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
技术介绍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该病发作时,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如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临床上,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大多数临床医生支持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以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目前西药治疗本病主要是镇静、止痛为主,常用药如地西泮、卡马西平等,副作用大,用药成本高,易反复,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有效率高、不易复发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蔓荆子5-10份,山慈菇6-8份,独脚乌桕8-12份,龙葵果2-5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蔓荆子5‑10份,山慈菇6‑8份,独脚乌桕8‑12份,龙葵果2‑5份,透骨草3‑8份,大血藤5‑9份,黄花母根10‑15份,八月瓜6‑10份,薄荷5‑15份,代赭石1‑3份,白芥子6‑9份,虎骨2‑4份,厚朴10‑14份,罗勒3‑8份,蓝桉6‑8份,炙甘草10‑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