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票自动分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65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票自动分发机,由箱体和安装其内的二个或二个以上传票自动分发单元构成。其技术特点是:传票自动分发单元的送票板上装有滑轮,且后部向上倾斜安装;出票输送限制机构通过传动轴和电机相连的弹性摩擦轮与铺设在出票输送板上的弹性摩擦片配合产生作用;送票板后端或侧壁上装有信号传输接插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结构和生产,制造成本低、整机费用少,调试要求难度低、输票顺畅可靠,可方便地进行故障单元更换。(*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输送薄形物品
,是一种适用于金融财务系统传票的自动分发机。为了减少和解决金融财务系统业务传票使用过程中自由取用形成的浪费和控制取用又带来的诸多新问题,已有技术研制公开了若干有关金融财务传票自动分发输送装置,如中国专利CN2216996Y公开的一种“票据自动输送机”和专利号为96233481.2公开的一种“传票自动分发机”等。这些装置的问世,很快得到了该系统的广泛认同和采用。但是,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装置不管是卧式结构还是立式结构,其内安装的各自动分发单元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各单元中的输送机构都由两组轮系构成,使单元制造成本偏高,整机费用增大,且可靠性降低;②为达到每次只输出一张传票的使用要求,分发单元采用的是调节机构控制,有的还采用了两级调节机构。这种调节控制方式不仅使单元、整机的结构和生产复杂,而且调试困难,在使用过程中,如遇传票纸张厚度变化,用户则难以为之并由此带来相应的使用缺陷;③现在的分发机即使单元产生故障,均需对整机进行拆修,无法让用户或商家进行单元更换,延长了维修周期,影响了使用和销售。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是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前两个问题,拟提供一种输送机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输出控制方式可靠,生产制造容易的传票自动分发机。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后一个问题,拟在前述改进的传票自动分发机的基础上,能对故障单元进行方便更换。本技术首要目的拟提供的传票自动分发机是由箱体和安装其内的二个或二个以上传票自动分发单元构成。每一个传票自动分发单元前端对应的箱体壁上开有出票口。传票自动分发单元包括送票板、滑轮、出票输送限制机构、光电控制显示机构。滑轮为二组,平行等距装配于送票板面所开的孔口中,其轮面高于送票板面。送票板后部向上倾斜安装在两侧竖立的壁板之间,以使放在送票板上的票据前端,能依靠重力和滑轮作用自由滑至出票输送限制机构处。出票输送限制机构由出票输送板、弹性摩擦轮、传动轴和电机构成。出票输送板水平相接安装在送票板前端下方。弹性摩擦轮套装在传动轴上,并通过传动轴与出票输送板两侧向上竖立的壁板悬装于出票输送板上,且与之配合控制输送的票据。传动轴一端穿过壁板轴孔与外侧的电机相连。光电控制显示机构的两对光电管,一对安装在送票板中部,以检测放置其上的传票是否已输送完,并可发出指示,另一对安装在出票输送限制机构与箱体出票口之间,即出票输送板前端,以检测传票的输出情况,控制电机启动或停止。达到本技术所述次要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结构的传票自动分发机基础上,在每个传票自动分发单元的送票板后端中部或竖立的一侧壁板上安装一个单元控制信号传输接插口,以便与光电控制电路相连的信号传输插头能方便地接通或断开而进行单元更换。为了更好地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还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即在出票输送板面中后部设置有弹性摩擦片。该弹性摩擦片后端固连在送票板前端下方,其余部份自然下垂铺设在出票输送板上,以增大传票层下部的输送阻力,并与上方转动的弹性摩擦轮配合将传票层整理成倒斜面,使上层先送走的传票处于较前位置而由转动的弹性摩擦轮逐一带走输出。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送票板采用后部向上倾斜安装并配以小滑轮减小摩擦,省却了原有输送机构的两组轮系,不仅使单元制造成本降低,整机费用减小,而且提高了输送的可靠性。2.出票输送限制机构因采用了弹性摩擦轮并辅以在出票输送板上铺设的弹性摩擦片配合,利用其产生的摩擦力和弹性,不仅保证了出纸可靠,调试难度降低,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也不会因传票纸张厚度变化需随时调整而苦恼。