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9399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04:49
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制动装置属于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约束人体或人体组成部分的器件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前臂,限制肘关节运动,减少穿刺处出血发生的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制动装置。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横截面呈弧形的固定板,在固定板前后两端均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由固定板端部两侧的固定孔和连接于固定孔上的固定带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约束人体或人体组成部分的器件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经肱动脉穿刺目前作为经皮介入治疗的一种重要的血管入路,但由于介入人员对肱动脉穿刺应用经验有限,所以研究较少。无其它穿刺入路(双侧桡动脉及双侧股动脉)时,既往行外科切开肱动脉前壁作为介入诊疗入路,最后缝合肱动脉前壁及皮肤切口,以免减少肱动脉穿刺术拔管后出现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及上肢严重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但这样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经肱动脉穿刺术恢复时间短,尤其适合在高龄、桡动脉/股动脉穿刺禁忌(如闭塞、严重迂曲或/和钙化)或失败时选择。然而,在肱动脉穿刺后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为解决此问题,医务人员一直在提高操作者的穿刺水平和使用条形沙快加压包扎上臂方面进行努力。但效果不佳。经专利技术人大量试验和反复摸索后发现,单纯的依靠传统的条形纱块加压包扎上臂并不能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术后肱动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究其原因,发现血肿发生的原因在于肱动脉穿刺部位解剖的特殊性(前臂的活动可引起上臂肌肉的运动,导致肱动脉的移位)及操作者短时间反复多次穿刺等原因导致术后穿刺处局部出血现象的发生,即使术后及时的压迫包扎,但由于前臂缺乏固定导致压迫点窜动,致使肱动脉周围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经常发生,若处理不及时、恰当,可导致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因此减少局部血肿的发生在提高操作者的穿刺水平、术后穿刺部位的准确按压的同时,减少前臂屈曲运动对于局部血肿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前臂,限制肘关节运动,减少穿刺处出血发生的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制动装置。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横截面呈弧形的固定板,在固定板前后两端均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由固定板端部两侧的固定孔和连接于固定孔上的固定带构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带一端连接在固定板一侧的固定孔处,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上设有可固定于固定板另一端固定孔的自锁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自锁结构由设置于固定带上的粘毛和粘带构成。优选的,所述粘毛设置于固定带活动端上表面处,所述粘带设置于固定带上表面中部,粘毛和粘带之间间隔1-3厘米;使用时,将所述固定带活动端穿过另一侧固定孔,然后翻转将粘毛与粘带粘贴在一起,实现自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自锁结构由设置于固定带上的子母扣构成。优选的,所述子扣设置于固定带活动端上表面处,所述母扣设置于固定带上表面中部,子扣和母扣之间间隔1-3厘米;使用时,将所述固定带活动端穿过另一侧固定孔,然后翻转将子扣与母扣扣合在一起,实现自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长度为200至280毫米;优选地,固定板长度为250晕米。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宽度从远心端至近心端逐渐增大。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远心端两侧外沿之间距离为95至105毫米,近心端两侧外沿之间距离为115至125毫米。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带为弹性固定带。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板为对人体皮肤无害的硬质板,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为有机玻璃板或木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固定板固定于穿刺部位背侧进行肢体固定(固定板1/2固定于前臂处、1/2固定于上臂处),进行前臂制动,避免前臂活动引起上臂肌肉的运动,致使肱动脉的移位,造成的出血并发症问题。并且可保障压力纱块不会窜动,进而促进穿刺部位早期愈合,防治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外,固定板置于穿刺部位背侧,并非将手臂全面围绕遮挡,利于皮肤散热和静脉回流,避免引起上肢肿胀、疼痛。本技术解决了本领域长期以来想要解决确没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可广泛应用于经皮肱动脉介入术后的处置,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及院外的急诊处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固定板侧视图。图中,1为固定带、2为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横截面呈弧形的固定板,在固定板前后两端均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由固定板端部两侧设置的固定孔和固定孔上连接的固定带构成,所述固定带用于将固定板固定于穿刺部位背侧,所述固定带一端连接在固定板左侧的固定孔处,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上设有可固定于固定板右侧固定孔的自锁结构;所述的自锁结构由粘毛和粘带构成,所述粘毛设置于固定带活动端上表面处,所述粘带设置于固定带上表面中部,粘毛和粘带之间间隔1-3厘米;使用时,将所述固定带活动端穿过右侧固定孔,然后翻转将粘毛与粘带粘贴在一起,实现自锁。所述固定板长度为200至280毫米;优选地,固定板长度为250毫米。所述固定板宽度从远心端至近心端逐渐增大。所述固定板远心端两侧外沿之间距离为95至105毫米,近心端两侧外沿之间距离为115至125毫米。所述的固定带为弹性固定带。所述的固定板为对人体皮肤无害的硬质板,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为有机玻璃板或木板。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横截面呈弧形的固定板,在固定板前后两端均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由固定板端部两侧设置的固定孔和固定孔上连接的固定带构成,所述固定带用于将固定板固定于穿刺部位背侧,所述固定带一端连接在固定板一侧的固定孔处,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上设有可固定于固定板另一端固定孔的自锁结构;所述的自锁结构由子母扣构成,所述子扣设置于固定带活动端上表面处,所述母扣设置于固定带上表面中部,子扣和母扣之间间隔1-3厘米;使用时,将所述固定带活动端穿过另一侧固定孔,然后翻转将子扣与母扣扣合在一起,实现自锁。所述固定板长度为200至280毫米;优选地,固定板长度为250毫米。所述固定板宽度从远心端至近心端逐渐增大。所述固定板左端两侧外沿之间距离为95至105毫米,右端两侧外沿之间距离为115至125毫米。所述的固定带为弹性固定带。所述的固定板为对人体皮肤无害的硬质板,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为有机玻璃板或木板。本技术所述“经皮肱动脉穿刺”为上臂内侧下1/3、肱二头肌内侧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即肘横纹稍上方约2横指处,此处动脉最表浅,前面只有筋膜和皮肤,穿刺容易成功。肱动脉穿刺点常为肘横纹上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所述的肱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为拟包扎肢体伸直,与经皮穿刺点近心端行条形纱布进行加压,弹力绷带进行适度的包扎缠绕。所述的条形纱块为临床常规自制,为纱布折叠缠绕包扎形成。所述固定板为木质、有机玻璃等对人体皮肤无害的材质,并行纱布包裹,防治对皮肤的损伤。【主权项】1.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横截面呈弧形的固定板,在固定板前后两端均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由固定板端部两侧的固定孔和连接于固定孔上的固定带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制动装置,所述固定带一端连接在固定板一侧的固定孔处,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上设有可固定于固定板另一端固定孔的自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横截面呈弧形的固定板,在固定板前后两端均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由固定板端部两侧的固定孔和连接于固定孔上的固定带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英王效增刘万兵陶杰史亚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