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4839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专门用于把弥散粒子从气体或蒸气中分离出来的经过改进的过滤器和过滤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一种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空气混合箱(1),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喷水管(21)、集水装置(31)、集水池(32)、水管(41)和水泵(5),空气混合箱(1)的内腔内依次设有第一喷水管(21)和集水装置(31);集水池(32)的进水口连接集水装置(31)的排水口,集水池(32)的出水口通过串联了水泵(5)的水管(41)连接第一喷水管(21)的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简单,过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专门用于把弥散粒子从气体或蒸气中分离出来的经过改进的过滤器和过滤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目前雾霾天的增多,对于以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μπι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为代表的大气污染物,人们迫切需要有一种能全面彻底的防护产品。目前,对于室内的空气过滤,通常采用购买空气净化器的方法,需占用一定空间,花费高,使用时需消耗一定的电力,且适用面积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护面积大,节省能源、材料和空间的空气过滤装置,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空气混合箱,空气混合箱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为进气口和排气口,空气混合箱内空气的流动途径为从进气口流向排气口,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喷水管、集水装置、集水池、水管和水栗,空气混合箱的内腔内依次设有第一喷水管和集水装置,第一喷水管喷出的水处于空气混合箱内空气的流动途径上,集水装置正对第一喷水管的喷淋口 ;集水池的进水口连接集水装置的排水口,集水池的出水口通过串联了水栗的水管连接第一喷水管的进水口,水栗的进水口还通过串联了电磁阀的进水管连接补水水源。所述的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挡水板和去湿装置,挡水板设于空气混合箱内腔内进气口和第一喷水管之间,去湿装置设于空气混合箱内腔内从集水装置至排气端的空气流动途径上。所述的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风机,风机设于空气混合箱的内腔内从集水装置至空气混合箱排气口的空气流动途径上,风机的鼓风方向从集水装置至空气混合箱排气口。所述的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风机,风机设于空气混合箱内腔内第一喷水管至集水装置的空气流动途径上,风机的鼓风方向从第一喷水管至集水装置,风机的扇叶设于第一喷水管的上方;集水池的出水口通过串联了水栗的水管连接第二喷水管的进水口,第二喷水管的喷淋口设于风机扇叶的上方。所述的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液位传感器至少有两个且分别设于集水池的水位上限处和水位下限处,控制器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液位传感器、电磁阀和水栗。所述的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控制器选用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或微机。本技术使用时,空气从空气混合箱的进气口流入,第一喷水管从喷淋口喷出水,水可以呈雾状或帘状,空气经过集水装置时空气中混杂的尘埃颗粒被水洗下,具有一定流速的水其流动性和携带悬浮颗粒的能力都比较强,水流具有较强的淋洗作用,因此空气经过集水装置后得到较为彻底的过滤,随后经清洗的空气从空气混合箱的排气口排出。本技术可加设挡水板和去湿装置,挡水板可防止水雾倒流至空气混合箱的进气口,去湿装置可降低排出空气的湿度。本技术还可加设风机,通过风机的鼓风作用加快空气流动;或者使气流和水流作相对流动从而加快过滤效率。本技术还可加设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通过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控集水池内的水量,当水位过低时控制器控制水栗补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节省能源和采购成本,过滤效果好,绿色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电磁阀、水栗、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设有风机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设有风机和第二喷水管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空气混合箱1、第一喷水管21、集水装置31、集水池32、水管41和水栗5,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结构是:空气混合箱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为进气口和排气口,空气混合箱1内空气的流动途径为从进气口流向排气口;空气混合箱1的内腔内依次设有第一喷水管21和集水装置31,第一喷水管21喷出的水处于空气混合箱1内空气的流动途径上,集水装置31正对第一喷水管21的喷淋口 ;集水池32的进水口连接集水装置31的排水口,集水池32的出水口通过串联了水栗5的水管41连接第一喷水管21的进水口,水栗5的进水口还通过串联了电磁阀43的进水管42连接补水水源44。本实施例还包括液位传感器7和控制器8,液位传感器7有两个且分别设于集水池32的水位上限处和水位下限处,如图2所示:控制器8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液位传感器7、电磁阀43和水栗5,控制器8可以选用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或微机,本实施例选用单片机。本实施例使用时,空气从空气混合箱1的进气口流入,第一喷水管21从喷淋口喷出水,水可以呈雾状或帘状,图1中箭头a为气流方向,箭头b为水流方向,空气经过集水装置31时空气中混杂的尘埃颗粒被水洗下,具有一定流速的水其流动性和携带悬浮颗粒的能力都比较强,水流具有较强的淋洗作用,因此空气经过集水装置31后得到较为彻底的过滤,随后经清洗的空气从空气混合箱1的排气口排出,水经集水装置31汇集至集水池32循环使用。本实施例设有液位传感器7和控制器8,通过液位传感器7实时监控集水池32内的水量,当水位过低时控制器7控制水栗5补水。实施例2一种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空气混合箱1、第一喷水管21、集水装置31、集水池32、水管41、水栗5、液位传感器7和控制器8,还包括挡水板11、去湿装置12和风机6,如图3所示,具体结构是:挡水板11设于空气混合箱1内腔内进气口和第一喷水管21之间,去湿装置12设于空气混合箱1内腔内从集水装置31至排气端的空气流动途径上。风机6设于空气混合箱1的内腔内从集水装置31至空气混合箱1排气口的空气流动途径上,风机6的鼓风方向从集水装置31至空气混合箱1排气口。风机6可借用空调系统或通风系统中的风机设备。其他结构都和实施例1同。本实施例设有挡水板11和去湿装置12,挡水板11用于防止水雾倒流至空气混合箱1的进气口,去湿装置12用于降低排出空气的湿度。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风机6的鼓风加快空气流动,图3中箭头a为气流方向,箭头b为水流方向,其他使用方法都和实施例1同。实施例3一种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空气混合箱1、第一喷水管21、集水装置31、集水池32、水管41、水栗5、液位传感器7和控制器8,还包括挡水板11、去湿装置12和风机6,如图4所示,具体结构是:风机6设于空气混合箱1内腔内第一喷水管21至集水装置31的空气流动途径上,风机6的鼓风方向从第一喷水管21至集水装置31,风机6的扇叶61设于第一喷水管21的上方;集水池32的出水口通过串联了水栗5的水管41连接第二喷水管22的进水口,第二喷水管22的喷淋口设于风机6扇叶61的上方。其他结构都和实施例2同。本实施例使用时,空气从空气混合箱1的进气口流入,第一喷水管21从喷淋口在风机6扇叶61的下方喷出水雾,第二喷水管22从喷淋口在风机6扇叶61的上方喷出水雾,图4中箭头a为气流方向,箭头b为水流方向,扇叶61下方的水雾直接经集水装置31汇集至集水池32,扇叶61上方的水雾经扇叶61的搅动后自上而下喷淋并经集水装置31汇集至集水池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液体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空气混合箱(1),空气混合箱(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为进气口和排气口,空气混合箱(1)内空气的流动途径为从进气口流向排气口,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喷水管(21)、集水装置(31)、集水池(32)、水管(41)和水泵(5),空气混合箱(1)的内腔内依次设有第一喷水管(21)和集水装置(31),第一喷水管(21)喷出的水处于空气混合箱(1)内空气的流动途径上,集水装置(31)正对第一喷水管(21)的喷淋口;集水池(32)的进水口连接集水装置(31)的排水口,集水池(32)的出水口通过串联了水泵(5)的水管(41)连接第一喷水管(21)的进水口,水泵(5)的进水口还通过串联了电磁阀(43)的进水管(42)连接补水水源(4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赤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