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平面热产生器的电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010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7:14
一种可携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包括至少一壳壁,且所述壳壁界定一第一内空间;一进气口,包括在所述壳壁中的一第一通道,以使气体得以进入所述第一内空间;一出气口,包括在所述壳壁中的一第二通道,以使气体得以离开所述壳体;一热产生器,流体性地位于所述进气口以及所述出气口之间;一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进气口附近;其中所使用的热产生单元具有更为简化的结构、平面的尺寸比例以及节省空间等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加热器。更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平面尺寸比例的热产生单元的可携式加热器。
技术介绍
多年来,可携式的空间加热器一直被使用来作为增加特定区域的温度的方法之一。相较于将整栋建筑物加热的方法而言,将热局限于使用者所处的区域的功能相对能够节省更多能源。现有的空间加热器一般是使用离心型的叶轮或者横式的叶轮来产生装置正常运作时所需的气流。为了确保气流在通过装置时能够确实地被加热,必须特定地或者小心地控制如气体流速与气体流量等气流的特性。此种现有的叶轮需要一定的轴向长度与直径,因此对具有最小厚度的装置的组成会造成阻碍。现有的空间加热器一般是将叶轮设置在加热元件附近,因此会进一步增加装置为了容纳加热元件与叶轮的所需厚度。另外,如马达安装结构、涡型壳体(供离心型叶轮使用)、导流构件与截流构建(供横式叶轮使用)等的额外结构也会进一步增加装置为了将叶轮设置在加热元件附近的配置的所需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缺点,下文将针对一种能够将空间加热器的厚度最小化的热产生单元进行说明。厚度的最小化对于制造商以及终端使用者而言都有许多优点。制造商可以制造具有较小深度的部件,即等同于能够使用更简单的塑料成型与金属压铸技术。更简单的制程技术更产生了将部件结合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的可能性,因而能够更进一步的减少制造与组装的成本。对于制造商来说,本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能够使用更多形状与尺寸的加热元件。在现有的空间加热器中,由于加热元件的位置是设置在叶轮的附近,加热元件的形状经常受到叶轮的形状与尺寸所规定。由于本技术将加热元件与叶轮的相对邻近关系解除,因此使得制造商能够在可携式加热器的设计中使用一般形状的加热元件。如此一来,装置的形状与尺寸可以由其价值与成本来决定,而不需因为叶轮的形状而受限于特定的需求。基于上述原因,制造商可以进一步的节省成本。本技术的再一优点在于,热产生单元的最小化深度可以让在现有技术中无法达成的新外观设计变为可能。此种能够与市场上现有的空间加热器产生区别的能力,对于制造商想要制造出能够让消费者注意到的新产品而言为独特的优点。对于终端使用者而言,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的空间加热器来说占有较少平面区域的功能齐全的空间加热器。此外,对于终端使用者而言的另一个优点在于,由于本技术给制造商带来了如上文中所述的优点,终端使用者可能可以花费相较于现有的空间加热器来说较低的成本。如上文中所述,相较于现有空间加热器的现有结构来说,在可携式加热器中降低热产生单元的厚度能够带来许多优点。【附图说明】该领域的技术人士在参照附图阅读下文中的详细说明后能够最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内容。在此需强调,根据普遍的作法,附图中的各个特征并未根据尺寸描绘。反之,为了清晰度,各个特征的尺寸被任意地扩展或缩减。附图包括了下列的图式: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平面尺寸比例的可携式加热器的一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右侧剖视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后侧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具有平面尺寸比例的可携式加热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图6为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局部后侧剖视图;以及图8为本技术的具有平面尺寸比例的可携式加热器的再一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图1到图8中标示有符号的特征:可携式电加热器100、壳体110、第一内空间112、后壳体114、前壳体116、进气口 120、出气口 130、出气口格栅136、控制件140、控制壳体142、控制按钮144、底座150、支柱152、振动马达154、振动机构156、热产生器160、涡型壳体161a、风管壳体161b、盖体162、叶轮163、加热元件164、元件固定件165、马达166、涡型进气埠170、涡型出气埠172、第二内空间173、第一气体流径302、第二气体流径304、第三气体流径306、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加热器500、离开涡型壳体的第一涡型出口埠的第二气体流径A 504a、离开涡型壳体的第一涡型出口埠的第二气体流径B 504b、壳体510、第一内空间512、进气口 520、第一出气口 530a、第二出气口 530b、第一出气口格栅536a、第一出气口格栅536b、底座550、热产生器560、祸型壳体561a、第一风管壳体561b、第二风管壳体561c、盖体562、叶轮563、第一加热元件564a、第二加热元件564b、第一元件固定件565a、第二元件固定件565b、马达566、涡型进气埠570、第一涡型出气埠572a、第二涡型出气埠572b、第二内空间573a、第三内空间573b、可携式加热器800、壳体810、第一内空间812、进气口 820、水平出气口 830、出气口格栅836、底座850、热产生器860、加热元件864、SHW代表涡型壳体的最大宽度、ro代表风管的最大前后深度,以及,PW代表风管的最大侧边宽度。图1所显示的为本技术的具有平面尺寸比例的可携式加热器100的一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壳体110是由高度尺寸H、宽度尺寸W以及深度尺寸D所界定。如图所示,尺寸D比尺寸Η或尺寸W都小。上述条件是藉由热产生器160的结构特性所达成。在一实施例中,尺寸D比尺寸W小了 50%。图2为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热产生器的所有元件皆经过结构上的设计,以将可携式加热器100的尺寸D最小化。图3为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沿着图1中的剖面3-3进行剖面后取得的右侧剖视图。如图所示,马达166大致位于叶轮163由叶轮163的轴向长度以及外直径所界定的结构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壳体110的平面尺寸比例,至少50%的马达166的轴向长度包含在上述由叶轮163所局限的结构之中。马达166的轴向长度所指的为马达166的护环167a与167b之间的长度,并不包含轴延伸超出马达结构的护环的部分。同样在图3中所示的为进气的第一气体流径302、离开涡型出口埠17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电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包括至少一壳壁,且所述壳壁界定一第一内空间;一进气口,包括在所述壳壁中的一第一通道,以使气体得以进入所述第一内空间;一出气口,包括在所述壳壁中的一第二通道,以使气体得以离开所述壳体;一热产生器,流体性地位于所述进气口以及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热产生器包括:一涡型壳体,包括:一涡型壁;一涡型进气埠;一涡型出气埠;一叶轮,大致位于所述涡型壳体内;一马达,包括一第一护环、一第二护环以及至少一轴,所述至少一轴延伸并且超过所述第一护环及/或所述第二护环,其中,所述轴将所述叶轮绕着大致为水平的一旋转轴线旋转;一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进气口附近;一风管,包括:至少一风管壁;其中,所述涡型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至少一风管壁为一体的结构;一第二内空间,至少由所述至少一风管壁的一部分所界定;一流体连结,由所述风管连接所述涡型出气口以及所述加热元件而形成;一第一气体流径,经由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一内空间,并且进入所述涡型进气埠;一第二气体流径,大致与所述第一气体流径垂直,其通过所述第二内空间并且从所述涡型出口埠离开;以及一第三气体流径,大致与所述第二气体流径垂直,其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出气口;其中,一加热气流沿着所述第三气体流径从所述壳体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凡仙蒂·莱尔朱鹏晖
申请(专利权)人:拉斯科控股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