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变压器及具有该变压器的电源供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7655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变压器及具有该变压器的电源供应器,主要由一铁芯组、一个以上的第一绕组及一个以上的第二绕组组成一变压器;该第一绕组包括一绕线架及一绕线,该绕线架包括一中空套筒并在一轴向上的两端分别向外形成一环状隔板,该等隔板的圆周分别向内形成一扇形缺口,该绕线绕设在该等隔板及该套筒间,该第二绕组与该第一绕组并排的设在该铁芯组内,使该等缺口夹设在该第一、第二绕组间,以形成与该轴向方向垂直的多个散热通道,通过该等散热通道、该等缺口使该变压器所产生的热能快速排散,以达到提升散热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尤指一种能提升散热效果并应用于电源供应器上的变压器。
技术介绍
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是一种能将交流电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以供给电子设备使用,如一台式个人电脑、一笔记本个人电脑或一服务器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电子设备的效能越来越好,也因此对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的要求越来越高;早期应用于该台式个人电脑的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仅需200W至300W,随着该桌上型个人电脑的效能越来越好,对于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的要求也日趋越高,甚至需要400W至600W才能稳定的提供足够的额定电功率给台式电脑使用,也因此电源供应器(Powersupply)成了发展的重点;电源供应器内包括有多个部件,如一变压器、一电路模块及一风扇等,使电源供应器能正常运作,也因此,上述部件也成为电源供应器的发展重点。图7、图8所示,为一种已知的变压器80,该变压器80包括有一呈圆筒状的绕线架81、一次绕组82及二次绕组83,该绕线架81具有一内层及一外层,在该内层及该外层分别绕制有该一次绕组82及该二次绕组83,由于该一次绕组82及该二次绕组83层层绕设在该变压器80上,使该变压器80在运作过程所产生的热能被包覆在该变压器80内,而无法有效使该变压器80所产生的热能排散,导致该变压器80因温度升高造成该电源供应器的使用效率变差,若是该变压器80的温度过高且无法有效排散会导致该变压器80受损。为解决上述散热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另一种已知的变压器90,请参阅图9所示,该变压器90具有一铁芯组91、多个绕线架92、多个一次绕组93、多个二次绕组94 ;该等一次绕组93分别绕设在该等绕线架92上,并与该等二次绕组94交错设在该铁芯组91内;在运作过程中,该变压器90会产生热能,且多个一次绕组93、多个绕线架92及多个二次绕组94的大部分区域因紧密缠绕而贴靠在一起,使该变压器90在运作过成中所产生的热能难以被排散,当该变压器90的温度升高时,会造成电源供应器的使用效率降低,甚至因温度过高导致该变压器90受损而无法使用。上述已知的变压器80,由于该等绕组将该变压器80层层包围使得该变压器80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无法有效排散,导致热能累积使该变压器80的运作效率降低,甚至有可能导致损坏;即便为了解决散热问题,而有另一已知的变压器90,但由于该变压器90仍因紧密缠绕而贴靠在一起,无法有效的将热能排散,使得该变压器90在使用上依然易受热能影响导致运效率降低,甚至有可能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变压器及具有该变压器的电源供应器,通过在一绕线架上设计一可提升散热效果的散热结构,使变压器所产生的热能更有效率的通过该散热结构排散,以此提升散热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令前述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变压器包括:一铁芯组,具有一第一铁芯和一第二铁芯;—个以上的第一绕组,该第一绕组包括一绕线架和一绕线,该绕线架包括有一中空套筒,该套筒在一轴向的两端分别向外形成一环状隔板,每一隔板在两相对的圆周上向轴心方向朝内收敛形成一扇形缺口,其中一隔板上的缺口和另一隔板上的缺口为两两相对;该绕线绕设在该绕线架的套筒外径壁与该等隔板之间,并局部露出该等隔板的该等缺口间;一个以上的第二绕组,与该第一绕组并排,且与第一绕组位于该铁芯组的第一、第二铁芯间;利用该第一绕组的绕线架的隔板上形成缺口,与该并排的第二绕组之间形成垂直于该绕线架轴向的散热通道。