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29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包括基座,基座表面一端侧邻近中央部位设提供动力来源的直线驱动器,直线驱动器一端具接收外来电力的输入端,该直线驱动器的表面外露有驱动杆,当驱动器的输入端接收电力输入时,该驱动杆作直线往复运动。该基座表面位于该直线驱动器对应端二侧上,分别设旋转导正器,各该旋转导正器彼此呈朝该直线驱动器的斜角方向设置,该旋转导正器可同时作线性路径以及定点的往复旋转运动。在各旋转导正器的旋转座与直线驱动器的驱动杆上,设与该基座呈水平设置的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的表面上可置放物料。当该驱动杆作直线往复运动时,将推动各该旋转导正器作线性路径与旋转的往复运动,以令该支撑平台形成弧线的扇型移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线机台结构,尤指这样一种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其利用两点以上的线性轴承路径,结合一定点转向构件的旋转导正器,使直线运动形成弧线的移动效果,进而达到全方位低间隙、低摩擦系数的扇型运动,同时强化材料移位修正的功能。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设计制造公司所生产的扇型导正机台结构,其为了达到直线移动并可作一扇型角度的转动方式,通常由多种机械元件所组合设计而成,其中该直线机台的所以须要作一扇型角度的转动方式,主要是要修正置放在该机台上的一物料(例如圆筒形塑胶膜)的送料方向,因为该物料在进行送料的过程中一般会产生角度的偏差,因此,必须藉由该机台的可作一扇型角度的转动校正,以令该物料得以精确且顺利地导入一另一机器内,藉以进行下一制程的作业。通常传统的扇型导正机台结构,其相互所配合的多种机械元件,由于彼此间的游离间隙大,因此,在该种情形之下,该扇型导正机台结构无法符合各方位的悬挂,同时亦无法符合低摩擦系数的运动,势必造成该扇型导正机台结构在使用上的限制与运作上的不易与困扰。另一方面,坊间通常所使用的各种设计元件及其缺点,有如下列的方式1.设计元件为轮轴支撑时,其缺点为只能单向支撑。2.设计元件为凸轮从动轴承时,其缺点为游离间隙难以控制,只能单向支撑。3.设计元件为万向滚珠支撑时,其缺点为只能单向支撑。4.设计元件为万向轴承时,其缺点为移动的摩擦系数过大,难以负荷重量。故针对上述问题,若不加以设计改良,可以预见的是,此一现状与缺点仍然将持续存在。因此,传统的扇型导正机台结构,为了达到直线移动并可作一扇型角度的转动方式,所组合设计的机械元件不是无法符合各方位的悬挂,就是无法符合低摩擦系数的运动,导致该直线机台结构在使用上的限制与运作上的不易与困扰等缺点,因此,基于市场与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设计人乃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技术的一种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以期藉由本技术的巧思对社会有所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该结构利用两点以上的线性轴承路径,结合一定点转向构件的旋转导正器,使直线运动形成弧线的移动效果,进而达到全方位低间隙、低摩擦系数的扇型运动,同时强化材料移位修正的功能。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其包括有一基座,及该基座表面的一端侧邻近中央部位的直线驱动器,该直线驱动器的一端具一接收外来电力的输入端,该直线驱动器的表面外露有一驱动杆,当该驱动器的输入端接收一电力输入时,即可令该驱动杆作一直线往复运动;又,该基座表面位于该直线驱动器的对应端二侧上,分别设有一旋转导正器,各该旋转导正器彼此呈一朝该直线驱动器的斜角方向设置,而该旋转导正器可同时作一线性路径以及一定点的往复旋转运动;又,在各该旋转导正器的旋转座上与该直线驱动器的驱动杆上,设有一与该基座呈一水平设置的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的表面上可供置放一物料;藉此,当该驱动杆作一直线往复运动时,将推动各该旋转导正器作一线性路径与旋转的往复运动,以令该支撑平台形成一弧线的扇型移动。如上所述的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其中,该基座表面上于各该旋转导正器彼此的对应处,可另设置有两个旋转导正器,当该直线机台结构属一较大型时,始可令该直线机台在作一弧线扇型移动时,能更加地平滑顺畅。