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进快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022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进快退机构,包括:通过拨叉杆衔接的驱动机构和拨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能够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滑动设置在驱动轴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方向相反;拨动机构包括拨杆,拨杆上设置两拨叉杆,两拨叉杆分别位于驱动齿轮的两端外侧,拨杆两端分别各连接一软绳,两软绳的一端各卷绕连接在一个卷轮上,两软绳的另一端各连接停止机构,拨杆上设有的档杆衔接停止机构,拨杆上套设有弹簧。通过拨动机构的动作,可以将驱动齿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变换位置,起到了变换驱动齿轮啮合对象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方向相反,保证每次驱动齿轮变换啮合对象后驱动轴均变换旋转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转换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变换齿轮啮合对象的传送机构。
技术介绍
现代动力机构的传动变换方式多采用变频器控制电机的方式进行,变频器控制电机的转速以及控制电机的转向,使得电机对传送机构的速度输出极为灵活。但是普通变频器在输出低频时对电机的电压补偿存在不足,电机的转矩提升不够,导致电机的输出扭矩下降,带动负载能力不稳定。特别是在低速频繁启、停、反转的过程中,普通的变频器确实存在短板,需要重新设计机械传动机构来实现较为理想的传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弹簧弹力辅助,软绳卷绕约束的工进快退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进快退机构,包括:通过拨叉杆衔接的驱动机构和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够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滑动设置在驱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的拨杆,所述拨杆上设置两拨叉杆,两拨叉杆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两端外侧,所述拨杆两端分别各套环连接一条软绳,两所述软绳的一端各卷绕连接在驱动轴上的各一个卷轮上,两所述软绳的另一端各连接一个停止机构,所述拨杆上设有的档杆能够衔接所述停止机构,拨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软绳穿过所述弹簧外侧一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拨杆两端分别滑动套接在各自对应的套块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块位于两所述拨叉杆外侧,相互靠近的套块和拨叉杆之间的套块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套块和拨叉杆。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停止机构包括一端带有楔形头的停止杆和一个固定板,所述停止杆的楔形头伸出所述固定板一个面外侧,所述停止杆另一端套设弹簧的伸出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个面外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板和停止杆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头包括一个楔形面和一个直角面,所述直角面与所述档杆轴线平行。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套环与所述停止机构之间的软绳还套接在一个方向引导环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所述软绳在两停止结构和两引导环之间交叉设置。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齿轮滑键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驱动齿轮在驱动轴的滑键上移动距离即是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轴向的距离。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连接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拨杆一侧还设有牵拉环,与所述牵拉环位置对应一侧的所述套环为包含第一环和第二环的双环结构,所述软绳依次穿过第一环、牵拉环和第二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所述拨叉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驱动齿轮的轴向长度。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拨动机构的动作,可以将驱动齿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变换位置,起到了变换驱动齿轮啮合对象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方向相反,保证每次驱动齿轮变换啮合对象后驱动轴均变换旋转方向。