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式双臂高塔联合工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862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剪式双臂高塔联合工作机,该机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及机械传动装置,液压顶升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及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等总成部件组成,其中金属结构部分包括一个塔身,两个起重臂架,两个平衡臂,两个转台,一个顶升套架,一个塔顶及附墙装置,工作机构及机械传动装置包括两套起升机构,两套小车牵引机构,两套回转支承与回转驱动机构及电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单一塔身上部设置的两个上、下布置的转台上各自设有一个起重臂架,两个起重臂架处于同一高度平面,在塔身上还设置两个呈上、下布置的平衡臂,两个起重臂架可通过转台联动装置实现双臂联合转动或各自独立转动,在由两套回转支承与两套回转驱动机构所组成的上回转机构和下回转机构之间为内、外与上、下叠套结构,其液压顶升系统安置在顶升套架的顶升平面内,油缸呈倾斜式布置并具有“门”字横梁构件。(*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联合工作机械,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双臂高塔式起重联合工作机。在本技术提出之前,建筑物楼房高屋作业机械多采用单臂架类型的塔式起重机,这种机械使用时受场地限制,很难实现多机同时作业,而单机作业时间长,工效低,施工周期长。丹麦曾设计生产出一种单塔身,两个臂架呈上、下层布置的双臂塔式起重机,我国也曾在七十年代研制了单塔身,两个臂架呈180°固定布置,臂架不能回转的双臂塔式起重机。这种双臂塔式起重机的两个臂架处在同一高度平面,并互为起重臂和平衡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单塔身,两个起重臂架布置在同一高度平面,并能单独回转起重作业,又能双臂合拢后共同回转,起重作业的自升式塔式起重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剪式双臂高塔联合工作机,它是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及机械传动装置,液压顶升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及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等总成部件组成,其中金属结构部分是由一个塔身,两个起重臂架,两个平衡臂,两个转台,一个顶升套架,一个塔顶及附墙装置组成;工作机构及机械传动装置又包括两套起升机构,两套小车牵引机构,两套回转支承与回转驱动机构及电梯驱动装置等。该机具有以下特点(1)单一塔身上部设置有两个上、下布置的转台,转台各自安装一个起重臂架,两个起重臂架处于同一高度平面,在塔身上还设置两个呈上、下布置的平衡臂。(2)两个起重臂架可通过转台联动装置实现双臂联合转动或各自独立转动。(3)回转机构由上回转机构和下回转机构两部分组成,并装有两套回转支承和两套回转驱动机构,其结构型式为内、外与上、下叠套。(4)塔身标准节的加节顶升采用液压顶升系统,该系统是安装在顶升套架的顶升平面内,油缸呈倾斜式布置并具有“门”字横梁构件。该机的作业用途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实现一机多用,扩大作业范围,提高生产施工效率,降低设备机施营运成本,加快施工速度,以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剪式双臂高塔联合工作机示意图图2塔机的塔身上部与回转部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实施例剪式双臂高塔联合工作机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金属结构主要包括基础节、标准节、过渡节、下支承圆筒、上转台、下转台、上支座、塔顶、左吊臂、右吊臂、上平衡臂、下平衡臂、下平衡臂转盘总成、爬升套架、转台联动装置及附墙杆装置等。该机塔身的过渡节为横梁混合结构,其底部的外侧与爬升套架相连接,内侧与标准节相连。过渡节上部与下支承圆筒及下回转支承的外齿圈连接。下支承圆筒4是一个薄壁圆筒结构,它由上法兰盘,筒体及下法兰盘组成。上法兰盘与上回转支承的内齿圈连为一体,下法兰盘与下回转支承的外齿圈固定在过渡节上。下转台总成5是套在塔身下支承圆筒4外侧的框架箱形结构,其底部与下回转支承内座圈连接,其前部右端的支座耳板销轴连接一起重臂架。