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5566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竖直对称布置的两个侧梁,两个侧梁下端固连有下梁,上端设有上板,侧梁的横截面为U型,两个侧梁的开口侧相对布置,形成滑道;两个侧梁之间还固连有加固件,加固件位于滑道内,水平布置,两端与侧梁连接;加固件为截面为C型的折弯板,开口侧朝上或朝下布置,加固件的两个立壁与侧梁的侧壁平行布置,立壁上开有若干个通孔,侧梁的侧壁上开有连接孔,所述通孔和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件对整个对重框架起到了加固作用,无论在搬运或长途运输过程中,还是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均可以有效减少对重框架的变形;加固件由钣金折弯制作完成,内部焊接有螺母,工艺简单,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
,尤其是一种电梯对重架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对重装置是曳引式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平衡轿厢的重量。对重装置在整个电梯曳引系统中起到节能作用,可以减少电机功率的损耗,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通常对重框架的结构是下梁与两个侧梁焊接在一起,再与两件上板连接在一起,如果曳引比是2:1还要将对重绳轮装在上板上,而且对重架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一般都大于2,可见这就形成一种头重脚轻的状态,极易发生扭曲变形。可见这种对重架结构并不十分稳固,在搬运或长途运输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整个对重框架就会很容易发生扭曲变形;在运行中,因为对重上下运行的冲击也可能会使整个对重框架变形,这将大大影响整个电梯的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梯对重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重架过长、易变形,影响电梯运行效果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竖直对称布置的两个侧梁,所述两个侧梁下端固连有下梁,上端设有上板,所述侧梁的横截面为U型,两个侧梁的开口侧相对布置,形成滑道;所述两个侧梁之间还固连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位于所述滑道内,水平布置,两端与所述侧梁连接;所述加固件为截面为C型的折弯板,开口侧朝上或朝下布置,所述加固件的两个立壁与所述侧梁的侧壁平行布置,所述立壁上开有若干个通孔,所述侧梁的侧壁上开有连接孔,所述通孔和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孔为长圆孔。进一步,所述加固件内侧焊接有若干个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通孔同心布置,方便安装。进一步,所述螺母的内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径。进一步,所述加固件与下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侧梁长度的45% -5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架具有以下优势:加强件对整个对重框架起到了加固作用,无论在搬运或长途运输中过程中,还是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均可以有效减少对重框架的变形,电梯运行效果好;加固件由钣金折弯制作完成,内部焊接有螺母,工艺简单,便于安装。【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B向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侧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_侧梁,10-滑道,11-连接孔,2-下梁,3-上板,4-加固件,41-通孔,42-螺母,5-对重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竖直对称布置的两个侧梁1,两个侧梁1下端固连有下梁2,上端设有上板3,侧梁1的横截面为U型,两个侧梁1的开口侧相对布置,形成滑道10 ;两个侧梁1之间还固连有加固件4,加固件4位于滑道10内,水平布置,两端与侧梁1连接;加固件4为截面为C型的折弯板,开口侧朝上或朝下布置,所述加固件4的两个立壁与所述侧梁1的侧壁平行布置,所述立壁上开有若干个通孔41,所述侧梁1的侧壁上开有连接孔11,所述通孔41和连接孔11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孔11为长圆孔。加固件4内侧焊接有若干个螺母42,方便安装;螺母42与通孔41同心布置,螺母42的内径小于通孔41的内径。加固件4与下梁2之间的距离为侧梁1长度的45% -55%。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对重架变形,又要保证了对重装置尽量保持原有的设计。由于对重架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一般都大于2:1,加固件4大致在侧梁1长度一半的位置就可以使整个框架得到加固,能有效防止对重架变形。本专利技术的加强件4对整个对重框架起到了加固作用,在搬运或长途运输过程中,可以大大减少对重框架变形的可能性。向本专利技术内安装对重块5,装到连接孔11的位置时,放入加固件4,由于连接孔11为长圆孔,可以调节加固件4的上下位置,并用螺栓紧固,再向加固件4上方继续放置对重块5,以便最大限度的利用对重框架可装对重块5的有效高度。除此之外,加固件4还可以对其下方的对重块起到压紧的作用。这样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使整个对重装置更加紧密,对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对重架不易变形。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竖直对称布置的两个侧梁(1),所述两个侧梁(1)下端固连有下梁(2),上端设有上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⑴的横截面为U型,两个侧梁⑴的开口侧相对布置,形成滑道(10);所述两个侧梁(1)之间还固连有加固件(4),所述加固件(4)位于所述滑道(10)内,水平布置,两端与所述侧梁(1)连接; 所述加固件(4)为截面为C型的折弯板,开口侧朝上或朝下布置,所述加固件(4)的两个立壁与所述侧梁(1)的侧壁平行布置,所述立壁上开有若干个通孔(41),所述侧梁(1)的侧壁上开有连接孔(11),所述通孔(41)和连接孔(11)通过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1)为长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4)内侧焊接有若干个螺母(42),所述螺母(42)与所述通孔(41)同心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42)的内径小于所述通孔(41)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⑷与下梁(2)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侧梁(1)长度的45% -55%。【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竖直对称布置的两个侧梁,两个侧梁下端固连有下梁,上端设有上板,侧梁的横截面为U型,两个侧梁的开口侧相对布置,形成滑道;两个侧梁之间还固连有加固件,加固件位于滑道内,水平布置,两端与侧梁连接;加固件为截面为C型的折弯板,开口侧朝上或朝下布置,加固件的两个立壁与侧梁的侧壁平行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竖直对称布置的两个侧梁(1),所述两个侧梁(1)下端固连有下梁(2),上端设有上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1)的横截面为U型,两个侧梁(1)的开口侧相对布置,形成滑道(10);所述两个侧梁(1)之间还固连有加固件(4),所述加固件(4)位于所述滑道(10)内,水平布置,两端与所述侧梁(1)连接;所述加固件(4)为截面为C型的折弯板,开口侧朝上或朝下布置,所述加固件(4)的两个立壁与所述侧梁(1)的侧壁平行布置,所述立壁上开有若干个通孔(41),所述侧梁(1)的侧壁上开有连接孔(11),所述通孔(41)和连接孔(11)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利纪晓欣
申请(专利权)人:艾瑞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