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635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和油分离器,油分离器与压缩机的排气管相连通,且油分离器上连接有回油管,回油管与压缩机的吸气管相连通;其中,吸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连接口,回油管的一端装设在连接口处,并与吸气管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吸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连接口,回油管的一端装设在连接口处,并与吸气管密封连接,使得回油管直接连接在吸气管上,无需增加三通管,生产工艺简单、连接工序少,且成本低,避免了采用三通管连接而导致的需要将吸气管分割成两段吸气管,并需要三通管分别与回油管、两段吸气管相连接而导致的生产工艺复杂、连接工序繁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和包括该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空调室外机,通常在压缩机的吸气管与连接油分离器的毛细管之间增加三通管来实现两者的连接,工序多,生产装配效率低,生产人工成本高,并且为缓解空调室外机的管路噪音大、振动大的问题,一般都在管路上配加配重块来降低噪音及防止振动过大而造成的管路断裂,进一步增加工序,提尚生广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的回油管与压缩机的吸气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工序少、生产成本低的空调室外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和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相连通,且所述油分离器上连接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相连通;其中,所述吸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连接口,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装设在所述连接口处,并与所述吸气管密封连接。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和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用于将经压缩机的排气管排出的高压冷媒中的油分离出来,并通过回油管经吸气管再次流回压缩机中,有效对压缩机油进行补充,防止压缩机因缺油而损坏;吸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连接口,回油管的一端装设在连接口处,并与吸气管密封连接,保证了回油管与吸气管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并使得回油管直接连接在吸气管上,无需增加三通管,只需要在吸气管上开设连接口,将回油管插入并密封连接在连接口处,即可实现两者的可靠密封连接,生产工艺简单、连接工序少,且生产成本低,有效避免了采用三通管连接而导致的需要将吸气管分割成两段吸气管,并需要三通管分别与回油管、两段吸气管相连接而导致的生产工艺复杂、连接工序繁多的问题。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气管的管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所述连接口,所述回油管的所述一端插入所述连接口内,并与所述连接柱密封连接。采用在吸气管的管壁上增设连接柱,并在连接柱上开设连接口的结构,能够有效增大吸气管与回油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保证吸气管和回油管连接的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气管与所述连接柱为一体式结构,保证了连接柱与吸气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且一体式结构具有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回油管包括第一过渡管、第二过渡管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管与所述第二过渡管之间的毛细管,所述第一过渡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管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相连接。通过在回油管和吸气管之间增设毛细管,以控制压缩机油经回油管回流至吸气管的流量;在毛细管与吸气管之间、毛细管与油分离器之间分别连接第一过渡管和第二过渡管,并设置第一过渡管和第二过渡管的管径大于毛细管的管径,以保证第一过渡管和吸气管、第二过渡管和油分离器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过渡管与所述油分离器之间设有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渡管的所述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相连接,所述油分离器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过滤器相连接。通过在第二过渡管与油分离器之间增设过滤器,过滤器能够对油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油进行有效过滤,以除去油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优化压缩机的工作环境,保护压缩机,以避免杂质跟随油一起流回至压缩机,从而避免因杂质在压缩机内累积而导致压缩机损坏。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吸气管上具有S形弯,所述S形弯包括首尾相连的上U弯和下U弯,且所述上U弯和所述下U弯不在同一平面上。将吸气管设置成S形弯管,且S形弯的上U弯和下U弯不在同一平面上,从而改变了冷媒在管路中的流动方向,增加了管路的吸噪音能力,且S形弯延长了吸气管的长度,降低了压缩机运转时与管路间引起共振的噪音,进而增加了管路对压缩机振动的衰减量,减弱了压缩机的振动传递,从而有效降低了空调室外机工作时的噪音,并避免了管路因长期疲劳振动而开裂的情况发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U弯的开口朝下,所述下U弯的开口朝上,且所述上U弯所在平面与所述下U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30° <α<85°ο将上U弯所在平面和下U弯曲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0°< α < 85°,可有效降低压缩机运转时与管路间引起共振的噪音,且能够防止管路因长期疲劳振动而开裂的问题,并且有效避免了当两者之间的夹角过小,因上U弯和下U弯的连接处过度弯折而导致吸气管的强度降低的问题,且有效避免了当两者之间的夹角过大,而导致S形弯对管路的减振效果不明显、且吸气管结构不紧凑、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气管包括首尾相连接的第一吸气管和第二吸气管,所述第一吸气管上具有所述上U弯,所述第二吸气管上具有所述下U弯。吸气管包括首尾相连接的两根管,使得每根管的加工工艺简单、加工难度低,并且只需将两根管对接,即可形成具有良好减振效果的S形弯,从而在保证吸气管具有良好减振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吸气管的加工难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和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上开设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入口与所述第一吸气管相连通,所述冷媒出口通过接管与所述压缩机本体上的吸气口相连通。储液罐的设置,使得经吸气管流回的冷媒,先经储液罐进行有效干燥、气液分离后,再使得气态冷媒经储液罐和压缩机本体之间的接管流回至压缩机中,避免因大量液态冷媒直接流回至压缩机而导致压缩机被液击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不的空调室外机的右视结构不意图;图4是图1所不的空调室外机的俯视结构不意图。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压缩机,11压缩机本体,12储液罐,13吸气管,131第一吸气管,1311上U弯,132第二吸气管,1321下U弯,133连接柱,1331连接口,2油分离器,211第一过渡管,212第二过渡管,213毛细管,214连接管,3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如图1和图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和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相连通,且所述油分离器上连接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相连通;其中,所述吸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连接口,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装设在所述连接口处,并与所述吸气管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辉刘艳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