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昌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自动翻页扫描复印的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885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自动翻页扫描复印的一体机,包括原稿进仓、主体、扫描体和原稿出仓;所述原稿进仓与原稿出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原稿进仓与原稿出仓相对设置,所述主体上方固定扫描体,所述扫描体设置为三层,从下到上依次为传送固定层、翻页层和扫描层,对待复印书籍进行夹取、传送、固定、翻页、扫描,能够自动夹取书籍,翻页和扫描复印,提高装订类书籍扫描复印的自动化水平,与同类产品相比,避免了扫描质量差、人工成本高、仪器不智能、浪费碳粉、安全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复印机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自动翻页扫描复印的一体机
技术介绍
扫描是复印文件的必备前提工序,对于未装订的纸张一般复印机可以自动逐张进纸、扫描并最终完成复印,但是对于装订好的纸张,就需要人工进行逐张扫描复印,或者拆卸成单张进行扫描复印,工作效率低,操作工序繁琐。针对上述问题,出现了一些能够自动翻页并扫描的产品,比如中国专利201310132832.4公开了一种自动翻页扫描机,其结构中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固定装置、翻页装置、扫描元件、控制系统和操作面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通过不动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工作台1、通过滑动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工作台Π、设置在工作台I上的页边夹、通过挑杆活动连接在机架上并悬于工作台I上方的压手1、活动连接在工作台Π的背面的弧形杆以及连接在弧形杆上并悬于工作台Π上方的压手Π,所述翻页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I和工作台Π两侧的V形轨道、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从下向上穿过所述V形轨道的摇摆叉、横向穿过摇摆叉和V形轨道的拨杆以及通过连杆连接在机架上并靠自身重力压在工作台I上的搓页轮,所述扫描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两个拍摄角度不同的摄像头,该产品虽能勉强实现自动翻页扫描,但是依然存在以下缺陷:①该产品扫描元件为两个不同角度的摄像头,距离待复印书籍有一定的距离,不适用于光线不足的环境,容易造成成像的昏暗,进而打印出来图像不仅浪费复印机碳粉,打印出来的图像还不清楚;②该产品不能连续扫描多本书籍,更换书籍仍然需要人力手动更换,对于页数少,数量多的待扫描书籍,仍然需要人为不停的劳动。③该产品不能扫描未装订的单页纸张,不能实现一机多用,造成浪费。④该产品结构复杂,人工取放书籍的时候,不方便下手,而且更换书籍的时候容易造成误伤,夹伤手指等问题出现,对人身具有一定的伤害。以上缺陷对扫描质量、人工成本、仪器的智能化、节约性、安全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翻页扫描复印一体机,能够自动翻页和扫描复印,提高装订类书籍扫描复印的自动化水平,与同类产品相比,避免了扫描质量差、人工成本高、仪器不智能、浪费碳粉、安全性差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自动翻页扫描复印的一体机,包括原稿进仓、主体、扫描体和原稿出仓;所述原稿进仓与原稿出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原稿进仓与原稿出仓相对设置,所述主体上方固定扫描体;所述原稿进仓底部设置弹簧上推装置,所述弹簧上推装置包括弹簧和平板,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于原稿进仓的底板上,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平板连接;所述扫描体四角设置四个立柱,立柱顶端设置四根横梁,依次连接四个立柱,构成框形体,所述扫描体设置为三层,从下到上依次为传送固定层、翻页层和扫描层,翻页层与扫描层之间设置搁板,所述搁板上设置开槽;所述扫描层顶部设置第二搁板,所述传送固定层包括载书板、伸缩杆、红外测距仪、夹持装置和压片装置;所述载书板固定于主体上方,载书板设置凹槽,所述伸缩杆固定于载书板凹槽内,伸缩杆一端连接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待复印书籍的书脊,夹持装置与伸缩杆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上固定红外测距仪,用于感应待复印书籍的厚度,传送固定层两相对侧面各设置一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固定于同侧的两根立柱上,所述横杆上均设置压片装置;所述翻页层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第一牵引机构、第一伸缩臂和搓纸轮,所述第一导轨固定于搁板下表面,第一导轨设置于搁板的中轴线上,第一导轨上设置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牵引机构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伸缩臂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块,另一端固定搓纸轮,所述第一伸缩臂竖直向下;所述扫描层包括第二导轨、第二滑块、第二牵引机构、第二伸缩臂和扫描器,所述第二导轨固定于所述第二搁板下表面,第二导轨设置于第二搁板的中轴线上,第二导轨上设置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牵引机构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第二伸缩臂一端固定于第二滑块,另一端固定扫描器,第二伸缩臂竖直向下,所述第二伸缩臂嵌于搁板的开槽中;所述原稿进仓包括一底板、三个侧板和一顶板,所述三个侧板依次连接,无侧板一面固定于主体一侧,所述顶板尺寸超过底板尺寸的1 /2。