如上所述的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其中,各该旋转导正器分别具一轴杆,各该轴杆的二端分别透过一支撑座固定在该基座的表面上,各该轴杆上套设一轴承座,各该轴承座内介于该轴杆的接触面间套设一线性轴承,藉此,各该轴承座即可透过该线性轴承沿该轴杆作一线性路径的往复运动,各该轴承座的表面上分别透过一连结柱与一旋转座相互接设,各该旋转座即可以该连结柱为轴心作一定点的往复旋转运动。如上所述的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其中,该支撑平台上的物料置放方式是透过该支撑平台表面上的二相隔一预定距离的固定杆所套设。因此,本技术扇型通过对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的设计,进而可达到全方位、低间隙、低摩擦系数的扇型运动目的,同时,本技术不但具备结构简单的优点,且可强化该机台结构在其材料移位修正的功能,可有效解决传统所产生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立动作示意图;图4是图3的组立动作俯视图。附图标号说明基座10 直线驱动器20输入端21驱动杆22导正器30轴杆31 支撑座32 轴承座33线性轴承331 连结柱34旋转座35 支撑平台40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括有一外型为长方形的基座10,该基座10表面上在其一端侧邻近中央部位固设有一直线驱动器20,该直线驱动器20主要提供一动力来源,且该直线驱动器20的一端具有一接收外来电力的输入端21,而该驱动器20的表面上则外露有一驱动杆22,当该驱动器20的输入端21接收一电力输入时,即可令该驱动杆22作一直线的往复运动。复请参阅图1所示,该基座10表面位于该驱动器20的对应端二侧上,分别各设有一旋转导正器30,各该旋转导正器30彼此呈一朝该驱动器20的斜角方向设置,其中各该旋转导正器30分别具有一轴杆31,各该轴杆31的二端分别透过一支撑座32固定在该基座10的表面上,又,各该轴杆31上套设有一轴承座33,各该轴承座33内介于该轴杆31的接触面间套设有一线性轴承331,藉此,各该轴承座33即可透过该线性轴承331沿该轴杆31作一线性路径的往复运动。此外,各该轴承座33的表面上分别透过一连结柱34与一旋转座35相互接设,藉此,各该旋转座35即可以该连结柱34为轴心作一定点的往复旋转运动。又,在本技术中,该直线机台结构上的旋转导正器30基本上至少须设置有两个,即可令该直线机台由直线运动形成一弧线的扇型移动效果,惟当该直线机台结构属一较大型时,则须在该基座10表面上其彼此的对应处另设置有两个旋转导正器30(共为四个,如图1所示),如此,始可令该直线机台在作一弧线的扇型移动时,能更加地平滑顺畅。再者,复请参阅图1所示,各该旋转导正器30的旋转座35上与该直线驱动器20的驱动杆22上,尚固设有一与该基座10呈水平设置的支撑平台40,该支撑平台40的表面上可供置放一物料(例如圆筒形塑胶膜(图中未示)),在本技术中,该物料的置放方式是透过该支撑平台40表面上的二相隔一预定距离的固定杆41所套设。藉上述的构件,可清楚得知,请参阅图2、3及4所示,当该支撑平台40固设在各该旋转导正器30的旋转座35上与该直线驱动器20的驱动杆22上,即完成其彼此的组立作业(如图2所示),嗣,该驱动器20的输入端21接收一电力输入时,即由该驱动杆22作一直线的往复运动,同时,将推动各该旋转导正器30上的轴承座33,透过该线性轴承331沿该轴杆31作一线性路径的往复运动,并在作线性路径运动时,相对令各该旋转座35以该连结柱34为轴心作一定点的往复旋转运动,如此,即可令该支撑平台40形成一弧线的扇型移动效果(如图3及4所示)。因此,透过本技术扇型导正器30的直线机台结构的设计,进而可达到全方位、低间隙、低摩擦系数的扇型运动目的,同时,本技术不但具备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扇型导正器的直线机台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一基座;一直线驱动器,该提供一动力来源的直线驱动器设在该基座表面的一端侧邻近中央部位,且该直线驱动器的一端具一接收外来电力的输入端,该直线驱动器的表面外露有一驱动杆,当该驱动器的输入端接收一电力输入时,该驱动杆为一直线往复运动设置;旋转导正器,分别设在该基座表面位于该直线驱动器的对应端二侧上,各该旋转导正器彼此呈一朝该直线驱动器的斜角方向设置,而该旋转导正器为可同时作一线性路径以及一定点的往复旋转运动设置;一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设在各该旋转导正器的旋转座上与该直线驱动器的驱动杆上,而与该基座呈一水平设置,该支撑平台的表面上可置放一物料;该驱动杆作一直线往复运动时,将推动各该旋转导正器作一线性路径与旋转的往复运动,该支撑平台为一弧线的扇型移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展
申请(专利权)人:飞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