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减震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804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耐磨减震鞋底,解决现有的鞋底后跟部防滑性和减震性不足的技术问题。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鞋底后跟部,鞋底后跟部由耐磨层、减震主层和EVA上层组成;减震主层的上表面呈波浪状,具有上凸部和下凹部,上凸部顶端与EVA上层固定连接,下凹部与EVA上层之间留有左右贯通的通腔结构;减震主层下表面与上凸部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左右贯穿的减震孔,减震孔的纵截面形状为弓形;耐磨层为橡胶片,由一体连接的耐磨前部和稳定后部组成,稳定后部紧密贴合在减震主层后侧的竖立面上,耐磨前部包括紧密贴合在减震主层的下表面的第一前部以及紧密贴合在减震孔的上壁面上的第二前部,第二前部分别相对第一前部向上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底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磨减震鞋底
技术介绍
鞋底,作为鞋的重要功能提供者,有助于提升鞋的穿着舒适度,并提供鞋底的防滑性、减震性等功能。然而,现有的鞋底一般更重视鞋底的纹路美观设计,其所能提供的防滑性和减震性均不能满足要求,尤其是运动鞋。另外,根据足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一般是以后脚跟先着地,而后脚跟或鞋底后跟部与地面接触初期受到地面强而有力的反作用冲击,该反作用力可达到个体体重的5?8倍,如果这个反作用冲击力不能有效缓解则容易导致脚部受伤。同时,如果鞋底后跟部的防滑性不好则容易在触地后即脚部发生打滑摔倒。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磨减震鞋底,鞋底后跟部具有良好的防滑性和减震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种耐磨减震鞋底,该鞋底包括与后脚跟纵向对应的鞋底后跟部,所述鞋底后跟部由耐磨层、减震主层和EVA上层组成,所述EVA上层覆盖设置在所述减震主层的上方;所述减震主层的上表面呈前后波浪延伸的波浪状,具有上凸部和下凹部,所述上凸部顶端与所述EVA上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凹部与所述EVA上层之间留有左右贯通的通腔结构;所述减震主层下表面与所述上凸部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左右贯穿的减震孔,所述减震孔的纵截面形状为弓形;所述耐磨层为橡胶片,由一体连接的耐磨前部和稳定后部组成,所述稳定后部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主层后侧的竖立面上,所述耐磨前部包括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主层的下表面的第一前部以及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孔的上壁面上的第二前部,所述第二前部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前部向上凹。优选地,所述稳定后部的上下高度为所述减震主层上下高度的35%?50%。优选地,所述第一前部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防滑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滑结构为第一凸条和凸点,所述第一凸条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前部且所述第一凸条的前后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前部的前后宽度,所述凸点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条远离所述第一前部的侧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前部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二防滑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滑结构为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前部且所述第二凸条的前后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前部的前后宽度。优选地,所述通腔结构的底端呈向下弯曲的弧面。优选地,所述减震主层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EVA上层的横向宽度,所述减震主层的左端面相对所述EVA上层的左端面凸出5mm?10mm,所述减震主层的右端面相对所述EVA上层的右端面凸出5mm?10_。优选地,所述减震主层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别呈向所述EVA上层倾斜的斜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减震主层设置在耐磨层和EVA上层之间,其上表面呈前后波浪延伸的波浪状,具有上凸部和下凹部,下凹部与EVA上层之间留有左右贯通的通腔结构,且减震主层的下表面上设有与上凸部纵向对应的左右贯通的减震孔,如此使得减震主层在受力后易发生弹性形变,且由于减震孔对应设置在上凸部下方,上凸部上方连接EVA上层,使得经EVA上层传达下来的脚部压力大部分由减震孔承受并缓冲,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又由于耐磨层由一体连接的耐磨前部和稳定后部组成,稳定后部紧密贴合耐磨层的后侧竖立面,使得耐磨层与减震主层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相互作用更为显著,可借助稳定后部使减震主层在具备良好的减震性能外还具有稳定的支撑作用,延长减震主层的使用寿命;而耐磨前部包括紧密连接减震主层的下表面的第一前部以及紧密连接减震孔的上壁面的第二前部,第二前部分别相对第一前部向上凹,一方面使得鞋底的耐磨性能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前部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进一步增强鞋底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图。