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用防混杂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804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试验用防混杂播种器,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弯腰的方法进行人工撒种导致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的问题。它包括种盒,分种盘,下种盘,立杆,行走轮,压杆和播种头;其中,种盒,分种盘和下种盘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并能相对立杆上下运动,行走轮使播种器能任意移动,分布在种盘的第一通孔中的种子在拉动分种盘时能通过条形通孔并经过落种管掉到播种头中,压动压杆使播种头压入土壤中,随压入幅度的增大使播种头插入深度增加,直到拉杆上的限位环与第一固定板接触挤压,拉杆将挡板拉开,使种子落入土壤中完成播种。它能有效地减少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率且避免品种之间的混杂,保证试验品种播种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试验用防混杂播种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稻或其他作物试验选育品种时,在种植过程中都是采用小面积的进行试验性种植。通常在种植过程中,一般都是人工进行撒种,由于选育品种时每次包含多个品种的选育,因此进行种植时就要进行分割。在进行分离间隔,特别是在进行种植时,需要针对某一块作物品种进行撒种,为了保证下种的准确性,需要控制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下种的量,二是下种的地方。现有技术中,人们都是采用弯腰的方法进行人工撒种,以此来此防止品种之间的混杂,这样就增加了播种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导致劳动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弯腰的方法进行人工撒种导致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用防混杂播种器,它能够有效控制播种量和播种位置,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验用防混杂播种器,其特征是,包括种盒、分种盘、下种盘,立杆、行走轮、压杆和播种头;所述种盒、所述分种盘和所述下种盘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种盒与所述下种盘用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分种盘能相对所述种盒和所述下种盘前后滑动;所述种盒设有均布的第一通孔,所述下种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且数量相等的第二通孔,所述分种盘设有在前后方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相错开的条形通孔;所述分种盘前下侧设有沉槽,所述下种盘后端设有置于所述沉槽中的“」”形定位块;拉动所述分种盘后端的把手至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沉槽后侧壁接触时,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条形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三者相贯通,向前推动所述把手至所述分种盘复位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为所述分种盘的非条形通孔部分所阻挡分开;所述立杆有两根,分置在所述种盘两侧,所述立杆内侧设有上下贯穿的T型槽,所述种盒两侧设有与所述T型槽相适应的T型滑块;所述立杆下方设有矩形形状的支撑边框,所述支撑边框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一根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侧设有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下种盘下侧的第一轴插置在所述支撑管中,所述第一轴上套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轴下端设有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轴直径且贯穿至所述支撑边框下侧并与第二固定板相连接的第二轴,所述第二轴能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所述支撑边框上下运动;所述压杆下端与所述立杆铰接,所述压杆内侧设有滑槽,所述下种盘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适应的转轴,所述压杆上端用一连杆连接;所述播种头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所述播种头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通孔下端连通的落种管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播种头上端连通,所述播种头为下端带倾斜切口的圆管结构,所述倾斜切口处设有起封堵作用的挡板,所述挡板利用扭簧与所述播种头铰接,所述挡板上端铰接有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向上延伸的拉杆,所述拉杆上端设有定位环;所述立杆外侧设有轮架,所述轮架前后侧分别设有一个行走轮。进一步地,所述种盒与所述下种盘在前端用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分种盘后端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有两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种盒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为带刹车制动的橡胶轮。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可相对两个所述压杆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上套有橡胶防护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播种器推到需要播种的地方,将种子放置在种盘的第一通孔中(可用毛刷将种子进行均匀分配,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控制种子的数量),然后拉动分种盘上的把手,使种子通过条形通孔并经过落种管掉到播种头中,在向下压动压杆时,播种头被压入土壤中,并随着压入幅度的增大,播种头插入深度增加,直到拉杆上的定位环与第一固定板接触挤压,通过拉杆将挡板拉开,使种子落入土壤中完成播种。