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新梅专利>正文

新型垂直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3061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垂直升降装置,设置于一个通道内,所述通道具有侧壁、顶面及底面。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本体。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上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至少一套电机及与该套电机对应的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了电机与升降装置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结构,所述升降装置本体及固定于其上的电机可以视为动滑轮,同时由于传动件的两端固定不动,传动件的总长度不变,因此电机转动导致升降装置本体升降,有效降低了升降装置的能耗,同时这种传动件结构使得升降装置的传动性能稳定效率高,避免打滑,节约了升降装置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运输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载人或载货的升降装置设备。
技术介绍
升降装置广泛地使用于建筑物比如楼宇、大厦等内。现有的一种升降装置依靠钢丝绳作为传动部件。然而,由于这种传统升降装置的钢丝绳直径很小,同时受到钢丝绳及电机转动轴本身材料的影响,所述静摩擦系数很小,因此导致牵引力不足。为了增大牵引力,与所述升降装置本体具有相同的重量的对重被安装在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这样在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与对重的共同作用下,所述牵引力增大,从而可以牵引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上下运动。然而这种依靠设置对重来增大牵引力的结构导致电机的负载功率增大,因此造成较大的能耗,导致传动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在这种传统的结构设计中,为保证安全性,所述电机的转动轴需要具有较大的直径,这样导致需要使用转矩较大的电机,从而增加了升降装置成本。因而,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垂直升降装置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垂直升降装置,其具有较高的传动性能、较低的能耗及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垂直升降装置,其设置于一个通道内。所述通道具有侧壁、顶面及底面。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本体。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上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至少一套电机及与该电机对应的滚轮,所述通道的顶面及底面上均对称地设置两个与所述电机对应的滚轮。一个钢丝缠绕在所述电机、固定框的滚轮及通道顶面及底面上的四个滚轮上,该传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通道的一个侧壁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包括与所述升降装置本体连接的竖直部及从所述竖直部上水平延伸而出的上水平面及下水平面,所述固定框的滚轮安装在上水平面上,所述电机安装在下水平面上。所述固定框的滚轮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水平面的两端,所述电机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下水平面的两端。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的滚轮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下水平面的两端,所述电机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水平面的两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的一个侧壁上具有固定器,所述传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采取了电机与升降装置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结构,所述升降装置本体及固定于其上的电机可以视为动滑轮,同时由于传动件的两端固定不动,传动件的总长度不变,因此电机转动导致升降装置本体升降,有效降低了升降装置的能耗,同时这种传动件结构使得升降装置的传动性能稳定效率高,避免打滑,节约了升降装置的成本。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新型垂直升降装置的平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技术新型垂直升降装置1设置于一个通道2内。该升降装置1包括升降装置本体1-1。所述升降装置本体1-1上安装有用于将一对电机1-2固定到升降装置本体1-1顶端的固定框1-3,该固定框1-3包括与所述升降装置本体1-1连接的竖直部1-5及从所述竖直部1-5上水平延伸而出的上水平面1-7及下水平面1-4。所述上水平面1-7的两端对称地设置有滚轮2-6。所述下水平面1-4的两端对称地设置有电机1-2。所述通道2的固定器2-1上安装有固定器2-2,所述通道2的顶面2_3及底面2_7上均对称地设置两个与所述两个电机1-2对应的滚轮2-4。一个钢丝2-5比如钢丝绳、皮带或同步带缠绕在所述两个电机1-2、安装在所述固定框1-3的上水平面1-7上的两个滚轮2-6及安装在所述通道2的顶面2-3及底面2-7上的四个滚轮2_4上,并且该传动件的两端及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器2-2上。由于所述钢丝2-5的两端及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器2-2上,即所述钢丝2-5的该两端及固定不动,并且所述钢丝2-5的总长度不变,另外,所述升降装置本体1-1、固定于该升降装置本体1-1上的滚轮2-6及电机1-2整体上可以认为是一个动滑轮装置,这样,当固定于所述固定框1-3的下水平面1-4两端的电机1-2转动时,所述升降装置本体1-1、固定于该升降装置本体1-1上的滚轮2-6及电机1-2整体将类似于一个动滑轮,并且随着电机1-2在钢丝2-5上的转动而一同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升降装置本体1-1的升降。这种将电机设置为与升降装置本体一同运动的悬挂式结构避免了对重的使用,同时由于采用了两个互相对称的电机来驱动传动件,因此使得升降装置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同时避免了传统升降装置中因使用对重而导致能耗及成本增加的问题,即本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升降装置的成本及能耗。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电机也可以安装在所述固定框的上水平面上,相应地,所述一对安装在升降装置本体上的滚轮可以安装在下水平面上,这种结构同样可以实现升降装置本体的升降。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上安装有两个电机及相应的滚轮,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上可以根据负荷的不同也可以仅仅安装一个电机及相应的一个滚轮及三个以上的电机及其滚轮。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本体,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上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至少一套电机及与该套电机对应的滚轮,通道的顶面及底面上均对称地设置两个与所述电机对应的滚轮,一个钢丝缠绕在所述电机、固定框的滚轮及通道顶面及底面上的四个滚轮上,该传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通道的一个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包括与所述升降装置本体连接的竖直部及从所述竖直部上水平延伸而出的上水平面及下水平面,所述固定框的滚轮安装在上水平面上,所述电机安装在下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的滚轮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水平面的两端,所述电机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下水平面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的滚轮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下水平面的两端,所述电机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水平面的两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垂直升降装置,设置于一个通道内,所述通道具有侧壁、顶面及底面。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本体。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上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至少一套电机及与该套电机对应的滚轮。本技术由于采取了电机与升降装置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结构,所述升降装置本体及固定于其上的电机可以视为动滑轮,同时由于传动件的两端固定不动,传动件的总长度不变,因此电机转动导致升降装置本体升降,有效降低了升降装置的能耗,同时这种传动件结构使得升降装置的传动性能稳定效率高,避免打滑,节约了升降装置的成本。【IPC分类】B66B11/04, B66B7/06【公开号】CN205011205【申请号】CN201520619498【专利技术人】刘新梅 【申请人】刘新梅【公开日】2016年2月3日【申请日】2015年8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本体,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上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至少一套电机及与该套电机对应的滚轮,通道的顶面及底面上均对称地设置两个与所述电机对应的滚轮,一个钢丝缠绕在所述电机、固定框的滚轮及通道顶面及底面上的四个滚轮上,该传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通道的一个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梅
申请(专利权)人:刘新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