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7690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1: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数据中心系统包括基础单元和至少一机房,基础单元包括相连接的公共区域和桥接区域,机房沿桥接区域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桥接区域的长度匹配于多个机房沿着桥接区域排列的长度,从而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机房的数量。机房包括相互堆叠的多层数据中心,且各层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房区、冷通道区、热通道区以及多个镂空结构,其中相邻的二层数据中心的冷通道区和热通道区分别通过镂空结构在机房内形成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让设置于机房上的制冷模块所产生的冷空气可以被导引至每一层数据中心,以及让各层数据中心内的热空气可以被导引至制冷模块,从而让各层数据中心内的设备可以在适当的温度环境下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数据中心
,具体涉及一种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信息技术(informat1ntechnology, IT)的应用和管理模式逐渐从独立且分散的功能性资源发展成以数据中心为主要作业平台的操作模式。数据中心大致上包括服务器机架、空调系统、配电设备和不间断电源设备(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并且与容纳上述组件的建筑物或集装箱共同组成机房形式的集中运算设施。其中,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虽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提供更加及时的解决方案,但就长期使用来看,这种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仅能在初期节省资本开支,并且,由于其只适用于当前的使用方案,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不再适用于后续的使用方案中,而需要被汰换掉,从而形成资源的浪费。而采用建筑物作为外观结构的数据中心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和构建。这种实体形式的数据中心的建造时间周期长,一般从可行性研究到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以及施工设计等需要几个月到一年时间才能完成,加上建筑物的建造大约需要半年时间,并且对数据中心内的每一个机电设备的就位、连接安装和调试又需要3至4个月的时间,使数据中心的总体建造需要1至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若干个数据中心项目同时启动,且每一个都是特殊的设计,那么企业要耗费很多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在项目管理和实施上。并且,由于受限于当初对于数据处理量的规划,这种实体形式的数据中心在构建完成后,一般无法或是难以再根据使用需求对容纳服务器机柜的建筑物的数量进行扩增,而必须对数据中心的建筑(例如办公区、一般设备区等基础设施、承放服务器机柜的主机房以及基础设施与主机房的连接通道等设施)、配电设施以及制冷设施等重新进行可行性评估、设计与施工等程序,造成数据中心的建设旷日废时,并且让数据中心在使用上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瞬息万变,对于各种硬件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而现有的实体形式的数据中心是基于建筑与机电系统的配置方案来进行建置的,然后再部署IT设备后完成交付,因此,一旦建成,在既有的架构上难以灵活兼容多种配电技术、难以兼容不同服务器机架密度的演进以及难以根据使用需求在不同的数据中心可用性等级(Tier)之间切换。同时,目前数据中心的制冷方式,大部分以房间级精密空调或者行级精密空调为主,这些制冷设备往往容量相对较小而不敷使用,并且在冷冻水系统与输送管路的设计上较为复杂,而不易于铺设。若使用大型空气处理设备(air handling unit, AHU),虽然其冷却系统较为简单高效,但一般必须放置于建筑物的顶层或建筑物的两侧,使其制冷设计只能满足机房内单一楼层(即设置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数据中心使用,而无法同时对分布于不同楼层(即不同水平位置上)的数据中心提供冷却作用,并且导致机房内的数据中心布局模式不适于采用堆叠形式布置,而无法容纳更多的服务器机柜,导致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量与处理效能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内冷通道区与热通道区的配置方式,让多层数据中心相互堆叠时可以在机房内形成垂直式分布的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从而让制冷模块可以通过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在机房内进行制冷循环,而解决了一般机房的数据中心受限于制冷设备的效能而只能单层设置,导致数据处理量与处理效能受到限制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揭示了一种机房,包括多层数据中心,各层所述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房区、冷通道区、热通道区以及多个镂空结构。主机房区设置有隔板,此隔板在主机房区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具有开口,其中隔板在主机房区内分隔出位于下层的容置空间和位于上层的排风通道,且容置空间通过开口连通于排风通道。冷通道区设置于主机房区的一侧,并且连通于容置空间。而热通道区设置于主机房区的另一侧,热通道区连通于排风通道,并且与冷通道区相互隔离。多个镂空结构分别对应于冷通道区和热通道区。其中,相邻的两层数据中心的冷通道区通过相应的镂空结构相互连通,并且于机房内构成贯穿多层数据中心的冷风通道;而相邻的两层数据中心的热通道区通过相应的镂空结构相互连通,并且于机房内构成贯穿多层数据中心的热风通道。本申请还揭示了一种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房区、冷通道区、热通道区以及多个镂空结构。主机房区设置有隔板,此隔板在主机房区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具有开口,其中隔板在主机房区内分隔出位于下层的容置空间和位于上层的排风通道,且容置空间通过开口连通于排风通道。冷通道区设置于主机房区的一侧,并且连通于容置空间。而热通道区设置于主机房区的另一侧,热通道区连通于排风通道,并且与冷通道区相互隔离。多个镂空结构分别对应于冷通道区和热通道区。其中,当多个数据中心相互堆叠,相邻的二个数据中心的冷通道区通过相应的镂空结构相互连通,而构成贯穿多个数据中心的冷风通道,且相邻的二个数据中心的热通道区通过相应的镂空结构相互连通,而构成贯穿多个数据中心的热风通道。本申请并揭示了一种数据中心系统,包括基础单元以及至少一机房。基础单元包括公共区域和桥接区域,桥接区域的一侧连接于公共区域,而桥接区域的另一侧朝远离公共区域的方向延伸。机房沿桥接区域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连接于桥接区域,机房包括多层数据中心以及分别贯穿多层数据中心的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其中,桥接区域的长度匹配于机房沿着桥接区域排列的长度,并且在初始状态下,桥接区域的长度至少为N+1个机房沿着桥接区域排列的长度,其中N为初始状态下机房的设置数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在本申请的机房及数据中心中,通过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在机房内的垂直式分布方式,让制冷模块在连接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后,可以在机房内提供垂直式制冷循环模式,而同时对相互堆叠的各层数据中心内的设备提供冷却作用,除了让机房可以根据需求配置不同层数的数据中心,来扩充服务器机柜的数量外,还可以满足制冷模块在具有多层数据中心结构的机房上使用,从而解决了一般制冷模块不适合在多层数据中心结构的机房上使用的问题。此外,在本申请的数据中心系统中,以桥接区域作为机房的扩增区域,让数据中心系统可依据使用需求沿着桥接区域的延伸方向进行机房设置数量的扩增,从而解决了一般数据中心构建完成后,机房的数量无法再进行扩增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系统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底层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顶层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数据中心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数据中心的侧视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数据中心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数据中心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数据中心,各层所述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房区,所述主机房区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具有开口的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主机房区内分隔出位于下层的容置空间和位于上层的排风通道,所述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开口连通于所述排风通道;冷通道区,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一侧,所述冷通道区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以及热通道区,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另一侧,所述热通道区连通于所述排风通道,并且与所述冷通道区相互隔离;以及多个镂空结构,分别对应于所述冷通道区和所述热通道区;其中,相邻的两层所述数据中心的所述冷通道区通过相应的所述镂空结构相互连通,并且于所述机房内构成贯穿所述多层数据中心的冷风通道;而相邻的两层所述数据中心的所述热通道区通过相应的所述镂空结构相互连通,并且于所述机房内构成贯穿所述多层数据中心的热风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炎昌
申请(专利权)人: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开曼群岛;KY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