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5297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还涉及一种上述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菖蒲36-42份、甘薯30-35份、皂荚28-35份、金银花28-34份、桃叶28-34份、地榆27-34份、薰衣草25-33份、半枝莲24-32份、五味子24-30份、菌陈21-27份、败酱草21-27份、灯心草根20-26份、川层草19-27份、儿茶19-25份、大蒜14-21份、白花蛇舌草12-20份等。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治疗鹦鹉鱼的白点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本专利技术 还涉及一种上述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人们对休闲娱乐生活的要求 越来越明显,在家里或庭院中养些色彩艳丽的观赏鱼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饲养观赏鱼几乎 不占用空间;经济费用可以依人而定;条件相对简单,有水即可。养殖观赏鱼不仅可以修身 养性,陶冶情操,水中所释放出来的负离子和水蒸气还可过滤和湿润空气,给人营造出良好 的生活环境。 鹦鹉鱼(学名:Amphil〇phuS)或称鹦嘴鱼,鹦鹉鱼,学名洛神颈鳍鱼,隆头鱼科的 属类,俗称有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鹦鹉鱼颜色跟鹦鹉 一样绚丽闻名,体色不一,同种中雌雄差异很大,成鱼和幼体鱼之间差别也很大。因其色彩 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鹦鹉鱼因其绚丽的体色而深受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 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 约0. 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C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 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 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 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 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如果遇到温度骤变或鱼抵 抗力不足的情况下,鹦鹉鱼就会大规模爆发白点病。鹦鹉鱼白点病不仅影响鹦鹉鱼的观赏 性,而且还会导致鹦鹉鱼的死亡进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治疗白点病的通常采用的 手段是换水撒盐或用硝酸亚汞或用孔雀石绿药浴,用食盐浸泡的缺点是其效果有限、且治 愈率低,不能使鹦鹉鱼迅速恢复健康,治愈周期长,无法有效解决问题;而用硝酸亚汞或用 孔雀石绿毒性太大,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对鹦鹉鱼的毒副作用大,此外,硝酸亚汞或用孔 雀石绿对珊瑚和无脊椎动物也有很大毒性,不能直接在珊瑚缸内下药,需要在独立检疫缸 里进行,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其原料组分均为绿色纯 天然原料,能有效治疗鹦鹉鱼的白点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 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菖蒲36-42份、甘薯30-35份、皂荚28-35份、金银花 28-34份、桃叶28-34份、地榆27-34份、薰衣草25-33份、半枝莲24-32份、五味子24-30份、 菌陈21-27份、败酱草21-27份、灯心草根20-26份、川层草19-27份、儿茶19-25份、半柱 花18-25份、红寥16-25份、白药子15-23份、白术15-21份、紫花地丁 15-21份、大蒜14-21 份、白花蛇舌草12-20份、马齿苋12-19份、生姜12-17份、竹盐11-17份、蜂蜜9-17份、透 明质酸3-6份、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23-32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菖蒲39 份、甘薯33份、皂荚32份、金银花30份、桃叶30份、地榆31份、薰衣草30份、半枝莲28 份、五味子27份、菌陈24份、败酱草24份、灯心草根23份、川层草23份、儿茶22份、半柱花 22份、红寥20份、白药子19份、白术18份、紫花地丁 18份、大蒜18份、白花蛇舌草16份、 马齿苋15份、生姜14份、竹盐15份、蜂蜜12份、透明质酸4份、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27 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菖蒲40 份、甘薯33份、皂荚31份、金银花31份、桃叶32份、地榆30份、薰衣草28份、半枝莲28份、 五味子27份、菌陈25份、败酱草25份、灯心草根22份、川层草23份、儿茶22份、半柱花21 份、红寥21份、白药子18份、白术18份、紫花地丁 17份、大蒜17份、白花蛇舌草16份、马齿 苋16份、生姜15份、竹盐14份、蜂蜜13份、透明质酸5份、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28份。 本专利技术的各组分功效解析如下: 菖蒲可防疫驱邪,是极好的"绿色农药",可有效治疗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蛉、蚜 虫、红蜘蛛等虫害。甘薯性味甘平、无毒,可补脾胃、养心神、益气力、通乳汁、除宿瘀脏毒, 甘薯独有的脱氢表雄留酮,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甘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皂荚含 三萜皂甙(皂荚甙、皂荚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留醇、谷留醇等,有祛痰、开窍的功 能,皂荚中所含有的皂苷素是三萜烯类和低聚糖,有消炎、抗溃疡、抗病变效果,还有抗癌和 提高艾滋病免疫力等功效。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 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 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 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 余种病症。桃叶味苦,性平,适用于疟疾,痈疖,痔疮,湿疹,阴道滴虫等症的治疗。地榆性微 寒、味苦,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可 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 性骨髓炎等疾病。薰衣草中的芳樟醇能抑制17种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10种真菌的生长,而且薰衣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半枝莲有凉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肿和清 热利湿之功效。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 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菌陈主风湿寒热邪气,茵陈有显著利胆作用,并有解热、保肝、 抗肿瘤和降压等作用。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能杀菌杀虫消炎,可用于阑尾炎、痢疾、 白点病、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等。灯心草根可杀菌抑菌。川层草治痢 疾,小便痛,脚软无力,身疼发热,喉痛,蛇咬伤,痈疖肿疬。儿茶用于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吐血衄血,疮疡不敛,湿疹、湿疮,肺热咳嗽。半柱花能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肿止痛,主痢 疾;疮疡;湿疹;皮肤瘙痒;毛虫刺伤;跌打。红寥祛风除湿;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 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白药子 能祛风止痛;凉血止血,主咽喉肿痛;热毒痈肿;风湿痹痛;腹痛;泻痢;吐血;衄血;外伤出 血。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 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紫花地丁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 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大蒜性温味辛,温中健胃,消食理气,解毒杀虫,消肿止痛, 止泻止痢,治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菖蒲36‑42份、甘薯30‑35份、皂荚28‑35份、金银花28‑34份、桃叶28‑34份、地榆27‑34份、薰衣草25‑33份、半枝莲24‑32份、五味子24‑30份、菌陈21‑27份、败酱草21‑27份、灯心草根20‑26份、川层草19‑27份、儿茶19‑25份、半柱花18‑25份、红蓼16‑25份、白药子15‑23份、白术15‑21份、紫花地丁15‑21份、大蒜14‑21份、白花蛇舌草12‑20份、马齿苋12‑19份、生姜12‑17份、竹盐11‑17份、蜂蜜9‑17份、透明质酸3‑6份、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23‑32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芬李洪孙明王亮宋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之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