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钩钢筋控制混凝土标高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4291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弯钩钢筋控制混凝土标高的方法,包括钢筋支架和钢筋弯钩,钢筋支架由两根同型号的钢筋焊接成“L”形,钢筋弯钩弯起135°,且与钢筋支架焊接;具体实施步骤为:步骤一:将钢筋支架两端分别与上排附属钢筋和下排钢筋进行焊接,且在结构中间隔1.5米布置;步骤二:将钢筋弯钩底端与钢筋支架焊接,钢筋弯钩弯起端高出长度为一个保护层厚度;步骤三:浇筑混凝土;步骤四:利用钢筋弯钩弯起端作为混凝土标高控制点,进行混凝土抹平。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踩踏或者混凝土浇筑所产生的上部负弯钢筋下沉问题,保证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有效控制板面标高,构件制作简单、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标高控制常常借助于50线,且上排钢筋常常因为踩踏或者混凝土浇捣而产生下沉,底板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难以控制,混凝土有效受弯截面减小,大大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目前施工过程中采用措施钢筋,即工程中常见的马凳筋或者钢支架形式,设置在下部钢筋和上部负弯钢筋之间,用以支撑负弯矩筋。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钢筋下沉问题,但是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时,标高难以控制,并无法解决上层钢筋面上的防滑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避免上部负弯钢筋由于人员踩踏或者混凝土浇筑产生下沉,有效控制板面混凝土标高,且弯钩钢筋制作方便,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防滑效果,保证施工安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支架和钢筋弯钩,钢筋支架由两根同型号的钢筋焊接成“L”形,钢筋弯钩弯起135°,且与钢筋支架焊接;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钢筋支架两端分别与上排附属钢筋和下排钢筋进行焊接,且在结构中间隔1.5米布置;步骤二:将钢筋弯钩底端与钢筋支架焊接,钢筋弯钩弯起端高出长度为一个保护层厚度; 步骤三:浇筑混凝土 ; 步骤四:利用钢筋弯钩弯起端作为混凝土标高控制点,进行混凝土抹平。优选的,所述的步骤一中,上排钢筋附属钢筋与上排钢筋绑扎连接,钢筋支架两端分别与上排钢筋附属钢筋和下排钢筋进行焊接,防止破坏上排钢筋结构性能。优选的,所述的步骤二中,钢筋弯钩顶端弯起135°,底端与钢筋支架本体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且高出上排钢筋3cm,即为一个保护层厚度。优选的,所述的步骤四中,弯钩钢筋顶端与板面标高一致,在抹平过程中,作为板面标闻控制点,有效控制板面标闻。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效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踩踏或者混凝土浇筑所产生的上部负弯钢筋下沉问题,保证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有效控制板面标高。另外,带弯钩钢筋的弯钩部分,还具有防滑、踩踏支撑作用,且制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弯钩钢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结构详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包括钢筋支架1和钢筋弯钩2,所述钢筋支架1包括钢筋支架本体11和焊接在钢筋支架1底端的钢筋斜撑12,所述的钢筋支架本体11和钢筋斜撑12为同一型号的钢筋,焊接成“L”形。本实施案例中,待底板的双层双向钢筋绑扎完毕后,将“L”形钢筋支架1的斜撑钢筋12与下排钢筋4焊接,钢筋支架本体11与上排附属钢筋3焊接,上排钢筋附属钢筋3与上排钢筋5绑扎连接,能够防止破坏上排钢筋结构性能。然后将直径略小于钢筋支架的钢筋弯钩与“L”形钢筋支架焊接成整体,且焊接搭接长度为20cm,钢筋弯钩朝下弯起135°,弯起部分顶端高出上排3cm,即为钢筋的一个保护层厚度,且与板面标高一致,既能控制板面标高,又能提供踩踏支撑和防滑。以上仅就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例,其具体结构尺寸允许有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支架(1)和钢筋弯钩(2),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钢筋支架(1)两端分别与上排附属钢筋(3)和下排钢筋(4)进行焊接,且在结构中间隔1.5米布置; 步骤二:将钢筋弯钩(2)底端与钢筋支架(1)焊接,钢筋弯钩弯起端高出长度为一个保护层厚度; 步骤三:浇筑混凝土 ; 步骤四:利用钢筋弯钩(2)弯起端作为混凝土标高控制点,进行混凝土抹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支架(1)由同型号的焊接成“L”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种,上排钢筋附属钢筋(3)与上排钢筋(5)绑扎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钢筋弯钩(2)顶端弯起135°,且高出上排钢筋一个保护层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中,弯钩钢筋(2)顶端与板面标高一致,在混凝土抹平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了板面标闻。【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包括钢筋支架和钢筋弯钩,钢筋支架由两根同型号的钢筋焊接成“L”形,钢筋弯钩弯起135°,且与钢筋支架焊接;具体实施步骤为:步骤一:将钢筋支架两端分别与上排附属钢筋和下排钢筋进行焊接,且在结构中间隔1.5米布置;步骤二:将钢筋弯钩底端与钢筋支架焊接,钢筋弯钩弯起端高出长度为一个保护层厚度;步骤三:浇筑混凝土;步骤四:利用钢筋弯钩弯起端作为混凝土标高控制点,进行混凝土抹平。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踩踏或者混凝土浇筑所产生的上部负弯钢筋下沉问题,保证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有效控制板面标高,构件制作简单、安装方便。【IPC分类】E04C5/18【公开号】CN105317169【申请号】CN201410374158【专利技术人】楼亚东, 刘玉涛, 俞江峰, 徐双全, 肖婷 【申请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申请日】2014年8月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钩钢筋控制混凝土标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支架(1)和钢筋弯钩(2),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钢筋支架(1)两端分别与上排附属钢筋(3)和下排钢筋(4)进行焊接,且在结构中间隔1.5米布置;步骤二:将钢筋弯钩(2)底端与钢筋支架(1)焊接,钢筋弯钩弯起端高出长度为一个保护层厚度;步骤三:浇筑混凝土;步骤四:利用钢筋弯钩(2)弯起端作为混凝土标高控制点,进行混凝土抹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亚东刘玉涛俞江峰徐双全肖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