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6476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多个好氧仓和多个厌氧仓,好氧仓与厌氧仓交替排布,其中,好氧仓用于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换为硝酸盐,厌氧仓用于将硝酸盐转换为氮气和可沉积的有机物;在相邻好氧仓和厌氧仓之间设置有折流挡板,用于对从好氧仓进入厌氧仓的液体进行折流,以及对从厌氧仓进入好氧仓的液体进行折流,这种结构有效增加了污水与微生物载体接触面积,同时,由于好氧、厌氧环境的交替更换,使得装置内的微生物食物链得到了很好的保证,生存环境更好,微生物消化污泥的能力更强,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实现强化脱氮的同时,污泥减量化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农村、城镇、风景旅游区餐饮、宾馆、居住分散的住宅等小型生活污水排放单 元,往往具有排放量小、排布分散的特点,其污水往往无法并入市政管网进行统一处理,直 接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点源污染,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现有技术中,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往往在占地面积、操作复 杂程度、设备投资上与脱氮效果上性价比优势不足,且需要处置大量剩余污泥,推广难度 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水的脱氮效 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多个好氧仓和多个厌氧仓,所述好氧仓与所述厌氧仓交替排布, 其中,所述好氧仓用于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换为硝酸盐,所述厌氧仓用于将所述 硝酸盐转换为氮气和可沉积的有机物; 在相邻好氧仓和厌氧仓之间设置有折流挡板,用于对从好氧仓进入厌氧仓的液体 进行折流,以及对从厌氧仓进入好氧仓的液体进行折流。 优选地,在所述折流挡板中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折流挡板上部或下部,相邻两 块折流挡板中的通孔位置不同。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沉淀仓,与所述最后一个好氧仓相邻,用于沉积从所述最后一个好氧仓流出的经 过脱氮处理的污水中的污泥。 优选地,在所述沉淀仓和所述最后一个好氧仓之间还设置有折流挡板。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进水口,连接在所述多个好氧仓中的第一个好氧仓,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导入到 所述第一个好氧仓; 出水口,连接在所述沉淀仓,用于将经过脱氮处理的污水导出所述沉淀仓; 其中,所述进水口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出水口所在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好氧仓内的底部还设置有曝气管,用于给所述好氧仓内的污水充氧。 优选地,所述曝气管在所述好氧仓和厌氧仓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开关,用于控 制和改变所述好氧和/或厌氧仓内的溶氧环境。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电路,与所述曝气管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曝气管的打开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回流管,与所述最后一个好氧仓和所述第一个厌氧仓连接。 提升栗,设置于所述最后一个好氧仓,用于将所述最后一个好氧仓中的水通过所 述回流管导入所述第一个厌氧仓。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查口,设置在所述厌氧仓和/或好氧仓上,用于向所述好氧仓和厌氧仓中填充 微生物及多孔微生物填料,及向装置内铺设所述曝气管道和回流管。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好氧仓和厌氧仓之间 设置折流挡板,使得设备内部水流呈折流流态,有效增加了污水与微生物载体接触面积,同 时,由于好氧、厌氧环境的交替更换,使得装置内的微生物食物链得到了很好的保证,生存 环境更好,微生物消化污泥的能力更强,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实 现强化脱氮的同时,污泥减量化效果更好。【附图说明】 图1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内部水流流向俯视图; 图2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2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结构左视图; 图2C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 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为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内容,不具有特定含义, 也不限定任何内容。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多个好氧仓和多个厌氧仓,所述好氧仓与所述厌氧仓交替排布, 其中,所述好氧仓用于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换为硝酸盐,所述厌氧仓用于将所述 硝酸盐转换为氮气和可沉积的有机物; 在相邻好氧仓和厌氧仓之间设置有折流挡板,用于对从好氧仓进入厌氧仓的液体 进行折流,以及对从厌氧仓进入好氧仓的液体进行折流。 例如,可以包括4个好氧仓:好氧仓1、好氧仓3、好氧仓5、好氧仓7 ;3个厌氧仓: 厌氧仓2、厌氧仓4、厌氧仓6,各好氧仓与厌氧仓的体积可以相等,各好氧仓与厌氧仓按序 号顺序呈"S"状交替排布,即厌氧仓2设置于好氧仓1的上侧,好氧仓3设置于厌氧仓2的 右侧,厌氧仓4设置于好氧仓3的下侧,好氧仓5设置于厌氧仓4的右侧,厌氧仓6设置于 好氧仓5的上侧,好氧仓7设置于厌氧仓6右侧。 4个好氧仓用于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换为硝酸盐,3个厌氧仓用于将所述硝酸盐 转换为氮气和可沉积的有机物。 所述好氧仓与厌氧仓交替排列,为微生物提供了好氧、厌氧环境的交替更换的生 存环境,使得装置内的微生物食物链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微生物消化污泥的能力更强,相比 现有技术,污泥减量化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厌氧仓和好氧仓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排布方式也不限 于一个好氧仓、一个厌氧仓的形式,还可以例如每设置两个好氧仓设置三个厌氧仓。 如图1A所示,在相邻好氧仓和厌氧仓之间设置折流挡板10,用于对从好氧仓进入 厌氧仓的液体进行折流,以及对从厌氧仓进入好氧仓的液体进行折流。 优选地,在所述折流挡板中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位于折流挡板上部或下部,相 邻两块折流挡板中的通孔9位置不同。 所述通孔的这种上下交替排布方式,使得设备内部水流呈折流流态,有效增加了 污水与微生物载体接触面积。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内部水流流向俯视图如图 1B所示。 优选地,装置内的多孔微生物载体,填充百分比为50%~90%,为所述好氧仓和 所述厌氧仓中的微生物提供负载的载体。 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 沉淀仓8,与所述最后一个好氧仓7相邻,用于沉积从所述最后一个好氧仓7流出 的经过脱氮处理的污水中的污泥。 优选地,在所述沉淀仓8和所述最后一个好氧仓7之间还设置有折流挡板10。 进水口 11,连接在所述多个好氧仓中的第一个好氧仓1,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导 入到所述第一个好氧仓1 ;出水口 12,连接在所述沉淀仓8,用于将经过脱氮处理的污水导 出所述沉淀仓8 ; 其中,所述进水口 11所在水平面略高于所述出水口 12所在水平面。这种设计一 方面有利于污水从出水口 12顺利排出,另外也能够防止所述装置内污水压力大于进水口 11的压力,减少进水口 11处的动力消耗。 优选地,所述好氧仓内的底部还设置有曝气管(附图未示出),用于给所述好氧仓 内的污水充氧。 优选地,所述曝气管在所述好氧仓和厌氧仓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开关(附图未 示出),用于控制和改变所述好氧和/或厌氧仓内的溶氧环境。 当需要改变厌氧仓和好氧仓的设置或者排布时,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改变曝气管在 各个仓的开关状态,以实现厌氧仓和好氧仓的灵活切换,使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广。 当处理的污水性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好氧仓和多个厌氧仓,所述好氧仓与所述厌氧仓交替排布,其中,所述好氧仓用于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换为硝酸盐,所述厌氧仓用于将所述硝酸盐转换为氮气和可沉积的有机物;在相邻好氧仓和厌氧仓之间设置有折流挡板,用于对从好氧仓进入厌氧仓的液体进行折流,以及对从厌氧仓进入好氧仓的液体进行折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洁潘嘉旭高琳琳党政方先金曹平左达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创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