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损伤的评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评估钢结构厚板内部损伤累积的 方法。
技术介绍
钢结构厚板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中,桥梁工程中应用的钢结构的板厚 在一般在50mm左右,而建筑工程中采用的钢板厚度则可达130_。较之于普通薄钢板,由于 其钢板的厚度增大,因此其乳制和加工工艺均与薄钢板有所区别,而这样的区别往往会导 致厚板内部出现杂质残留,这种残留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中心偏析现象。此外,以钢结构厚板为型材的构件通常采用多层多道焊的焊接加工工艺,多层多 道焊的焊接很容易引起的温度不均匀,从而导致材料的韧性明显降低,且会伴随产生复杂 的残余应力场,可能导致层状撕裂和/或其他形式的断裂破坏现象。 钢结构厚板的断裂破坏实质上是损伤累积导致的结果,而损伤累积的发生往往是 因为材料内部存在的如二相粒子形成微孔洞、微裂纹等微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孔洞逐渐长 大、孔洞间逐渐聚合,最终形成宏观裂纹的过程。目前对于钢结构损伤累积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从宏观和细观两个角度的评估;其 中:宏观评估主要是从挠度、曲率等宏观指标入手评估结构损伤,由于影响整体结构 损伤的因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评估钢结构厚板内部损伤累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建立针对钢结构厚板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推导得出模型应力分量的增量形式;S20:针对增量形式,编制相应的材料子程序;S30:沿厚度方向对钢结构厚板进行分层取材,确定出各层材料的弹塑性参数和损伤参数;S40:建立钢结构厚板的有限元模型,将编制的材料子程序引入到有限元分析之中,对不同层的材料参数赋予不同的材料属性;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模拟钢结构厚板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从而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娜,苏超,白凡,王晓峰,杨庆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