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1845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属于医疗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分隔为顶端相互连通的拦渣区、沉渣区、生化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消毒区六个区域;拦渣区包括设置于装置本体顶部的进水管和竖向设置于拦渣区内的格栅,格栅将拦渣区分割为两个区域,拦渣区和沉渣区的底部连通;生化反应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过滤区内横向设置有滤料层,第四隔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过水管,第一过水管的出水端伸入滤料层的下方;消毒区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本技术方案中的六个处理区域采用一体化的结构形式,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制作简便、整体吊装容易、运行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疗废水处理主要利用一级沉淀消毒处理或二级生化消毒处理工艺的原理,废水处理构筑物单元大多采用传统土建形式,如现有的砖混或者钢混结构建造,满足建造结构要求的构筑单元占地面积均较大,自身重力较大,对承载基底的要求较高,修建耗费时间较长,导致运行成本相应增加,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以改善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设置有腔体,腔体内竖向设置有五个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五个所述隔板的顶端均设置有过水孔,五个隔板将腔体分隔为六个区域,分别为拦渣区、沉渣区、生化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消毒区;拦渣区包括设置于装置本体顶部的进水管和竖向设置于拦渣区内的格栅,格栅将拦渣区分割为两个区域,,拦渣区和沉渣区的底部连通;生化反应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过滤区内横向设置有滤料层,第四隔板的过水孔连通有第一过水管,第一过水管的出水端伸入滤料层的下方;第五隔板的过水孔连通有第二过水管,消毒区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本技术的基本工艺原理是:好氧处理-沉淀-消毒工艺原理,利用该原理,专利技术了医疗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拦渣区用于拦截医疗废水中的大块状的悬浮物,医疗废水经进水管进入拦渣区,经格栅过滤之后的医疗废水经过过水口进入沉渣区;流入沉渣区内的医疗废水在沉渣区进行沉渣,医疗废水中的有一定质量的沉渣沉积于沉渣区的底部,沉渣区顶部的水则通过过水口进入生化反应区;“生化反应”即生物化学反应,就是指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化学反应,本技术的生化反应区采用的是好氧生物处理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微生物利用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为底物进行好氧代谢,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理,因此生化反应区主要是用于去除医疗废水中的有机物,其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本方案可任选其中一种,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固定在膜上或细胞骨架上。而设置于生化反应区内的曝气装置则是用于提供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气,除此以夕卜,曝气装置还能使生化反应区内的医疗废水充分混合,提高反应的效率。经生化反应后的医疗废水进入沉淀区进行再次沉淀,沉淀后的位于沉淀区上层的清水则经过第一过水管流入过滤区内,过滤区内设置滤料层,进一步去除悬浮物等颗粒状杂质,过滤区内的上层清水则经过第二过水管进入消毒区,消毒区消毒处理后的医疗废水由出水管排出装置本体外,完成医疗废水的处理。本装置中的拦渣区、沉渣区、生化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消毒区六个区域均设置于装置本体内,实现各个区域一体化结构形式,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制作简便、整体吊装容易、运行成本低。本技术方案主要适用于小水量的医疗废水的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排放,从而减少废水污染排放量,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进一步地,还包括污泥回流装置,污泥回流装置包括吸泥栗、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第一回流管与生化反应区的底部连通,第二回流管与沉渣区的顶部连通,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之间通过吸泥栗连接。生化反应区内的污泥经过第一回流管,在吸泥栗的作用下经过第二回流管进入沉渣区,一方面有效降低了生化反应区内的污泥量,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沉淀区、过滤区和消毒区内污泥的产生量,进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污泥产量。进一步地,沉淀区设置有两个溢流堰,两个溢流堰分别设置于第三隔板的过水孔和第四隔板的过水孔处。设置溢流堰,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处理后的医疗废水均匀溢出,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沉淀区的上方形成一层比较清澈的医疗废水层,积聚于该处的医疗废水则进入沉淀区内,使后续区域的医疗废水更加清澈,进一步去除医疗废水中的颗粒物质,进而提高医疗废水的处理效果。进一步地,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位于生化反应区的曝气设备孔,曝气设备孔上穿设有输气管,输气管伸入生化反应区的底端且且与曝气机连接。曝气装置可以采用鼓风机曝气装置,也可以采用机械曝气装置,本技术在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输气管,在生化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曝气机,能够促进氧气与医疗废水以及微生物的充分接触,保证氧化反应充分进行。进一步地,沉淀区内设置有沉淀区进水管、中心筒和位于中心筒下方的反射板,反射板的顶壁为倾斜面,中心筒为竖向设置的中空圆柱体,沉淀区进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隔板上的过水孔和中心筒连接。经沉淀区进水管进入沉淀区的医疗废水,经过中心筒流向反射板,反射板能够减小医疗废水的进水速度,使医疗废水均匀分布,从而使沉淀区内医疗废水的沉淀效果更好。进一步地,反射板为圆锥状。反射板的侧壁为倾斜面,自中心筒流出的医疗废水从倾斜面流向沉淀区的底部,倾斜面能够有效减缓医疗废水的流速,避免流速快对沉淀区底部的医疗废水造成冲击,将沉积于沉淀区底部的沉积物与上部清澈的医疗废水混合,影响沉淀区的沉淀效果。进一步地,拦渣区、沉渣区、生化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消毒区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的底部设置有排空管。排空管是为了及时排空沉积于各区域底部的沉积物,保证医疗废水各个步骤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地,拦渣区和/或沉渣区的顶部设置有检查孔。检查孔用于装置本体内部的检修之用,方便及时排出装置内部故障,保证废水处理进程顺利进行。进一步地,沉淀区、过滤区和消毒区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的顶部设置有格栅网。沉淀区、过滤区和消毒区中至少一个区域采用半封闭的形式,在其顶部采用格栅网,便于观察装置本体内废水处理水质的情况。进一步地,装置本体的外部侧壁上设置有爬梯。设置爬梯,便于操作人员上下操作,节约检修时间或者查看时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中的六个处理区域采用一体化的结构形式,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制作简便、整体吊装容易、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图2为图1的顶部结构的透视图;图3为图1的底部结构的透视图。图中:进水管101 ;格栅102 ;过水孔103 ;出水管104 ;曝气机105 ;第一过水管106 ?’滤料层107 ;检查孔109 ;曝气设备孔200 ;沉淀区进水管201冲心筒202 ;反射板203 ;排空管204 ;溢流堰205 ;格栅网206 ;爬梯207 ;第一回流管208 ;第二回流管209 ;拦渣区300 ;沉渣区301 ;生化反应区302 ;沉淀区303 ;过滤区304 ;消毒区305 ;吸泥栗306 ;第二过水管30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内竖向并排设置有五个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五个所述隔板的顶端均设置有过水孔,五个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六个区域,分别为拦渣区、沉渣区、生化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消毒区;所述拦渣区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顶部的进水管和竖向设置于所述拦渣区内的格栅,所述格栅将所述拦渣区分割为两个区域,所述拦渣区和所述沉渣区的底部连通;所述生化反应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过滤区内横向设置有滤料层,所述第四隔板的所述过水孔连通有第一过水管,所述第一过水管的出水端伸入所述滤料层的下方;所述第五隔板的过水孔连通有第二过水管,所述消毒区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超董兴维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华洁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