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气净化高效消声的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6080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空气净化高效消声的进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进气腔、过滤筒、反吹腔和反吹系统,反吹系统设置在反吹腔内,反吹系统包括反吹管;反吹管的中心线与过滤筒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过滤筒包括过滤筒骨架,过滤筒骨架由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组成,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组成三面围绕的筒状过滤筒骨架,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之间设有过滤层,密封端盖上设有与过滤筒骨架内部连通的通气管,通气管一端穿过密封端盖并伸入过滤筒骨架的内部,通气管的底端连接有布气盘,布气盘的底面和侧面均开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布气口;通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分气口;进气腔内配设有消声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气轮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净化高效消声的进气装置,用于对引入燃气轮机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同时本技术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空气过滤净化。
技术介绍
燃气轮机是一种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作为工质把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在空气和燃气的主要流程中,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透平这三大部件组成燃气轮机循环。压气机从外界大气环境吸入空气,并经过轴流式压气机逐级压缩使之增压,同时空气湿度也相应提高;压缩空气被压送到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生产高温高压的燃气;然后再进入到透平中膨胀做功,推动透平带动压气机和外负荷转子一起高速旋转,实现了气体和液体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并输出电功。燃气轮机压气机的进气流即燃气轮机的燃烧空气在被引入压气机之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最常见的是采用机械的纤维过滤器净化上述的进气,阻止带腐蚀性的和肮脏粒子进入压气机和涡轮,从而防止设备的腐蚀和破损,并减少清理和维修的工作量。用于生产能源的燃气轮机需要大量的燃烧空气,因此,即使是微量的杂质都会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沉积物,所以要求尽可能有效地过滤燃烧空气。燃气轮机压气机的进气流即燃气轮机的燃烧空气在被引入压气机之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大都采用进气装置的过滤筒进行净化处理。例如申请号为200810234512.9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钩式空气过滤筒装置,包括过滤筒体和箱体内的隔板,其中过滤筒体上端靠近箱体内隔板上的通气孔,内环形立面上固接有至少两个彼此间隔并平行突出于环形顶面上方的钩板,箱体内隔板上的通气孔边缘制有与钩板相适配的缺口,钩板被顶入缺口内时,其下沿与箱体内隔板的上表面齐平,密封圈与箱体内隔板的下表面贴合;过滤筒体上端扣装有环形上固定盖,其下端扣装有封闭过滤筒体下端面的下固定盖;上固定盖的环形表面还有环形顶平面和沿环形顶平面的内、外圈边缘弯折的内、外环形立面,环形顶平面上固联有密封圈;钩板沿上固定盖的环周等分间隔;钩板的外形呈整体弯曲成弧的C形状,缺口是弧形,钩板C形上段的下沿形成有斜边,斜边与水平面夹角是5—15度。申请号为200820039421.5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更芯式节能空气过滤筒,由上、下端盖和筒形内、外护网构成,滤芯装在筒形护网内,滤筒的上、下端盖内衬内端盖,上、下内端盖与筒形内、外护网分别在空气过滤筒的上、下端固定,且滤芯置于筒形内外护网之间,过滤筒和滤芯的形状为圆柱筒体、圆锥筒体、椭圆筒体。申请号为201110246200.1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拆式空气过滤筒,包括上盖及下盖,内钢板网及外钢板网安装在上盖及下盖之间,滤芯安装在内钢板网及外钢板网之间,上盖上设有密封垫,上盖呈环形,上盖的内边缘设有内翻边,上盖的外边缘设有外翻边,内翻边的内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锁紧凸耳;下盖呈圆形,下盖的外边缘设有下盖翻边,下盖的中央设有球面突起,下盖的中心处设有安装孔,下盖的球面突起上连接有锁紧螺杆,锁紧螺杆数量及位置与锁紧凸耳相对应;上盖与滤芯之间设有上密封垫,下盖与滤芯之间设有下密封垫,上盖与下盖通过锁紧螺杆及锁紧凸耳将上密封垫及下密封垫压紧在滤芯、内钢板网及外钢板网的两端。滤芯、内钢板网及外钢板网为圆筒形。滤芯、内钢板网及外钢板网为锥筒形。申请号为201120108628.5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风机空气过滤筒,包括筒形骨架,骨架的顶面覆盖顶板,骨架的圆周面及顶面覆盖有滤布套。申请号为201420050148.1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气模鼓风机用过滤筒,包括筒体,筒体的一端设有过滤网,筒体由多根相互之间留有间隙的过滤筛条组成,筒体上还设有固定螺栓,筒体的进气口端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向上倾斜成60°至90° ;筒体上的过滤筛条之间的间距为3-5_。过滤筛条采用金属条或塑料条制成。