它可以推动到任意位置并在不弯腰情况下完成快速播种,有效地减少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率;而且每个播种头分别能够完成一个封闭区间内的播种,能够避免品种之间的混杂,能够保证试验品种在播种环节的精准度,提供较好的播种试验服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轴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中:I种盒,11第一通孔,12T型滑块,2分种盘,21条形通孔,22沉槽,23把手,24固定块,241第一弹簧,25连接块,3下种盘,31第二通孔,311落种管,32定位块,33连接板,331转轴,34第一轴,341第二轴,35第二弹簧,4立杆,41T型槽,42支撑边框,421支撑管,4211第一固定板,43轮架,431行走轮,5压杆,51滑槽,52连杆,6播种头,61挡板,611铰接座,612扭簧,62第二固定板,63拉杆,631定位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给出的一种试验用防混杂播种器,其特征是,主要包括种盒1、分种盘2、下种盘3,立杆4、行走轮431、压杆5和播种头6。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种盒1、所述分种盘2和所述下种盘3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种盒I与所述下种盘3用连接块25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块25有两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种盒I两侧),所述分种盘2能相对所述种盒I和所述下种盘3前后滑动。如图3所示,所述种盒I设有均布的第一通孔11,所述下种盘3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1同轴且数量相等的第二通孔31,所述分种盘2设有在前后方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第一通孔11以及所述第二通孔31相错开的条形通孔21 ;所述分种盘2前下侧设有沉槽22,所述下种盘3后端设有置于所述沉槽22中的“」”形定位块32。这样,正常情况下,分种盘2的非条形通孔部分横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31之间,从而使得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31不相连通,在播种时将样品种子可以直接放置在第一通孔11中。在拉动所述分种盘2后端的把手23至所述定位块32与所述沉槽22后侧壁接触时,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条形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31三者相贯通,此时,样品种子先后贯穿条形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经下述落种管311落入下述播种头6中;在向前推动所述把手23至所述分种盘2复位时,所述第一通孔11与所述第二通孔31为所述分种盘2的非条形通孔21部分所阻挡分开,即分种盘2的非条形通孔部分横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31之间,使得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31不再连通,此时可以在第一通孔11中重复放置样品种子。具体实施例中,为便于分种盘2自动复位,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种盒I与所述下种盘3在前端用固定块2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分种盘2后端与所述固定块24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41 ;这样,在松开把手23后,在第一弹簧241的作用下,所述分种盘2自动复位。如图1所示,所述立杆4有两根,分置在所述种盘I两侧,所述立杆4内侧设有上下贯穿的T型槽41,所述种盒I两侧设有与所述T型槽41相适应的T型滑块1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验用防混杂播种器,其特征是,包括种盒(1)、分种盘(2)、下种盘(3)、立杆(4)、行走轮(431)、压杆(5)和播种头(6);所述种盒(1)、所述分种盘(2)和所述下种盘(3)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种盒(1)与所述下种盘(3)用连接块(25)固定连接,所述分种盘(2)能相对所述种盒(1)和所述下种盘(3)前后滑动;所述种盒(1)设有均布的第一通孔(11),所述下种盘(3)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1)同轴且数量相等的第二通孔(31),所述分种盘(2)设有在前后方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第一通孔(11)以及所述第二通孔(31)相错开的条形通孔(21);所述分种盘(2)前下侧设有沉槽(22),所述下种盘(3)后端设有置于所述沉槽(22)中的“┘”形定位块(32);拉动所述分种盘(2)后端的把手(23)至所述定位块(32)与所述沉槽(22)后侧壁接触时,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条形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31)三者相贯通,向前推动所述把手(23)至所述分种盘(2)复位时,所述第一通孔(11)与所述第二通孔(31)为所述分种盘(2)的非条形通孔部分所阻挡分开;所述立杆(4)有两根,分置在所述种盘(1)两侧,所述立杆(4)内侧设有上下贯穿的T型槽(41),所述种盒(1)两侧设有与所述T型槽(41)相适应的T型滑块(12);所述立杆(4)下方设有矩形形状的支撑边框(42),所述支撑边框(42)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一根支撑管(421),所述支撑管(421)内侧设有第一固定板(4211);设置在所述下种盘(3)下侧的第一轴(34)插置在所述支撑管(421)中,所述第一轴(34)上套置有第二弹簧(35);所述第一轴(34)下端设有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轴(34)直径且贯穿至所述支撑边框(42)下侧并与第二固定板(62)相连接的第二轴(341),所述第二 轴(341)能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62)相对所述支撑边框(42)上下运动;所述压杆(5)下端与所述立杆(4)铰接,所述压杆(5)内侧设有滑槽(51),所述下种盘(3)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一个连接板(33),所述连接板(33)上设有与所述滑槽(51)相适应的转轴(331),所述压杆(5)上端用一连杆(52)连接;所述播种头(6)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11)一一对应,所述播种头(6)与所述第二固定板(62)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通孔(31)下端连通的落种管(311)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4211)和第二固定板(62)与所述播种头(6)上端连通,所述播种头(6)为下端带倾斜切口的圆管结构,所述倾斜切口处设有起封堵作用的挡板(61),所述挡板(61)利用扭簧(612)与所述播种头(6)铰接,所述挡板(61)上端铰接有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4211)和第二固定板(62)向上延伸的拉杆(63),所述拉杆(63)上端设有定位环(631);所述立杆(4)外侧设有轮架(43),所述轮架(43)前后侧分别设有一个行走轮(4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国栋李升东李青张宾汝医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