优选地,所述载书板设置横向凹槽和纵向凹槽,横向凹槽设置于载书板横向中轴线上,纵向凹槽设置与纵向中轴线上,横向凹槽内设置伸缩杆,所述夹持装置运动到纵向凹槽处时,所述书脊陷于纵向凹槽内。优选地,所述压片装置包括限位开关、控制电路板,两个微型电机和两个压片夹,所述限位开关固定于所述第一轨道上,控制电路板和两个微型电机均设置在横杆上,限位开关电连接电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两个微型电机,两个微型电机分别控制两个压片夹,限位开关触动,控制电路板控制一个电机正转,控制另一个电机反转,限位开关再一次被触动,控制电路板控制原先正转的电机反转,原先反转的电机正转,实现两个夹片夹的交替抬起和落下。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从原稿进仓夹取书籍之后,夹持装置运行到纵向凹槽处逆时针翻转90度,停止于凹槽内,翻页层和扫描层将一本书籍全部扫描之后,夹持装置逆时针再翻转90度,压片夹全部松开,伸缩杆继续回缩,伸缩杆回缩到最短状时,夹持装置松开,书籍由于重力的作用掉落原稿出仓。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臂上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搓纸轮对纸张的压力;所述第二伸缩臂上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扫描器对纸张的压力。优选地,所述的扫描器包括扫描灯罩和扫描灯管,所述的扫描灯罩横截面为半圆形,扫描灯管设置在扫描灯罩内,扫描灯罩半包裹扫描灯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原稿进仓和原稿出仓,能够实现多本书籍的连接扫描和复印,不仅不用手动翻页,而且也不用手动更换待复印书籍,减少了人力成本,也减少了机器对人身的误伤;扫描器设置为扫描灯管加扫描灯罩的方式,有效防止曝光带来的图像昏暗,增加了扫描图像的清晰度,减少了碳粉的浪费;翻页装置上设置传感器,实现搓纸轮对纸张压力的精确控制,大大提高了翻页的精确性;压片夹设置为两片一组,有效地固定了待翻页面和已翻页面,避免了书页错乱;扫描器设置为从中缝向书籍两侧运动,有效地防止因扫描器运动造成的书页错乱的问题;本技术能够实现自动翻页和扫描复印,提高装订类书籍扫描复印的自动化水平,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扫描质量高、人工成本低、仪器智能性好、节约碳粉、安全性高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载书板结构图;图3为伸缩杆与夹持装置连接示意图。其中:1主体;2原稿进仓;3原稿出仓;4传送固定层;5翻页层;6扫描层;7弹簧;8平板;9待复印书籍;10顶板;11载书板;12凹槽;13伸缩杆;14横杆;15压片装置;16搁板;17第二搁板;18开槽;19第二伸缩臂;20第一伸缩臂;21扫描器;22搓纸轮;23压力传感器;24连接件;25夹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自动翻页扫描复印的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稿进仓、主体、扫描体和原稿出仓;所述原稿进仓与原稿出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原稿进仓与原稿出仓相对设置,所述主体上方固定扫描体;所述原稿进仓底部设置弹簧上推装置,所述弹簧上推装置包括弹簧和平板,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于原稿进仓的底板上,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平板连接;所述扫描体四角设置四个立柱,立柱顶端设置四根横梁,依次连接四个立柱,构成框形体,所述扫描体设置为三层,从下到上依次为传送固定层、翻页层和扫描层,翻页层与扫描层之间设置搁板,所述搁板上设置开槽;所述扫描层顶部设置第二搁板,所述传送固定层包括载书板、伸缩杆、红外测距仪、夹持装置和压片装置;所述载书板固定于主体上方,载书板设置凹槽,所述伸缩杆固定于载书板凹槽内,伸缩杆一端连接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与伸缩杆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上固定红外测距仪,用于感应待复印书籍的厚度,传送固定层两相对侧面各设置一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固定于同侧的两根立柱上,所述横杆上均设置压片装置;所述翻页层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第一牵引机构、第一伸缩臂和搓纸轮,所述第一导轨固定于搁板下表面,第一导轨设置于搁板的中轴线上,第一导轨上设置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牵引机构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伸缩臂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块,另一端固定搓纸轮,所述第一伸缩臂竖直向下;所述扫描层包括第二导轨、第二滑块、第二牵引机构、第二伸缩臂和扫描器,所述第二导轨固定于所述第二搁板下表面,第二导轨设置于第二搁板的中轴线上,第二导轨上设置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牵引机构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第二伸缩臂一端固定于第二滑块,另一端固定扫描器,第二伸缩臂竖直向下,所述第二伸缩臂嵌于搁板的开槽中;所述原稿进仓包括一底板、三个侧板和一顶板,所述三个侧板依次连接,无侧板一面固定于主体一侧,所述顶板尺寸超过底板尺寸的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跃峰张元敏王红玲殷志锋罗书克崔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