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友兰专利>正文

一种浸泡于家禽饮水器中的中草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426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泡于家禽饮水器中的中草药,包括家禽饮水器底端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侧设有红外控制装置,所述红外控制装置底端设有红外线感应探头,所述红外控制装置上方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储水腔浸泡有如下重量份中草药:仙人掌10份,马齿苋10份,垂盆草8份,白头翁8份,山藿香5份,山豆根1份,犁头草6份,苦丁茶5份,鸡矢藤8份,狠毒1份,九里明6份,过江龙8份,七寸金9份,娃儿藤3份,绿豆草8份,海金沙8份,乳仔草8份,山香根1份,马了缴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鸡瘟防治有一定预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草药,具体是一种浸泡于家禽饮水器中的中草药
技术介绍
家禽养殖一直是我国比较稳定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人均鸡肉年消耗7-8公斤,美国人均用量达30-40公斤。国内人均鸡肉消耗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随着国家和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禽类现代工业化养殖,尤其是养鸡生产已到了从普及发展转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在此转型期常规的养殖技术已暴露出明显的弱点。就以养鸡生产最关键的预防瘟疫和病害的措施来说,必须在技术上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能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现有的防止瘟疫疾病措施是不断地给鸡喂抗生素和注射疫苗,追根溯源,瘟疫疾病都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不对场内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净化,受细菌病毒等污染的空气随时可引发病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疫情传播的问题,过多的抗生素在鸡体内通过积累反过来危害鸡的健康生长等问题,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鸡瘟”,通常指亚洲鸡瘟(鸡新城疫)和欧洲鸡瘟(禽流感)。在中国民间,“鸡痕”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禽类疾病的通称。临床症状复杂,在临床上常与传支、传喉、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毒株,鸡群性别,环境及并发症,继发感染有关,如禽流感病毒侵入黏膜,有利于大肠杆菌病继发,使禽流感病毒血凝素作用加强,导致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目前,尚未有对治鸡瘟的特效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泡于家禽饮水器中的中草药,对鸡瘟防治有一定预防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浸泡于家禽饮水器中的中草药,包括家禽饮水器底端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侧设有红外控制装置,所述红外控制装置底端设有红外线感应探头,所述储水腔下端设有滴水管,所述滴水管穿过红外控制装置与储水腔相连接,所述滴水管底端设有滴水口,所述红外控制装置一侧设有锂电池,所述红外控制装置上方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内侧设有气栗,所述气栗输出口设有止逆阀,所述止逆阀与储水腔通过臭氧出口相连接,所述红外控制装置分别与臭氧发生器、锂电池、红外线感应探头和滴水开关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浸泡有如下重量份中草药:仙人掌10份,马齿苋10份,垂盆草8份,白头翁8份,山藿香5份,山豆根1份,犁头草6份,苦丁茶5份,鸡矢藤8份,狠毒1份,九里明6份,过江龙8份,七寸金9份,娃儿藤3份,绿豆草8份,海金沙8份,乳仔草8份,山香根1份,马了缴3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通过臭氧水具有除菌效果,使家禽定期饮入微量臭氧水,有利于防病,促进禽类健康生长,适用于家禽养殖。并在水中加入中草药浸泡,对对鸡瘟防治有一定预防效果。仙人掌,是仙人掌属的一种植物。以全株入药。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治心胃气痛,痞块,痢疾,痔血,咳嗽,喉痛,肺痈,乳痈,用仙人掌全草的提出物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显著。马齿苋,马齿苋(拉丁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现代研究,马齿苋还含有丰富的SL3脂肪酸及维生素A样物质。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A样物质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垂盆草,(拉丁学名:Sedum sarmentosum Bunge),别名:狗牙半支、狗牙瓣、鼠牙半支、石指甲、佛指甲、半支莲、养鸡草、狗牙齿、瓜子草、葵景天、蛇草、狗牙草、石头菜、山护花、白蜈蚣、三叶佛甲草、地蜈蚣草、太阳花、枉开口、石指甲,景天科景天属多肉植物,茎匍匐,易生根,不育枝及花茎细,匍匐而节上生根,直到花序之下,长10-25厘米。