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处理型智能空气循环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1858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信号处理型智能空气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空气循环系统与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循环系统由进气设备、排气设备、循环控制电路以及循环传感器组成;所述空气净化系统由设置在进气管道中的净化传感器和与进气管道相连接的空气净化器组成;所述电源同时与循环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空气净化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在循环传感器与循环控制电路之间串接有信号处理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信号处理型智能空气循环净化系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能够自动判断何时应该运行,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更加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信号处理型智能空气循环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生活环境的质量,以确保自身能够更加健康。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重型工业城市与一二级城市中,其空气质量受到的污染较为严重,即使是在加重依旧难以得到洁净的空气,而人们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有许多人会使用辅助设备来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处理,但是现今的许多设备的功能较为单一,其智能性较为低下,使得其在使用时拥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难以跟上如今快节奏与智能化的步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信号处理型智能空气循环净化系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能够自动判断何时应该运行,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更加便于人们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信号处理型智能空气循环净化系统,包括电源、空气循环系统与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循环系统由带有进气管道的进气设备,带有排气管道的排气设备,同时与进气设备和排气设备相连接的循环控制电路,以及与循环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的循环传感器组成;所述空气净化系统由设置在进气管道中的净化传感器和与进气管道相连接的空气净化器组成;所述电源同时与循环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空气净化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控制电路由三极管组合放大电路,与三极管组合放大电路相连的调频电路,与调频电路相连的开关判断电路,以及与开关判断电路相连的电源开关电路组成;在循环传感器与循环控制电路之间串接有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三极管组合放大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以及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基极作为循环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且接有12V电源,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接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调频电路由M0S管Q1,电容C1,N极与M0S管Q1的漏极相连接、P极与M0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以及正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组成;其中,电容C1的正极与M0S管Q1的源极相连接,M0S管Q1的漏极接12V电源,M0S管Q1的栅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开关判断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4,一端与电阻R4和电阻R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串接在三极管VT4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7,N极经电阻R8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串接在三极管VT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12,以及一端与电阻R3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了你故意的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9组成;其中,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电路由时基集成电路IC1,三极管VT6,一端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8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7相连接的电阻R10,一端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7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2相连接的电阻R11,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1相连接的电容C3,P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3相连接、N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3,P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8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与二极管D4并联设置的继电器K组成;其中,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8与电阻R3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4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2、管脚6以及管脚1均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P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4的N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组成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二极管D4的N极经继电器K的常开开关Κ-l后与二极管D3的N极组成该电路的电源输出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2,运算放大器P3,负极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4,负极接地、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5,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14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相连接的电容C6,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电源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5,P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电源端相连接、N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7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7,正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8,负极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6后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9,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8,以及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作为该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容C10组成;其中,电容C6的正极接5V电源,该电路的输入端与循环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该电路的输出端与循环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和运算放大器P3的型号均为LM324,时基集成电路IC1的型号为NE55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传感器自动控制进气设备、排气设备与空气净化器的运行,无需人们进行手动操作,降低了产品的使用难度,同时更好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其拥有高度的智能性,在提高产品的循环与净化效果的同时还能更好的节省电能。(2)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循环控制电路,能够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进气设备与排气设备的运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简化了产品的操作过程,更好的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信号处理电路,能够很好的将循环传感器的发出的信号进行降噪与放大处理,大大提高了信号的辨识度,很好的防止了信号无法识别的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循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信号处理型智能空气循环净化系统,包括电源、空气循环系统与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循环系统由带有进气管道的进气设备,带有排气管道的排气设备,同时与进气设备和排气设备相连接的循环控制电路,以及与循环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的循环传感器组成;所述空气净化系统由设置在进气管道中的净化传感器和与进气管道相连接的空气净化器组成;所述电源同时与循环控制电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信号处理型智能空气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空气循环系统与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循环系统由带有进气管道的进气设备,带有排气管道的排气设备,同时与进气设备和排气设备相连接的循环控制电路,以及与循环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的循环传感器组成;所述空气净化系统由设置在进气管道中的净化传感器和与进气管道相连接的空气净化器组成;所述电源同时与循环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空气净化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控制电路由三极管组合放大电路,与三极管组合放大电路相连的调频电路,与调频电路相连的开关判断电路,以及与开关判断电路相连的电源开关电路组成;在循环传感器与循环控制电路之间串接有信号处理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宣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塞普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