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8947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包括基板、拨轮、杠杆、拨钉、设置在拨轮中心处的转换手柄,两个杠杆对称设置在转换手柄两侧;所述基板两端对称设有通孔,各杠杆在其远离转速手柄的一端设有一个拨孔,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凸柄穿过相应一个通孔,并位于杠杆的拨孔中,各所述杠杆在接近转换手柄的一端设有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前端光滑连接弧形状导向区,所述杠杆、拨钉、转换手柄构成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用杠杆和拨轮的配合,来实现双电源的切换,用限位槽和拨钉的配合,避免出现过度旋转,能保证该知道转换开关操作机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源开关结构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许多行业和部门对供电的可靠性都有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供电的连续性,许多重要的场合都用过采用双电源供电,作为电能切换的必要器件,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的应用要求越来越广泛,技术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操作机构采用齿轮配合,而齿轮配合是没有限位机构的,容易过度旋转,频繁的过度旋转会导致与之配合的断路器手柄容易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包括基板、转动设置在基板上的拨轮、转动设置在基板上的两个杠杆、设置在拨轮上用于拨动相应一个杠杆的拨钉、设置在拨轮中心处的转换手柄,两个杠杆对称设置在转换手柄两侧;所述基板两端对称设有通孔,各杠杆在其远离转速手柄的一端设有一个拨孔,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凸柄穿过相应一个通孔,并位于杠杆的拨孔中,各所述杠杆在接近转换手柄的一端设有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前端光滑连接弧形状导向区,所述拨钉为4个,对称分布在拨轮上,所述杠杆、拨钉、转换手柄构成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相连接的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一指示灯,第二微动开关和第一指示灯,通过第一指示灯的亮、第二指示灯的亮,及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同时灭分别来指示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所述杠杆的转轴设置在杠杆上拨孔和限位槽之间。所述拨轮为双层结构,杠杆在接近转换手柄的一端置于双层结构中。所述拨钉设置在双层结构中。所述基板在设有拨轮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带动拨轮转动的电机。所述转换手柄上设有用于与手动转换摇柄相适配的内六角螺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用杠杆和拨轮的配合,来实现双电源的切换,用限位槽和拨钉的配合,避免出现过度旋转,能保证该知道转换开关操作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用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一指示灯,第二微动开关和第一指示灯来指示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可以实时提示操作者,避免出现误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1-基板,11-通孔,2-拨轮,3-杠杆,31-拨孔,32-限位槽,33-弧形状导向区,34-转轴,4-拨钉,5-转换手柄,51-内六角螺纹槽,61-第一微动开关,62-第二微动开关,7-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包括基板1、转动设置在基板1上的拨轮2、转动设置在基板1上的两个杠杆3、设置在拨轮2上用于拨动相应一个杠杆3的拨钉4、设置在拨轮2中心处的转换手柄5,两个杠杆3对称设置在转换手柄5两侧;所述基板1两端对称设有通孔11,各杠杆3在其远离转速手柄5的一端设有一个拨孔31,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凸柄穿过相应一个通孔11,并位于杠杆3的拨孔31中,各所述杠杆3在接近转换手柄5的一端设有一个限位槽32,所述限位槽32前端光滑连接弧形状导向区33,所述拨钉4为4个,对称分布在拨轮2上,所述杠杆3、拨钉4、转换手柄5构成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以及设置在基板1上的,相连接的第一微动开关61和第一指示灯,第二微动开关62和第一指示灯,通过第一指示灯的亮、第二指示灯的亮,及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同时灭分别来指示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用杠杆3和拨轮2的配合,来实现双电源的切换,用限位槽32和拨钉4的配合,避免出现过度旋转,能保证该知道转换开关操作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用第一微动开关61和第一指不灯,第二微动开关62和第一指示灯来指示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可以实时提示操作者,避免出现误操作。所述杠杆3的转轴34设置在杠杆3上拨孔31和限位槽32之间,杠杆3以转轴34为支点,进行旋转,替代了齿轮的啮合。所述拨轮2为双层结构,杠杆3在接近转换手柄5的一?而置于双层结构中,杠杆3的另一端连接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凸柄,两端都具有支撑,从而保持杠杆3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拨钉4是与限位槽32相配合的,限位槽32位于双层结构中,故所述拨钉4也设置在双层结构中。所述基板1在设有拨轮2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带动拨轮2转动的电机7,通过电机7的带动,实现自动转换功能。所述转换手柄5上设有用于与手动转换摇柄相适配的内六角螺纹槽51,当有需要时,可以采用手动,即通过手动转换摇柄与转换手柄5相配合来实现。以上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并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基于本技术精神所做的改进都理应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板(1)、转动设置在基板(1)上的拨轮(2)、转动设置在基板(1)上的两个杠杆(3)、设置在拨轮(2)上用于拨动相应一个杠杆(3)的拨钉(4)、设置在拨轮(2)中心处的转换手柄(5),两个杠杆(3)对称设置在转换手柄(5)两侧;所述基板(1)两端对称设有通孔(11),各杠杆(3)在其远离转速手柄(5)的一端设有一个拨孔(31),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凸柄穿过相应一个通孔(11),并位于杠杆(3)的拨孔(31)中,各所述杠杆(3)在接近转换手柄(5)的一端设有一个限位槽(32),所述限位槽(32)前端光滑连接弧形状导向区(33),所述拨钉(4)为4个,对称分布在拨轮(2)上,所述杠杆(3)、拨钉(4)、转换手柄(5)构成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 以及设置在基板(1)上的,相连接的第一微动开关(61)和第一指示灯,第二微动开关(62)和第一指示灯,通过第一指示灯的亮、第二指示灯的亮,及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同时灭分别来指示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3)的转轴(34)设置在杠杆(3)上拨孔(31)和限位槽(3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2)为双层结构,杠杆(3)在接近转换手柄(5)的一?而置于双层结构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钉(4)设置在双层结构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在设有拨轮(2 )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带动拨轮(2 )转动的电机(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手柄(5)上设有用于与手动转换摇柄相适配的内六角螺纹槽(5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包括基板、拨轮、杠杆、拨钉、设置在拨轮中心处的转换手柄,两个杠杆对称设置在转换手柄两侧;所述基板两端对称设有通孔,各杠杆在其远离转速手柄的一端设有一个拨孔,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凸柄穿过相应一个通孔,并位于杠杆的拨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板(1)、转动设置在基板(1)上的拨轮(2)、转动设置在基板(1)上的两个杠杆(3)、设置在拨轮(2)上用于拨动相应一个杠杆(3)的拨钉(4)、设置在拨轮(2)中心处的转换手柄(5),两个杠杆(3)对称设置在转换手柄(5)两侧;所述基板(1)两端对称设有通孔(11),各杠杆(3)在其远离转速手柄(5)的一端设有一个拨孔(31),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凸柄穿过相应一个通孔(11),并位于杠杆(3)的拨孔(31)中,各所述杠杆(3)在接近转换手柄(5)的一端设有一个限位槽(32),所述限位槽(32)前端光滑连接弧形状导向区(33),所述拨钉(4)为4个,对称分布在拨轮(2)上,所述杠杆(3)、拨钉(4)、转换手柄(5)构成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以及设置在基板(1)上的,相连接的第一微动开关(61)和第一指示灯,第二微动开关(62)和第一指示灯,通过第一指示灯的亮、第二指示灯的亮,及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同时灭分别来指示塑壳断路器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和电源双分三个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献东陈贤卓陈策方毅
申请(专利权)人: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