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循环丛式钻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1910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逆循环丛式钻井。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空气罐部,其可装卸地结合在钻孔机的钻孔杆;和锤子套管部,其在所述空气罐部的下部结合有套管主体,所述套管主体具有进行滑动往复运动的锤子部;和钻头套管部,具有钻头水槽的钻头主体结合在所述套管主体的下部;以及空气逆流防止部,其设置在所述锤子部的上部和空气罐部之间。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钻孔过程中钻头套管的钻头水槽移动至下部并实现击打之后朝逆向回归的过程中,可以防止空气逆流,由此破碎的岩屑或沙土向外部排放的同时可以防止暂时性的排放停止的同时,与地基的种类无关,即使在滩涂或泥地等地方也能易于实现钻孔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逆循环丛式钻井,特别是,钻孔过程中钻头套管部钻头水槽(sink向下部移动并实现击打后,在逆向返回的过程中可以防止空气向空气罐部的内部逆流。
技术介绍
通常,在设置用于防止水流入的垂直隔水墙、加固松软地基或因地面沉降而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安全造成极大危险的情况下,设置阻断非卫生填埋场或废矿山等的污染的地下水的移动的屏蔽墙、列柱式地基改良施工等在地下构筑构造物或设施物时使用钻孔注浆装置、钻探装置、松软地基改良装置等的装备并首先利用基础作业在地下按规定的深度钻孔后,进行注浆施工。钻孔作业时,利用设置在注浆装置、钻探装置、松软地基改良装置等的钻孔装置并在地下进行钻孔,钻孔的地基为硬质的厚硬岩层或花岗岩层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中在钻孔装置的杆下端部安装空气锤子钻头,根据从常规的空气供给装置供给的高压压缩空气而空气锤子的锤子钻头朝垂直方向进行上下运动的同时根据杆的旋转而旋转的同时击打岩层并对地下的岩层进行钻孔。空气锤子设置为与将钻出的孔的直径类似的大小,并且仅朝垂直方向进行上下运动的同时击打地下的岩层,从而使其破碎,岩层破碎为一定大小以下或岩层成为腐蚀岩的情况下,不能进一步将岩层破碎得更碎,反而发生因空气锤子的垂直上下运动而破碎的岩层在地下更坚固地被巩固的现象,从而存在难以进行地下钻孔作业的问题。此外,在坚固地巩固的地基上施加难以承受的力并进行作业时,空气锤子前端部的磨耗增加,从而存在以下问题:缩短空气锤子的寿命并降低作业效率。并且,存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岩肩或沙土等难以排放的又另一个问题,与此同时,还存在排放时由于接触而部分摩擦增加因此使寿命缩短的又另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钻孔过程中使破碎的岩肩或沙土易于向外部排放时防止空气逆流并防止排放停止,通过其可以防止使岩层巩固,并且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防止摩擦或磨耗而可以更加延长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空气罐部100,其可装卸地结合在钻孔机的钻孔杆;和锤子套管部200,其在所述空气罐部100的下部结合有套管主体210,所述套管主体210具有进行滑动往复运动的锤子部220 ;和钻头套管部300,具有钻头水槽320的钻头主体310结合在所述套管主体210的下部;以及空气逆流防止部400,其设置在所述锤子部220的上部和空气罐部100之间。此外,所述空气罐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罐主体110,其上部和下部封闭的同时,内部为空的状态;和接合(joint)部120,其设置在所述空气罐主体110的上部;和进气口部130,其向作为所述接合部120的下部的空气罐主体110的内部设置;和出气口部140,其设置在所述空气罐主体110的下部;和第一排放管150,其设置为贯通所述空气罐主体110 ;和第一给水管160,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排放管150平行;以及第一空气排放管170,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排放管150平行。此外,所述接合部120,其特征在于,在接合体121的内部分别设置给水接合部121-1和排放接合部121-2以及空气排放接合部121-3,并且在所述接合体121的外部设置销接槽121-4。此外,所述空气罐主体110,其特征在于,设置为在内部形成有空气贯通孔181的隔板180得到加强肋(rib) 182支撑,并且所述第一排放管150和第一给水管160及第一空气排放管170贯通所述隔板180并得到支撑。