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粉状料输送装置领域。主要适用于高炉喷煤的煤粉输送。现有的高炉喷煤系统所采用的上引式仓式泵装置由振动漏斗、下料管、鼓形阀、钟阀、仓式泵、分气包、补气器构成。由于该装置支气管路的配置不合理,流化床选材不当,内部结构欠牢固,普遍存在输粉速度慢,输送耗气量高,操作周期长等弊端。如CD型仓式泵设有专用充压气路,运行中压力不稳定;流化床采用普通筛网和毛毡制做,易堵易损且布气不均匀;仓式泵内导料管的支撑结构不牢固,导料管在输粉时产生振动甚至脱落。另外与CD型仓式泵配套的上料系统也不尽合理,料口阀门口径小、下料漏斗无充气装置,致使落粉速度慢,操作周期长,影响了仓式泵的输送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粉速度快、输粉效率高、耗气量少,且结构稳定和操作周期短的高效仓式泵输粉装置。根据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高效仓式泵输粉装置除了含有下料漏斗、下料管、仓式泵、流化床、分气包、补气器、导料管、放散阀、输粉阀外,还增设了气室、环形风管、点式流化器、引射气管、上加强板、下加强板、井字架结构、孔板流量计、人孔、分气阀、蝶阀、软连接管和钟阀。以期提高输粉速度和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仓式泵输粉装置,包括下料漏斗(2)、下料管(27)、仓式泵(12)、流化床(20)、分气包(16)、补气器(26)、导料管(23)、放散阀(9)和输粉阀(24);所述的下料漏斗(2)上接粉料仓(1),下连下料管(27),下料管(27)的下端与仓式泵(12)相连,补气器(26)接在导料管(23)上,流化床(20)设在仓式泵(12)的下端,分气包(16)与总进气管(15)相连,导料管(23)设在仓式泵(12)内,上与粉料需用站相连,放散阀(9)与仓式泵(12)顶部相连,输粉阀(24)与导料管(23)相连;其特征是:[1]、该装置还包括气室(28)、环形风管(7)、点式流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正东,杨志泉,尹建威,张启文,阎敏英,林炳文,叶才彦,洪振远,付连春,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