然而现有的进气装置存在着消声隔音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进气装置存在的消声隔音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空气净化高效消声的进气装置,能够对进气气流进行消声隔音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用于空气净化高效消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腔、过滤筒、反吹腔和反吹系统,所述反吹腔位于进气腔的上部;所述过滤筒的一端位于进气腔内,另一端位于反吹腔内;所述反吹系统设置在反吹腔内,所述反吹系统包括经管道与压缩空气源连通的反吹管;所述反吹管的中心线与过滤筒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过滤筒包括过滤筒骨架,所述过滤筒骨架由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组成,所述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组成三面围绕的筒状过滤筒骨架,所述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之间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筒骨架一端设有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上设有与过滤筒骨架内部连通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穿过密封端盖并伸入过滤筒骨架的内部,所述通气管的底端连接有布气盘,所述布气盘的底面和侧面均开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布气口 ;所述通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分气口 ;所述进气腔内配设有消声模块,所述消声模块包括两个第一消声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消声模块,所述第二消声模块间隔的设置在两第一消声模块之间;所述第一消声模块包括两块第一铅纤维吸声板,两第一铅纤维吸声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玻璃棉层。所述第二消声模块包括两块第二铅纤维吸声板,两第二铅纤维吸声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玻璃棉层和聚苯乙烯泡沫层。所述第一铅纤维吸声板和第二铅纤维吸声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消声模块和第二消声模块呈S状。所述进气腔的内壁上安装有由聚氨酯支撑的波峰吸音棉。所述分气口间隔的设置在通气管的侧壁上。所述布气口和分气口的截面成圆台状。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积灰装置和收灰装置,所述积灰装置位于进气腔的底部,所述收灰装置用于将积灰装置收集的灰尘回收;所述积灰装置包括两块底板和积灰槽,两块底板倾斜设置在进气腔的底部且构成三角形的两个斜边;所述积灰槽位于进气腔的底部。所述收灰装置包括积灰管、灰斗和风扇,所述风扇位于积灰管的一端;所述积灰管的另一端与灰斗连通;所述积灰槽与积灰管的中部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空气净化高效消声的进气装置,包括进气腔、过滤筒、反吹腔和反吹系统,所述反吹腔位于进气腔的上部;所述过滤筒的一端位于进气腔内,另一端位于反吹腔内;所述反吹系统设置在反吹腔内,所述反吹系统包括经管道与压缩空气源连通的反吹管;所述反吹管的中心线与过滤筒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过滤筒包括过滤筒骨架,所述过滤筒骨架由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组成,所述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组成三面围绕的筒状过滤筒骨架,所述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之间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筒骨架一端设有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上设有与过滤筒骨架内部连通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穿过密封端盖并伸入过滤筒骨架的内部,所述通气管的底端连接有布气盘,所述布气盘的底面和侧面均开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布气口 ;所述通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分气口 ;所述进气腔内配设有消声模块,所述消声模块包括两个第一消声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消声模块,所述第二消声模块间隔的设置在两第一消声模块之间;所述第一消声模块包括两块第一铅纤维吸声板,两第一铅纤维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高效消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腔、过滤筒、反吹腔和反吹系统,所述反吹腔位于进气腔的上部;所述过滤筒的一端位于进气腔内,另一端位于反吹腔内;所述反吹系统设置在反吹腔内,所述反吹系统包括经管道与压缩空气源连通的反吹管;所述反吹管的中心线与过滤筒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过滤筒包括过滤筒骨架,所述过滤筒骨架由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组成,所述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组成三面围绕的筒状过滤筒骨架,所述外金属网层和内金属网层之间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筒骨架一端设有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上设有与过滤筒骨架内部连通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穿过密封端盖并伸入过滤筒骨架的内部,所述通气管的底端连接有布气盘,所述布气盘的底面和侧面均开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布气口;所述通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分气口;所述进气腔内配设有消声模块,所述消声模块包括两个第一消声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消声模块,所述第二消声模块间隔的设置在两第一消声模块之间;所述第一消声模块包括两块第一铅纤维吸声板,两第一铅纤维吸声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玻璃棉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如荣李雷景君龚学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博世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