此外,所述套管主体21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排放管211,其设置为贯通上下部为封闭的内部;第二给水管212,其设置为和所述第二排放管211平行;以及锤子导向器213,其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排放管211平行。此外,特征在于,所述锤子导向器213设置为中空型,并且利用加强法兰214固定所述第二排放管211和第二给水管212及锤子导向器213,所述锤子导向器213在下部设置卡住坎215。此外,所述锤子部220,其特征在于,包括:器皿套管(ware s leeve) 221,其具有中控形态;和加压头222,其通过螺丝式结合在所述器皿套管211的上部,具有空气流入流路222-1和空气排放流路222-2;刚性阀门223,其具有第一连通流路223-1和第二连通流路223-2,并通过螺丝式结合在器皿套管221的上部,所述第一连通流路223-1向所述加压头222的下部与空气流入流路222-1连通,所第二连通流路223-2与所述空气排放流路222-2连通;和内套筒224,其结合在所述刚性阀门223的外缘部和器皿套管221的内缘部之间;和活塞(piston) 225,其以在所述内套筒224的下部进行往复滑动的方式结合;以及轴承226,其结合在所述器皿套管211的下部。此外,所述钻头套管部300,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主体310,其在中央设置第三排放管311,在所述第三排放管311和外缘部之间分别设置钻头水槽导向孔312及第三给水管313 ;钻头安放槽314,其设置在所述钻头主体310的下部;和给水引导槽315,其向所述钻头主体310的外侧连接在第三给水管313 ;以及钻头凸起316,其设置在所述钻头主体310的外缘部。此外,所述钻头水槽320,其特征在于,水槽轴321和钻头325形成为一体,所述水槽轴321具有形成有轴槽322的击打头323,所述钻头325在所述水槽轴321的下部形成有凸起324,所述水槽轴321在外缘部设置键槽(spl ine) 321-1。此外,所述空气逆流防止部4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插入槽410,其以扩张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出气口部140的下部;和杆插入槽420,其向插入在所述头插入槽410的加压头222的上部设置;和杆440,其以弹簧430插入在所述杆插入槽420的状态插入;以及衬垫(packing) 450,其结合在所述杆440的上端。从而通过所述弹簧430的弹力使衬垫450紧贴在出气口部140。此外,所述杆插入槽420,其特征在于,在下部设置与空气排放流路222-2连接的连接流路421 ;所述杆440,其特征在于,在上端设置密封涨圈441。并且,所述空气罐部100和锤子套管部200及钻头套管部300分别通过位置决定紧固部500结合,所述位置决定紧固部500,其特征在于,位置决定销510结合在套管主体210上部和钻头主体310的上部,紧固外螺纹520向所述位置决定销510的外侧以向上部凸出的方式结合,在所述空气罐部100的空气罐主体110下部和套管主体210的下部分别设置形成有销插入槽530和螺纹贯通孔541的法兰540,防松螺母555结合在贯通所述螺纹贯通孔541并露出的紧固外螺纹5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钻孔过程中钻头水槽向下部移动并实现击打后在朝逆向恢复的过程中可以防止空气逆流,由此可以防止向外部排放破碎的岩肩或沙土时暂时停止排放的现象。此外,通过其能够持续实现钻孔作业,由此可以具有提高作业效率的效果。此外,通过其能够防止破碎的岩肩或沙土在钻孔的下部巩固,从而具有可持续实现钻孔作业的效果。并且,通过其在钻孔过程中防止根据破碎的岩肩或沙土的摩擦或磨耗,从而具有更加延长寿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逆循环丛式钻井的实施例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逆循环丛式钻井的纵向截面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逆循环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循环丛式钻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罐部(100),其可装卸地结合在钻孔机的钻孔杆;和锤子套管部(200),其在所述空气罐部(100)的下部结合有套管主体(210),所述套管主体(210)具有进行滑动往复运动的锤子部(220);和钻头套管部(300),具有钻头水槽(320)的钻头主体(310)结合在所述套管主体(210)的下部;以及空气逆流防止部(400),其设置在所述锤子部(220)的上部和空气罐部(10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卓韩泰坤
申请(专利权)人:爱姆之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