图3为沿图2中所示A-A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EVA上层;20、减震主层;21、上凸部;22、下凹部;23、减震孔;30、耐磨层;31、耐磨前部;32、稳定后部;311、第一前部;312、第二前部;40、通腔结构;51、第一凸条;52、凸点;53、第二凸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磨减震鞋底,该鞋底包括与后脚跟纵向对应的鞋底后跟部,所述鞋底后跟部由耐磨层30、减震主层20和EVA上层10组成,所述EVA上层10覆盖设置在所述减震主层2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主层20由EVA二次发泡支撑,其上表面呈前后波浪延伸的波浪状,具有上凸部21和下凹部22,所述上凸部21顶端与所述EVA上层10固定连接,所述下凹部22与所述EVA上层10之间留有左右贯通的通腔结构40,所述通腔结构40的底端呈向下弯曲的弧面。所述减震主层20下表面与所述上凸部21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左右贯穿的减震孔23,所述减震孔23的纵截面形状为弓形。所述耐磨层30为橡胶片,由一体连接的耐磨前部31和稳定后部32组成。所述稳定后部32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主层20后侧的竖立面上,所述稳定后部32的上下高度为所述减震主层20上下高度的35%?50%。所述耐磨前部31包括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主层20的下表面的第一前部311以及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孔23的上壁面上的第二前部312,所述第二前部312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前部311向上凹。所述第一前部311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防滑结构,所述第一防滑结构为第一凸条51和凸点52,所述第一凸条51—体连接所述第一前部311且所述第一凸条51的前后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前部311的前后宽度,所述凸点52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条51远离所述第一前部311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前部312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二防滑结构,所述第二防滑结构为第二凸条53,所述第二凸条53—体连接所述第二前部312且所述第二凸条53的前后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前部312的前后宽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主层20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EVA上层10的横向宽度,所述减震主层20的左端面相对所述EVA上层10的左端面凸出5mm?10mm,所述减震主层20的右端面相对所述EVA上层10的右端面凸出5mm?10mm。更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主层20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别呈向所述EVA上层10倾斜的斜面。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耐磨减震鞋底,该鞋底包括与后脚跟纵向对应的鞋底后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后跟部由耐磨层、减震主层和EVA上层组成,所述EVA上层覆盖设置在所述减震主层的上方; 所述减震主层的上表面呈前后波浪延伸的波浪状,具有上凸部和下凹部,所述上凸部顶端与所述EVA上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凹部与所述EVA上层之间留有左右贯通的通腔结构;所述减震主层下表面与所述上凸部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左右贯穿的减震孔,所述减震孔的纵截面形状为弓形; 所述耐磨层为橡胶片,由一体连接的耐磨前部和稳定后部组成,所述稳定后部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主层后侧的竖立面上,所述耐磨前部包括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主层的下表面的第一前部以及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孔的上壁面上的第二前部,所述第二前部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前部向上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减震鞋底,该鞋底包括与后脚跟纵向对应的鞋底后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后跟部由耐磨层、减震主层和EVA上层组成,所述EVA上层覆盖设置在所述减震主层的上方;所述减震主层的上表面呈前后波浪延伸的波浪状,具有上凸部和下凹部,所述上凸部顶端与所述EVA上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凹部与所述EVA上层之间留有左右贯通的通腔结构;所述减震主层下表面与所述上凸部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左右贯穿的减震孔,所述减震孔的纵截面形状为弓形;所述耐磨层为橡胶片,由一体连接的耐磨前部和稳定后部组成,所述稳定后部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主层后侧的竖立面上,所述耐磨前部包括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主层的下表面的第一前部以及紧密贴合在所述减震孔的上壁面上的第二前部,所述第二前部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前部向上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飞杨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飞扬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