通过上述构造可知,该变压器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热能,由于该第一绕组的绕线架于其隔板圆周上形成向内收敛的缺口,因而在相邻并排的第二绕组之间形成一个以上与该绕线架轴向垂直的散热通道,使该第一绕组的绕线和该第二绕组所产生热能从该等散热通道、该等隔板的缺口快速排散,以此提升散热效果。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提供一种具有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变压器的电源供应器,其在一电源供应器内设置一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一可提升散热效果的散热结构以提升该变压器的散热效果,使该电源供应器在使用上能提升使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令前述电源供应器包括:一壳体;—电路板,设在该壳体内;一变压器,设于该电路板上,该变压器包括一铁芯组、一个以上的第一绕组、一个以上的第二绕组:该铁芯组,具有一第一铁芯和一第二铁芯;该第一绕组,包括一绕线架和一绕线,该绕线架包括一中空套筒,该套筒在一轴向的两端分别向外形成一环状隔板,每一隔板在两相对的圆周上向轴心方向朝内收敛形成一缺口,其中一隔板上的缺口和另一隔板上的缺口为两两相对;该绕线绕设在该绕线架的套筒外径壁与该等隔板之间,并局部露出该等隔板的该等缺口间;该第二绕组,与该第一绕组并排,且与第一绕组位于该铁芯组的第一、第二铁芯间;利用该第一绕组的绕线架的隔板上形成缺口,与该并排的第二绕组之间形成垂直于该绕线架轴向的散热通道。由上述构造可知,在该壳体内的电路板上设有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变压器,藉由该第一绕组的该等隔板的二相对圆周分别朝内收敛该缺口,因而在相邻并排的第二绕组之间形成一个以上与该轴向垂直的散热通道,并通过该散热通道、该等隔板的缺口令该变压器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排散,提升变压器的散热效果,达到该电源供应器在使用上能提升稳定性及安全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温度示意图。图6为另一已知变压器的温度示意图。图7为一已知变压器立体外观图。图8为已知变压器剖面图。图9为另一已知变压器立体外观图。附图标号10,91铁芯组 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 20,81,92绕线架21套筒22第一隔板23第二隔板 24环槽25第一缺口 251第一侧壁26第二缺口 261第二侧壁30绕线40第二绕组41第一接脚 42第二接脚60包覆套70电源供应器71壳体72电路板73排风扇80,90, 100变压器82,93 一次绕组83,94 二次绕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变压器的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包括一铁芯组10、一个以上的第一绕组及一个以上的第二绕组40 ;该铁芯组10具有相结合的一第一铁芯、一第二铁芯,于该第一、第二铁芯内具有一中柱,该铁芯组10的中柱与一第一轴向(X轴)平行,该第一轴向(X轴)分别与一第二轴向(Y轴)及一第三轴向(Z轴)垂直,该第二轴向(Y轴)与该第三轴向(Z轴)垂直;本实施例中,该铁芯组10可由EE型、EI型或其他形式的铁芯所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40分别作为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但不以此为限。该第一绕组包括一绕线架20和一绕线30,该绕线架20具有一中空套筒21,该套筒21在该第一轴向(X轴)上的两端分别形成二相对开口,以套设在该铁芯组10的中柱上,该套筒21的外径壁在该第一轴向(X轴)的二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平行相对的一第一隔板22、一第二隔板23,在该第一、第二隔板22、23呈环状,其与该套筒21间进一步形成一环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一铁芯组,具有一第一铁芯和一第二铁芯;一个以上的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包括一绕线架和一绕线,所述绕线架包括有一中空套筒,所述套筒在一轴向的两端分别向外形成一环状隔板,每一隔板在两相对的圆周上向轴心方向朝内收敛形成一扇形缺口,其中一隔板上的缺口和另一隔板上的缺口为两两相对;所述绕线绕设在所述绕线架的套筒外径壁与所述隔板之间,并局部露出所述隔板的所述缺口间;一个以上的第二绕组,与所述第一绕组并排,且与第一绕组位于所述铁芯组的第一、第二铁芯间;利用所述第一绕组的绕线架的隔板上形成缺口,与所述并排的第二绕组之间形成垂直于所述绕线架轴向的散热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德王尊贤陈佳斌
申请(专利权)人: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