3叶轮生,叶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28毫米,宽3-7毫米。垂盆草一般生长在山坡岩石石隙、山沟边、河边湿润处,极易栽培,对环境要求不严,家前屋后均可种植,也可盆栽,通常采用分株繁殖,垂盆草是一味民间流传极广的常用药草,全草入药,性凉、味甘淡微酸,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排脓生肌等的功效。生于山坡岩石上或栽培。分布中国南北。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血养血。主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白头翁,白头翁(拉丁学名chinensis (Bunge)Regel),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有根状茎,叶片呈卵形,花萼蓝紫色。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等。杀虫、抑菌:对杀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效果较好。白头翁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山藿香Teucrium viscidum B1.,别名血见愁、血芙蓉等。唇形科植物血见愁的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地。药用功效是凉血止血;解毒消肿。据《岭南采药录》载:凉血解毒,去瘀生新,理跌打,敷疮毒,治蛇伤,消肠风下血。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苦,寒;有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本草经疏》:“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犁头草,犁头草,别名心叶堇菜、玉如意、紫花地丁等,拉丁文名V1la japonicavar.stenopetala Franch.ex H.Boissieu.多年生草本。主根粗短,白色。叶丛生,长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2?6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下面稍带紫色,两面及叶柄稍有毛或无毛。《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肿,解毒。苦丁茶,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木,俗称茶丁、富丁茶、皋卢茶,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及华南地区(江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是纯天然保健饮料。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维生素C、多酚类、黄酮类、咖啡碱、蛋白质等200多种成分。成品茶清香有苦味、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功效。鸡矢藤,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其味甘、微苦,性平。具有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之功效。狠毒,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llerachamaejasme L.,别名:续毒、绵大戟、山萝卜、闷花头、热加巴、一扫光、搜山虎、一把香、药罗卜、生扯拢、红火柴头花、断肠草、猴子根。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的根。《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虫疽,瘰疬,结痰,驱心痛。九里明,别名:千里光、千里及、九领光、一扫光。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Senec1 scandens Buch.-Ham.,以全草入药。夏秋米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四川中药志》:杀虫止痒。过江龙,别名:蒲地虎、地蜈蚣。为石松科植物地刷子石松的全草。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直立茎高30?40厘米,黄绿色;营养枝扁平,呈扇状多回两歧分叉。叶稍呈交叉对生,4列;侧生两列叶鳞片状菱状钻形,下延愈合,先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泡于家禽饮水器中的中草药,包括家禽饮水器底端设有储水腔(4),所述储水腔(4)内侧设有红外控制装置(13),所述红外控制装置(13)底端设有红外线感应探头(10),所述储水腔(4)下端设有滴水管(11),所述滴水管(11)穿过红外控制装置(13)与储水腔(4)相连接,所述滴水管(11)底端设有滴水口(12),所述红外控制装置(13)一侧设有锂电池(9),所述红外控制装置(13)上方设有臭氧发生器(8),所述臭氧发生器(8)内侧设有气泵(6),所述气泵(6)输出口设有止逆阀(15),所述止逆阀(15)与储水腔(4)通过臭氧出口(5)相连接,所述红外控制装置(13)分别与臭氧发生器(8)、锂电池(9)、红外线感应探头(10)和滴水开关(17)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4)浸泡有如下重量份中草药: 仙人掌10份,马齿苋10 份,垂盆草8 份,白头翁8 份, 山藿香5  份,山豆根1  份,犁头草 6 份,苦丁茶 5 份,鸡矢藤8 份,狠毒 1 份,九里明 6 份,过江龙  8份,七寸金 9 份,娃儿藤3  份,绿豆草 8 份,海金沙8  份, 乳仔草 8 份,山香根 1 份,马了缴 3 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兰
申请(专利权)人:张友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