上转台总成1是一个由上支承圆筒和外伸平台组成的结构,上支承圆筒底部与上回转支承的外座圈连接,其上部有上支座总成。上支承圆筒外侧固定有一个外伸结构平台,平台前部的耳板支座销轴连接着一起重臂架。其中部的外侧固定环形轨道,以支承下平衡臂转盘总成2。在筒体的内侧固定有平台,以支承一起重臂架系统的上回转驱动机构。上支座总成的顶部的支座安装塔顶部分。塔顶为桁架结构,其顶部安装有两个回转塔帽,上回转塔帽装有两根拉杆,以支承一个起重臂架,下回转塔帽前部的两根拉杆连接另一个起重臂架,其后部的两根拉杆连接着一个平衡臂,另一平衡臂的两个根拉固定在塔顶结构上部。该机的两个起重臂架位于同一高度水平面上,且呈左右布置,支承每个起重臂架的两根拉杆呈偏斜方向布置。该机设上、下两个平衡臂,布置在同一垂直平面内。上平衡臂的前部连接在塔身的上支座侧面,其尾部的拉杆与塔顶结构相连。下平衡臂的前部与下平衡臂转盘连接,其尾部的拉杆与塔顶的下塔帽相连。下平衡臂转盘总成2是一个槽形圆环焊接结构和水平、垂直滚轮合起来的支承装置,在圆环内侧装有8个水平滚轮和12个呈上、下布置的垂直滚轮支承在上转台总成1上支承圆筒外侧的环形轨道上。下平衡臂转盘总成的尾部支座与下平衡臂相连,其前部支座与转台联台装置7相连。转台联动装置7由拨杆和弹性联动锁等部件组成。拨杆的下部固定在下转台的支座中,拨杆上部的联动销支承在下平衡臂转盘前部的支座耳板中间。当下转台带动右起重臂架回转时,则通过联动装置带动下平衡臂转盘绕上支承圆筒回转,并带动下平衡臂与右臂架同步回转。当需要两臂架单独回转时,则可松开联动装置,若需要两臂合拢同步回转时,则锁定联动锁。联动锁的松开与锁定,由司机室控制。附墙装置由一套抱箍和四根撑杆组成,整机设有四套附墙装置。该机的工作机构及机械传动部分包括两套单独工作的起升机构、两套相同的小车牵引机构、两套回转机构、液压顶升系统,电梯及操纵系统等。其中回转机构由上回转机构和下回转机构两部分组成。在机构与结构上采用了特殊内外与上下叠套的构造型式,使得两主吊臂能在同一平面内独自旋转或联合旋转,各自的平衡臂也对应转动、互不干扰。其上回转机构的回转轴承3采用圆柱交叉滚子轴承。轴承内外圈分别用高强度螺栓与上、下支承圆筒联接。上回转驱动装置布置在与左臂轴线垂直方向的左、右两侧采用两套电动机——摆线针轮减速器来驱动下部行星小齿轮。驱动装置安装在具有周向弹簧缓冲装置的锅型底座上,可减缓起、制动的冲击。下回转机构的支承由下转台轴承6与上支承转环两部分构成,上、下之间通过A型拨杆联结并传递动力。转台轴承6内、外圈也用高强螺栓与转盘和支承圆筒相联。上支承转环由8个水平滚轮和12个垂直滚轮支承,其前方为A字型拨杆,后方的平衡臂。侧面与前面的水平滚轮采用可调偏心轴式,以便调整滚轮与水平环形轨道之间的间隙。为了防止左右两起重臂架工作中互相发生碰撞。在上转台与上支承转环之间安装了周向布置的行程开关和碰板,使两起重臂架在正前方相距30°或正后方相距90°时切断电源滑行减速并停止运动。在两起重臂架拼拢和反向相交角为60°的两个极限位置,均设有防碰弹簧缓冲器,以吸收碰撞能置。该机的液压顶升系统安装在爬升套架顶升平面内,主要部件有液压站、顶升油缸、爬爪、布置在油缸两侧的撑杆,“门”字横梁构件及液压管路系统。其中顶升油缸倾斜布置,其活塞下部装有爬爪和“门”字型横梁结构。该机的电气设备与控制系统采用常规的电力拖动与可靠的控制系统。同时设有完善的各种安全装置。特别在其上转台的反转控制回路和下转台的正转控制回转中装有声光报警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剪式双臂高塔联合工作机,该机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及机械传动装置,液压顶升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及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等总成部件组成,其中金属结构部分包括一个塔身,两个起重臂架,两个平衡臂,两个转台,一个顶升套架,一个塔顶及附墙装置,工作机构及机械传动装置包括两套起升机构,两套小车牵引机构,两套回转支承与回转驱动机构及电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单一塔身上部设置的两个上、下布置的转台上各自设有一个起重臂架,两个起重臂架处于同一高度平面,在塔身上还设置两个呈上、下布置的平衡臂,两个起重臂架可通过转台联动装置实现双臂联合转动或各自独立转动,在由两套回转支承与两套回转驱动机构所组成的上回转机构和下回转机构之间为内、外与上、下叠套结构,其液压顶升系统安置在顶升套架的顶升平面内,油缸呈倾斜式布置并具有“门”字横梁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文忠朱湘徐长生陶德馨张晓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建筑工程总承包集团公司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