(2)驱动轴的旋转方向与拨动机构的拨动方向恰好形成联动结构,在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时,拨动机构被驱动轴驱动使得拨动机构具有将驱动齿轮拨向第二齿轮的倾向和动力,且最终驱动齿轮脱离第一齿轮,并凭借拨杆上弹簧的弹性势能驱动与第二齿轮啮合;反之驱动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时,拨动机构会使驱动齿轮反向运动。(3)滑键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保证驱动齿轮与驱动轴之间存在沿驱动轴周向的卡箍限定,保证驱动齿轮不会沿周向与驱动轴发生相对运动,另一方面驱动齿轮能够沿驱动轴的轴向滑动,保证驱动齿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运动。 (4)两拨叉杆分别位于驱动齿轮两侧,驱动齿轮可以在拨杆驱动下,沿驱动轴轴向运动。(5)套块可以限定拨杆的运动姿态,同时套块与拨叉杆可以将弹簧限定在其两者之间的拨杆上,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套块和拨叉杆上,保证拨杆不会过度的左右偏移,仅保证驱动齿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变换啮合的间距即可。(6)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时,停止机构限定住档杆,拨杆上靠近第一齿轮的弹簧被压缩,靠近第二齿轮的弹簧被拉伸,这样两个弹簧形成了驱动拨杆朝向第二齿轮运动的弹性势能,仅需要软绳拉动停止杆激发档杆脱离直角面束缚即可以使得拨杆迅速朝向第二齿轮一侧运动,并使得档杆被另一侧的停止机构束缚;然后在第二齿轮驱动反向旋转时,对称的另一侧机构反向重复上述运动动作,并不断循环。(7)两个停止机构的楔形面相对设置,这样档杆可以在朝向楔形面以较高速度运动时,档杆可以轻松从楔形面越过,被直角面挡住;在越过楔形面时,档杆会朝向停止杆轴向压动停止杆,使停止杆不会完全挡住档杆。(8)停止机构上的弹簧可以及时地将产生位移的停止杆复位。(9)交叉设置的软绳可以保证靠近第一齿轮的卷轮与靠近第二齿轮的停止机构联动,或靠近第二齿轮的卷轮与靠近第一齿轮的停止机构联动。(10)当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时,靠近第二齿轮一侧的卷轮便收紧其对应的软绳,当软绳绷紧到一定能程度后,软绳便将停止杆拉动,使得档杆脱离楔形头直角面的约束,此时拨杆上套设的弹簧便驱动拨杆的拨叉杆,拨叉杆将驱动齿轮向第二齿轮方向推动,并最终使驱动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使驱动轴反转;反之,驱动齿轮被推到第一齿轮方向并啮合。(11) 一个卷轮在卷绕软绳时,另一卷轮边退绕软绳,并且一直保持同步,保证一侧的软绳被收紧拉伸时,另一次软绳退绕出去,为拨杆运动提供余量,不会因为软绳束缚拨杆位移。(12)设有的引导环可以保持两个软绳之间的不会随意缠绕,同时同一根软绳不会太松垮。(13)两个拨叉杆之间的间距大于驱动齿轮的轴向长度,可以给驱动齿轮的运动提供反向运动的惯性缓冲。(14)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同轴,第二齿轮与传动齿轮嗤合,实现了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反向旋转。(15)软绳套穿在其对应一侧的拨杆上的弹簧的外端部,这样弹簧在被拉伸时,也会相应的辅助卷轮牵拉软绳,并拉动停止杆。(16)软绳通过牵拉环、第一环和第二环三者的引导形成垂直于拨杆的折向软绳部分,这样可以相对的固定拨杆不会形成自转,进而保证了拨叉杆不会以拨杆为圆心旋转,从而拨叉杆不会偏离会脱离驱动齿轮的端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牵拉环及套环与软绳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图中: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驱动齿轮,4、驱动轴,5、滑键,6、传动齿轮,7、拨杆,8、拨叉杆,9、套环,10、第一环,11、第二环,12、牵拉环,13、档杆,14、软绳,15、卷轮,16、引导环,17、套块,18、停止机构,19、停止杆,20、固定板,21、楔形头,22、楔形面,23、直角面,2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工进快退机构,包括:通过拨叉杆8衔接的驱动机构和拨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能够分别与第一齿轮1和第二齿轮2啮合的驱动齿轮3,驱动齿轮3滑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进快退机构,包括:通过拨叉杆衔接的驱动机构和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够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滑动设置在驱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的拨杆,所述拨杆上设置两拨叉杆,两拨叉杆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两端外侧,所述拨杆两端分别各套环连接一条软绳,两所述软绳的一端各卷绕连接在驱动轴上的各一个卷轮上,两所述软绳的另一端各连接一个停止机构,所述拨杆上设有的档杆能够衔接所述停止机构,拨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软绳穿过所述弹簧外侧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佳琨解后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