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875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编织袋制作领域,具体是的说是一种可以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及方法,将扒手、吸盒与真空泵结合在一起后显著提高了移袋、吸袋和开袋的效果,使热切后袋口的黏着率大幅下降,使后续套袋工序顺利进行,可使得申请号为201320661862.X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披露的二合一塑料编织袋塞缝机的工作效率提高到20条以上,比原来提高了22%以上,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很广泛,适合所有编织袋自动切套缝或套缝一体机,包括纸塑复合袋、二合一复合袋、彩印复合袋、普通不复合编织袋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编织袋制作领域,具体是的说是一种可以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双层普通编织袋的需求量很大,但这种普通编织袋的内袋基本是由人工套袋,市场上针对这种普通编织袋的塞缝机还是一片空白,主要原因是普通编织袋必须要经过热切后再进行后续的套袋工序,然而经过热切后的袋口容易黏住,需要人工打开袋口后,再将内袋套进去,如果使用冷切的方式,冷切后袋口虽然不粘但容易散丝,所以针对这种必须热切的编织袋袋口容易黏住的问题,于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开袋方式,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袋子在绷紧状态下进行热切时,袋口不易黏住,而且还采用了双重保险,搓袋和吸袋双管齐下,即使热切后袋口还是有粘黏现象,搓袋动作也能迅速将黏住的袋口搓开,就算没有搓开,还有吸袋动作,利用真空栗强大的吸力将袋口吸开。三重动作同时作用,袋口的黏着比例大幅下降,使后续的套袋工序顺利进行。本公司就上述技术方案已于2013年10月25日申请了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320661862.X,已经被授权公开,但是它的速度只有16条/分钟,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难题,为编织袋制作领域提供一种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本技术披露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从左到右依次为工位1、工位2和工位3,工位1为上汽缸连接的上扒手和下汽缸连接的下扒手,工位2为上吸盒和下吸盒,其中,上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上下运动,上吸盒还连接有上真空栗,下吸盒连接有汽缸,下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左右运动,下吸盒还连接有下真空栗,工位3为辅助吸盒装置包括辅助上吸盒和辅助下吸盒,辅助上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上下运动,辅助上吸盒还连接有辅助上真空栗,辅助下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左右运动,辅助下吸盒还连接有辅助下真空栗,工位1、工位2和工位3采用PLC控制可同步移动相同距离。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来传送编织袋的同步传送带。本技术还披露了一种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的方法,将上述的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连接在编织袋塞缝机的工作尾端,通过编织袋塞缝机切断后的编织袋落在工位1处下扒手的上方,此时,上扒手由上汽缸带动下压与下扒手压合,将编织袋压紧;当编织袋被压紧,同步传送带工作,带动编织袋向右移动,到达工位2处;工位2处的上吸盒和下吸盒吸开编织袋,当编织袋落在下吸盒的上方时,上吸盒在汽缸作用下下压,上吸盒和下吸盒接触到编织袋的表面时,上真空栗与下真空栗开始工作,上吸盒与下吸盒同时吸气吸住编织袋的上、下表面,下吸盒位置不动,上吸盒在汽缸的带动下位置上移从而使得编织袋的口部与底部部分分离,中间打开了为下一步的套袋工作做好准备;工位3作为辅助吸盒装置,当编织袋在同步传输带的作用下移动到工位3处,工位3处的辅助吸盒装置吸住编织袋,工位2返回原始位置;工位3辅助吸盒装置将袋口打开的编织袋传送至下一工位完成编织袋套袋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扒手、吸盒与真空栗结合在一起后显著提高了移袋、吸袋和开袋的效果,使热切后袋口的黏着率大幅下降,使后续套袋工序顺利进行,可使得申请号为201320661862.X技术专利披露的二合一塑料编织袋塞缝机的工作效率提高到20条以上,比原来提高了 