盖分别与所述主罐体两端螺纹连接;所述主罐体中设置有筒状容纳管,且所述主罐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管抵接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滤网和垫片。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结构较为复杂,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疗罐和下疗罐,所述的上疗罐的下端开有第一开口,所述的下疗罐的下端开有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相等,且当上疗罐盖合在下疗罐上时二者形成上小下大的葫芦形,所述的上疗罐的上端变细形成上烟筒,所述的上疗罐内通过铰接架铰接有艾灸定位筒且随铰接架的转动艾灸定位筒能够移进或是移出上疗罐内腔,所述的下疗罐的下端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的第三开口大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三开口的表面覆盖有垫布,所述的下疗罐内腔中部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接灰网。使用时,将上疗罐取下,将艾灸定位筒旋转后即方便将熏艾放入,然后再将艾灸定位筒旋转回原来的位置,将上疗罐重新盖合在下疗罐上,产生的烟气可通过上烟筒排出,第一接灰网可将燃烧后的灰烬接住,垫布则防止灸疗罐烫伤皮肤,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上述的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中,所述的铰接架包括位于艾灸定位筒两端的铰接杆,所述的铰接杆的一端与上疗罐内壁相铰接,所述的铰接杆的另一端与艾灸定位筒外壁相铰接。在上述的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中,所述的上疗罐上开有供艾灸定位筒穿入的第一侧开口和供艾灸定位筒穿出的第二侧开口,所述的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对称设置。在上述的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中,所述的上疗罐内设有位于上烟筒和艾灸定位筒之间的第二接灰网。在上述的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中,所述的上疗罐的第一开口处设有定位凸环,所述的下疗罐的第二开口处设有与安装凸环相配合的定位凹槽,且当定位凸环插于定位凹槽时上疗罐和下疗罐连成一体。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的优点在于:使用时,将上疗罐取下,将艾灸定位筒旋转后即方便将熏艾放入,然后再将艾灸定位筒旋转回原来的位置,将上疗罐重新盖合在下疗罐上,产生的烟气可通过上烟筒排出,第一接灰网可将燃烧后的灰烬接住,垫布则防止灸疗罐烫伤皮肤,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疗罐1、下疗罐2、上烟筒3、艾灸定位筒4、垫布5、第一接灰网6、铰接杆7、第二接灰网8。【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包括上疗罐I和下疗罐2,上疗罐I的下端开有第一开口,下疗罐2的下端开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相等,且当上疗罐I盖合在下疗罐2上时二者形成上小下大的葫芦形,上疗罐I的上端变细形成上烟筒3,上疗罐I内通过铰接架铰接有艾灸定位筒4且随铰接架的转动艾灸定位筒4能够移进或是移出上疗罐I内腔,下疗罐2的下端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大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的表面覆盖有垫布5,下疗罐2内腔中部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接灰网6。使用时,将上疗罐I取下,将艾灸定位筒4旋转后即方便将熏艾放入,然后再将艾灸定位筒4旋转回原来的位置,将上疗罐I重新盖合在下疗罐2上,产生的烟气可通过上烟筒3排出,第一接灰网6可将燃烧后的灰烬接住,垫布5则防止灸疗罐烫伤皮肤,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其中,铰接架包括位于艾灸定位筒4两端的铰接杆7,铰接杆7的一端与上疗罐I内壁相铰接,铰接杆的另一端与艾灸定位筒4外壁相铰接。上疗罐I上开有供艾灸定位筒4穿入的第一侧开口和供艾灸定位筒4穿出的第二侧开口,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对称设置。上疗罐I内设有位于上烟筒3和艾灸定位筒4之间的第二接灰网8。上疗罐I的第一开口处设有定位凸环,下疗罐2的第二开口处设有与安装凸环相配合的定位凹槽,且当定位凸环插于定位凹槽时上疗罐I和下疗罐2连成一体。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疗罐1、下疗罐2、上烟筒3、艾灸定位筒4、垫布5、第一接灰网6、铰接杆7、第二接灰网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主权项】1.一种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疗罐(I)和下疗罐(2),所述的上疗罐(I)的下端开有第一开口,所述的下疗罐(2)的下端开有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相等,且当上疗罐(I)盖合在下疗罐(2)上时二者形成上小下大的葫芦形,所述的上疗罐(I)的上端变细形成上烟筒(3),所述的上疗罐(I)内通过铰接架铰接有艾灸定位筒(4)且随铰接架的转动艾灸定位筒(4)能够移进或是移出上疗罐(I)内腔,所述的下疗罐(2)的下端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的第三开口大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三开口的表面覆盖有垫布(5),所述的下疗罐(2)内腔中部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接灰网(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架包括位于艾灸定位筒(4)两端的铰接杆(7),所述的铰接杆(7)的一端与上疗罐(I)内壁相铰接,所述的铰接杆的另一端与艾灸定位筒(4)外壁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疗罐(I)上开有供艾灸定位筒(4)穿入的第一侧开口和供艾灸定位筒(4)穿出的第二侧开口,所述的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疗罐(I)内设有位于上烟筒(3)和艾灸定位筒(4)之间的第二接灰网(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疗罐(I)的第一开口处设有定位凸环,所述的下疗罐(2)的第二开口处设有与安装凸环相配合的定位凹槽,且当定位凸环插于定位凹槽时上疗罐(I)和下疗罐(2)连成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理疗装置
,尤其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灸理疗用的熏艾用的灸疗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疗罐(1)和下疗罐(2),所述的上疗罐(1)的下端开有第一开口,所述的下疗罐(2)的下端开有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相等,且当上疗罐(1)盖合在下疗罐(2)上时二者形成上小下大的葫芦形,所述的上疗罐(1)的上端变细形成上烟筒(3),所述的上疗罐(1)内通过铰接架铰接有艾灸定位筒(4)且随铰接架的转动艾灸定位筒(4)能够移进或是移出上疗罐(1)内腔,所述的下疗罐(2)的下端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的第三开口大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三开口的表面覆盖有垫布(5),所述的下疗罐(2)内腔中部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接灰网(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改霞
申请(专利权)人:闫改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