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摇式玉米脱粒装置;主体结构包括脱粒盘、脱粒齿、转轴、右外罩、脱粒盘保护罩、转轴套筒、安装卡槽、玉米罩、第一通过孔、第二通过孔、调节螺钉右通过孔、手摇柄、左外罩、玉米粒出口、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调节螺钉左通过孔、调节螺钉、进料口、容纳腔、玉米棒出口、安全罩、安装座;通过右手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摇柄,手摇柄带动脱粒盘旋转,脱粒盘上的脱粒齿将放置在容纳腔室中的玉米上的玉米粒剥落;其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维修,制造简单,制备成本低,便于生产普及,应用环境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涉及一种手摇式玉米脱粒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有多圈交错的脱粒齿,脱粒干净彻底且带动玉米棒自动下移,高效脱粒的手动玉米脱粒装置。
技术介绍
:玉米是全世界的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是农业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单产量高,总产量稳定,被誉为“饲料之王”,玉米产量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玉米的收割方式,传统的玉米收割方式是纯手工作业,费时费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作业方式由纯手工向机械收割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收获机械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先进,联合收割机技术的成熟使玉米的收割工作已经变得十分容易,而联合收割机大部分只有摘穗、剥皮和秸杆粉碎等功能,玉米粒的脱粒工序还要单独靠脱粒机来完成;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脱粒机的出现,为种植大户实现了全自动化玉米脱粒。但是,随着社会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农民个体仍然保留小部分自留地用于生产粮食,还有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民,不论是生产规模、玉米产量还是经济情况,都不允许购买成本较高的自动化脱粒机,因此,这部分农民在玉米收获过程中还采用较为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即通过完全用手工来使玉米从玉米棒上脱离,这种作业方式不仅费力伤手,而且费时。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0920266773.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适合于普通家庭使用的手动玉米脱粒机,但这种脱粒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一只手摇动手柄,另一只手扶住玉米棒,且脱粒机外径不可调节,对于外径差距大的玉米,需要人工不停翻转倾斜玉米棒以便脱粒,脱粒效果不佳;因此,寻求设计一种手摇式玉米脱粒装置,在圆形脱粒盘上设置多圈交错的脱粒齿,摇动脱粒盘对玉米进行多角度脱粒,同时带动玉米自动下移,脱粒彻底,省时省力,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制造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设计一种手摇式玉米脱粒装置,以解决现有电动脱粒机体积大且经济成本高,不适于山区和小种植户使用的问题,克服现有手动脱粒机外径不可调,不适用外径差距大的玉米脱粒的困难,省去传统纯手工作业费力、伤手和费时的困扰,有效提高脱粒效率和降低玉米破损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手摇式玉米脱粒装置,其主体结构包括脱粒盘、脱粒齿、转轴、右外罩、脱粒盘保护罩、转轴套筒、安装卡槽、玉米罩、第一通过孔、第二通过孔、调节螺钉右通过孔、手摇柄、左外罩、玉米粒出口、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调节螺钉左通过孔、调节螺钉、进料口、容纳腔、玉米棒出口、安全罩和安装座;脱粒盘为生铁浇铸成型的厚度3?5mm的金属圆盘,脱粒盘的一面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高度为10?20mm的锥形脱粒齿,脱粒齿以脱粒盘的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每个圆周上的脱粒齿与相邻圆周上的脱粒齿交错分布,脱粒盘的另一面在圆盘中心位置上设有一体成型的转轴;右外罩为生铁浇铸成型的金属罩,右外罩上设有周边带翻边结构的四分之三圆形结构的脱粒盘保护罩,翻边的内径大于脱粒盘外径3?5mm,以便脱粒盘灵活旋转,脱粒盘保护罩外侧面的圆心位置设有一体成型的转轴套筒,转轴套筒两侧的脱粒盘保护罩上的相同高度上设有两个结构完全一致的安装卡槽,脱粒盘保护罩上端还设有一体成型的玉米罩,玉米罩的竖直中心轴向右外罩前端偏离脱粒盘保护罩的中心轴30?50mm,右外罩的前端侧边缘设有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调节螺钉右通过孔设置在玉米罩和第一通过孔之间偏下20?30mm ;转轴套筒两端安装有轴承,脱粒盘的转轴通过右外罩上的转轴套筒,并通过轴承支撑在转轴套筒内;手摇柄为生铁浇铸成型的S型金属柄,手摇柄的一端与脱粒盘的转轴端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左外罩为生铁浇铸成型的金属罩,左外罩的上部设有外形为上粗下细的半漏斗状结构,左外罩侧壁上开有玉米粒出口,左外罩的前端边缘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左外罩边缘上设有调节螺钉左通过孔,第一转轴插在第一通过孔内,第二转轴插在第二通过孔内,调节螺钉穿过左外罩的调节螺钉左通过孔和右外罩的调节螺钉右通过孔,将左外罩和右外罩连接固定,调节螺钉上套有弹簧,并可通过调节调节螺钉的弹簧松紧来调节左外罩和右外罩的间距,以便适应放入不同外径的玉米,左外罩与右外罩对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喇叭腔形的带有进料口的容纳腔,容纳腔上端开口为进料口,容纳腔的下端开口为玉米棒出口,安全罩为生铁浇铸成型的弧形金属罩,安全罩与右外罩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用于保护脱粒盘的外漏部分;安装座为四根木棍按矩形队列竖直排列并分别固定在木板上形成的矩形支撑架,木棍的宽度为20?20mm,便于穿入右外罩的安装卡槽内;右外罩的安装卡槽卡在安装座的木棍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上。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脱粒装置放置在平坦地面上,确保脱粒装置稳妥,不晃动,根据玉米外径大小适当拧紧或旋松调节螺钉上的螺母,从而调节调节螺钉上的弹簧松紧度,通过调节调节螺钉的弹簧松紧来调节左外罩和右外罩的间距,从而改变容纳腔的外径,然后将玉米小头朝下从进料口放入容纳腔内,右手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摇柄,手摇柄带动脱粒盘旋转,脱粒盘上的脱粒齿将玉米上的玉米粒剥落,呈圆周交错排列的脱粒齿在旋转过程中带动玉米棒自动下移,被剥落的玉米粒从左外罩上的玉米粒出口和容纳腔的玉米棒出口流出,脱粒后的玉米棒从玉米棒出口落下,完成单个玉米脱粒功能,再放入另一个玉米开始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本实施例脱粒彻底,脱粒率达90%以上,可实现每小时脱粒60公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体型轻巧便携,易挪易放;脱离盘上设置多圈交错的脱粒齿,脱粒干净彻底且带动玉米棒自动下移,脱粒效率高,颗粒破损率低,省时省力;外罩上设置弹簧预紧装置,以便调节外罩间距,适应不同外径玉米;采用手摇式无需电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维修,制造简单,制备成本低,便于生产普及,应用环境友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脱粒盘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的手摇式玉米脱粒装置,其主体结构包括脱粒盘1、脱粒齿2、转轴3、右外罩4、脱粒盘保护罩5、转轴套筒6、安装卡槽7、玉米罩8、第一通过孔9、第二通过孔10、调节螺钉右通过孔11、手摇柄12、左外罩13、玉米粒出口 14、第一转轴15、第二转轴16、调节螺钉左通过孔17、调节螺钉18、进料口 19、容纳腔20、玉米棒出口 21、安全罩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摇式玉米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脱粒盘、脱粒齿、转轴、右外罩、脱粒盘保护罩、转轴套筒、安装卡槽、玉米罩、第一通过孔、第二通过孔、调节螺钉右通过孔、手摇柄、左外罩、玉米粒出口、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调节螺钉左通过孔、调节螺钉、进料口、容纳腔、玉米棒出口、安全罩和安装座;脱粒盘为生铁浇铸成型的厚度3~5mm的金属圆盘,脱粒盘的一面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高度为10~20mm的锥形脱粒齿,脱粒齿以脱粒盘的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每个圆周上的脱粒齿与相邻圆周上的脱粒齿交错分布,脱粒盘的另一面在圆盘中心位置上设有一体成型的转轴;右外罩为生铁浇铸成型的金属罩,右外罩上设有周边带翻边结构的四分之三圆形结构的脱粒盘保护罩,翻边的内径大于脱粒盘外径3~5mm,以便脱粒盘灵活旋转,脱粒盘保护罩外侧面的圆心位置设有一体成型的转轴套筒,转轴套筒两侧的脱粒盘保护罩上的相同高度上设有两个结构完全一致的安装卡槽,脱粒盘保护罩上端还设有一体成型的玉米罩,玉米罩的竖直中心轴向右外罩前端偏离脱粒盘保护罩的中心轴30~50mm,右外罩的前端侧边缘设有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调节螺钉右通过孔设置在玉米罩和第一通过孔之间偏下20~30mm;转轴套筒两端安装有轴承,脱粒盘的转轴通过右外罩上的转轴套筒,并通过轴承支撑在转轴套筒内;手摇柄为生铁浇铸成型的S型金属柄,手摇柄的一端与脱粒盘的转轴端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左外罩为生铁浇铸成型的金属罩,左外罩的上部设有外形为上粗下细的半漏斗状结构,左外罩侧壁上开有玉米粒出口,左外罩的前端边缘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左外罩边缘上设有调节螺钉左通过孔,第一转轴插在第一通过孔内,第二转轴插在第二通过孔内,调节螺钉穿过左外罩的调节螺钉左通过孔和右外罩的调节螺钉右通过孔,将左外罩和右外罩连接固定,调节螺钉上套有弹簧,并可通过调节调节螺钉的弹簧松紧来调节左外罩和右外罩的间距,以便适应放入不同外径的玉米,左外罩与右外罩对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喇叭腔形的带有进料口的容纳腔,容纳腔上端开口为进料口,容纳腔的下端开口为玉米棒出口,安全罩为生铁浇铸成型的弧形金属罩,安全罩与右外罩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用于保护脱粒盘的外漏部分;安装座为四根木棍按矩形队列竖直排列并分别固定在木板上形成的矩形支撑架,木棍的宽度为20~20mm,便于穿入右外罩的安装卡槽内;右外罩的安装卡槽卡在安装座的木棍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希萌,李小练,高泽玉,马文静,韩晨,张洪瑜,邱悦,
申请(专利权)人:于希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