22%以上,同时,本技术应用很广泛,适合所有编织袋自动切套缝或套缝一体机,包括纸塑复合袋、二合一复合袋、彩印复合袋、普通不复合编织袋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图中,1-上汽缸,2-上扒手,3-下扒手,4-下汽缸,5-上吸盒,6_下吸盒,7_上真空栗,8-下真空栗,9-辅助上吸盒,10-辅助下吸盒,11-辅助上真空栗,12-辅助下真空栗,13-同步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从左到右依次为工位1、工位2和工位3,工位1为上汽缸1连接的上扒手2和下汽缸4连接的下扒手3,工位2为上吸盒5和下吸盒6,其中,上吸盒5连接有汽缸可做上下运动,上吸盒5还连接有上真空栗7,下吸盒6连接有汽缸,下吸盒6连接有汽缸可做左右运动,下吸盒6还连接有下真空栗8,工位3为辅助吸盒装置包括辅助上吸盒9和辅助下吸盒10,辅助上吸盒9连接有汽缸可做上下运动,辅助上吸盒9还连接有辅助上真空栗11,辅助下吸盒10连接有汽缸可做左右运动,辅助下吸盒10还连接有辅助下真空栗12,工位1、工位2和工位3采用PLC控制可同步移动相同距离,本实施例还包括用来传送编织袋的同步传送带13。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为: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连接在编织袋塞缝机的工作尾端,通过编织袋塞缝机切断后的编织袋落在工位1处下扒手3的上方,此时,上扒手2由上汽缸1带动下压与下扒手3压合,将编织袋压紧;当编织袋被压紧,同步传送带13工作,带动编织袋向右移动,到达工位2处;工位2处的上吸盒5和下吸盒6吸开编织袋,当编织袋落在下吸盒6的上方时,上吸盒5在汽缸作用下下压,上吸盒5和下吸盒6接触到编织袋的表面时,上真空栗7与下真空栗8开始工作,上吸盒5与下吸盒6同时吸气吸住编织袋的上、下表面,下吸盒6位置不动,上吸盒5在汽缸的带动下位置上移从而使得编织袋的口部与底部部分分离,中间打开了为下一步的套袋工作做好准备;工位3作为辅助吸盒装置,当编织袋在同步传输带的作用下移动到工位3处,工位3处的辅助吸盒装置吸住编织袋,工位2返回原始位置;工位3辅助吸盒装置将袋口打开的编织袋传送至下一工位完成编织袋套袋工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从左到右依次为工位1、工位2和工位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1为上汽缸连接的上扒手和下汽缸连接的下扒手,所述工位2为上吸盒和下吸盒,其中,所述上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上下运动,所述上吸盒还连接有上真空栗,所述下吸盒连接有汽缸,所述下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左右运动,所述下吸盒还连接有下真空栗,所述工位3为辅助吸盒装置包括辅助上吸盒和辅助下吸盒,所述辅助上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上下运动,所述辅助上吸盒还连接有辅助上真空栗,所述辅助下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左右运动,所述辅助下吸盒还连接有辅助下真空栗,所述工位1、工位2和工位3采用PLC控制可同步移动相同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传送编织袋的同步传送带。【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编织袋制作领域,具体是的说是一种可以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及方法,将扒手、吸盒与真空泵结合在一起后显著提高了移袋、吸袋和开袋的效果,使热切后袋口的黏着率大幅下降,使后续套袋工序顺利进行,可使得申请号为2013206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移袋、吸袋、开袋机构,从左到右依次为工位1、工位2和工位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1为上汽缸连接的上扒手和下汽缸连接的下扒手,所述工位2为上吸盒和下吸盒,其中,所述上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上下运动,所述上吸盒还连接有上真空泵,所述下吸盒连接有汽缸,所述下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左右运动,所述下吸盒还连接有下真空泵,所述工位3为辅助吸盒装置包括辅助上吸盒和辅助下吸盒,所述辅助上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上下运动,所述辅助上吸盒还连接有辅助上真空泵,所述辅助下吸盒连接有汽缸可做左右运动,所述辅助下吸盒还连接有辅助下真空泵,所述工位1、工位2和工位3采用PLC控制可同步移动相同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乐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