另外,还简化了结构和生产。3.在送票板后端中部或竖立的一侧壁板上安装单元控制信号传输接插口,方便了故障单元的更换,减少整机拆修的烦恼。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箱体外形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传票自动分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并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给出的传票自动分发机由箱体1(立式结构,或卧式结构均可)和安装其内的二个或二个以上传票自动分发单元构成,且每个传票自动分发单元前端对应的箱体1壁上都开有出票口2。传票自动分发单元包括送票板3、滑轮8、出票输送限制机构、光电控制显示机构。送票板3为一矩形板,板面沿长度方向平行等距开有两排孔口,后端中部安装有一个单元控制信号传输接插口4。安装时,通过两侧向下弯折的沿边5,后部向上倾斜安装在两侧竖立的壁板6中后部之间,安装倾斜角度为20~70度。综合考虑控制各分发单元的高度及保证输送能力等因素,安装倾斜角度最好为30度。送票板3通过一侧壁板6上的安装孔7用连接件与箱体1连接。当用户或商家进行单元更换时,只需拔出接插口4内的信号传输插头,取下壁板6与箱体1上的连接件即可。滑轮8为小滑轮,共二组,平行等距单个装配于送票板3面所开的孔口中,并使轮面高于送票板面3,以减少送票板面3对传票产生的摩擦,输送更为顺畅。出票输出限制机构由出票输送板9、弹性摩擦轮10、传动轴12和电机13构成。出票输送板9为一矩形板,通过短边两侧向下弯折的沿边5水平相接安装在送票板3前端下方两侧竖立壁板6之间。在出票输送板面9中后部设置有弹性摩擦片11,该弹性摩擦片11后端固连在送票板3前端下方,其余部份自然下垂铺设在出票输送板9上。弹性摩擦片11可为一整片也可由2~8片构成。如为一整片,应与出票输送板9等宽,中前部位于弹性摩擦轮10下,而且与位于上方的弹性摩擦轮10间的间隙应控制在0.1~0.4毫米范围内。如由2~8片构成,每片中前部都位于各弹性摩擦轮10空隙之间,且其上表面应高于弹性摩擦轮10的下水平切线0.1~0.4毫米。本实施例采用的弹性摩擦片11由4片构成。弹性摩擦轮10与传动轴12紧配合套装其上,可为1~7个,考虑成本及输送票据可靠平整等因素,本实施例选用3个。弹性摩擦片11和弹性摩擦轮10都可选用橡胶制成。套装在传动轴12上的弹性摩擦轮10通过传动轴12与出票输送板9两侧向上竖立的壁板6轴孔悬装于出票输送板9上并与之配合。传动轴12一端穿过壁板6轴孔与位于外侧的电机13相连。光电控制显示机构有两对光电管14,一对安装在送票板3中部下方,另一对安装在出票输送板9前端下方,对应部位板面开有孔口15。工作时光电发射管产生一定波长的光,通过对应的接收管检测是否有光线反射,来控制电机13停转和进行缺纸显示16。权利要求1.一种传票自动分发机,由箱体(1)和安装其内的二个或二个以上传票自动分发单元构成,每一个传票自动分发单元前端对应的箱体(1)壁上开有出票口(2),传票自动分发单元包括送票板(3)、滑轮(8)、出票输送限制机构、光电控制显示机构,滑轮(8)为二组,平行等距装配于送票板(3)面所开的孔口中;光电控制显示机构的两对光电管(14),一对安装在送票板(3)中部,另一对安装在出票输送限制机构与箱体出票口(2)之间,其特征在于送票板(3)后部向上倾斜安装在两侧竖立的壁板(6)之间;出票输送限制机构由出票输送板(9)、弹性摩擦轮(10)、传动轴(12)和电机(13)构成,出票输送板(9)水平相接安装在送票板(3)前端下方,弹性摩擦轮(10)套装在传动轴(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票自动分发机,由箱体(1)和安装其内的二个或二个以上传票自动分发单元构成,每一个传票自动分发单元前端对应的箱体(1)壁上开有出票口(2),传票自动分发单元包括送票板(3)、滑轮(8)、出票输送限制机构、光电控制显示机构,滑轮(8)为二组,平行等距装配于送票板(3)面所开的孔口中;光电控制显示机构的两对光电管(14),一对安装在送票板(3)中部,另一对安装在出票输送限制机构与箱体出票口(2)之间,其特征在于送票板(3)后部向上倾斜安装在两侧竖立的壁板(6)之间;出票输送限制机构由出票输送板(9)、弹性摩擦轮(10)、传动轴(12)和电机(13)构成,出票输送板(9)水平相接安装在送票板(3)前端下方,弹性摩擦轮(10)套装在传动轴(12)上,并通过传动轴(12)与出票输送板(9)两侧向上竖立的壁板(6)悬装于出票输送板(9)上且与之配合,传动轴(12)一端穿过壁板(6)轴孔与外侧的电机(1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彪游相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地奥知力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