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0126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除尘模块、紫外灯模块、风机驱动模块、控制器、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红外线接收模块、时钟模块、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执行模块,通过在除尘模块、紫外灯模块设置光耦器以及选频单元以及设置双向可控硅进行带载操作,满足了本设备的正常工作需求的前提下,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精度和抗扰性能,提高了在除尘模块和紫外线模块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精度,且能起到一个强弱电隔离的效果,提高了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利用自身产生的负离子对空气进行净化、除尘、除味、灭菌的环境优化电器,其与传统的空气净化机的不同之处是以负离子作为作用因子,主动出击捕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而传统的空气净化机是风机抽风,利用滤网过滤粉尘来净化空气,称为被动吸附过滤式的净化原理,需要定期更换滤网,而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则无需耗材。而小粒径负离子,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危害在于产生负离子的时候会产生臭氧这一衍生物,而当臭氧浓度超标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一般的空气净化器都会包括以下模块:1、除尘模块,用于消除空气中的粉尘;2、紫外灯模块,用于辅助杀菌,提高环境质量;3、风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风机工作;4、控制器,用于控制各个模块工作;5、显示模块,用于对空气质量等状况进行显示;6、按键模块,用于提供设定参数的按键;7、红外线接收模块,用于识别遥控信号;8、时钟模块,用于提供基准时钟信号;9、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气中灰尘的浓度。10、执行模块,用于带动负离子发生器、加湿器等执行设备工作。但是目前在除尘模块以及紫外灯模块的设置中,其由于驱动信号为220V信号,而控制信号为3V-15V直流信号,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增加其信号传输精度,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尚其隔尚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性能高的紫外线模块和除尘模块的一种空气净化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除尘模块、紫外灯模块、风机驱动模块、控制器、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红外线接收模块、时钟模块、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执行模块,除尘模块包括一第一光耦器,其第一引脚与电源高电平之间接有第一下拉电阻,其第二引脚接收用于触发除尘器工作的触发信号,其第三引脚接有第一分压电阻,其第四引脚接有第二分压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之间耦接有用于控制除尘器工作的第一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接于第一光耦器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并联设置有第一频选单元,所述第一频选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频选电阻和第一频选电容,用于抑制外部交流电源输入;紫外灯模块包括一第二光耦器,其第一引脚与电源高电平之间接有第二下拉电阻,其第二引脚接收用于触发紫外灯工作触发信号,其第三引脚接有第三分压电阻,其第四引脚接有第四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之间耦接有用于控制紫外灯工作的第二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接于第二光耦器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并联设置有第二频选单元,所述第二频选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频选电阻和第二频选电容,用于抑制外部交流电源输入。本技术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机驱动模块还包括风压监测部,用于监测风压,所述风压监测部包括风压传感器,所述风压传感器的信号引脚接有第四光耦器,所述第四光耦器的第三引脚用于发送风压信号。本技术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包括灰尘检测部,所述灰尘检测部包括灰尘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灰尘浓度;放大器,其正输入端与灰尘传感器的输出端耦接有串联设置的第一增益电阻和第二增益电阻,其负输入端与灰尘传感器的接地引脚耦接有第三增益电阻,其输出端与负输入端之间耦接有第四增益电阻;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地端之间耦接有稳压管,所述第一增益电阻与第二增益电阻耦接的节点与地端之间耦接有增益稳压电容,其输出端用于输出放大后的输出信号至控制器中进行反馈调节。本技术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还包括甲烷检测部,用于检测甲烷浓度。本技术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包括一 DHT11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度和湿度信号,并通过一数据引脚发送至控制器。本技术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光耦器和第二光耦器的型号均设置为3083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满足了本设备的正常工作需求的前提下,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精度和抗扰性能,提高了在除尘模块和紫外线模块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精度,且能起到一个强弱电隔离的效果,提高了实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除尘模块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紫外线模块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风压检测部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风机供电部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风机驱动部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控制模块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控制模块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显示模块电路图;图9为本技术红外线接收模块电路图;图10为本技术温湿度检测模块电路图;图11为本技术按键模块电路图;图12为本技术时钟模块电路图;图13为本技术告警模块电路图;图14为本技术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电路图;图15为本技术执行模块电路图;图16为本技术甲烷检测部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5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所示,除尘模块包括一第一光耦器U3,第一引脚与电源高电平之间接有第一下拉电阻,其第二引脚接收触发信号,其第三引脚接有第一分压电阻R32,其第四引脚接有第二分压电阻R33,第一分压电阻R32和第二分压电阻R33之间耦接有第一双向可控硅Q12,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Q12的控制极接于第一光耦器U3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Q12并联设置有第一频选单元,所述第一频选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频选电阻R34和第一频选电容C20,用于抑制外部交流电源输入。当控制器中输入使能信号时,控制第一光耦器U3导通,第一光耦器U3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相当于短路,这样由第一分压电阻R32和第二分压电阻R33将外部交流电源分压,使得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形成触发电流,双向可控硅导通,短路第一频选单元,而当外部交流电源输入减小时,第一频选单元能起到一个补偿的作用,防止信号跳变,相比于仅仅采用光耦或可控硅作为开关元件,使得信号传输精度更好,同时可以增加其带载补偿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拉电阻阻值优选为330欧姆,第一光親器U3选为3083,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32设置为510欧姆,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33设置为470欧姆,所述双向可控硅设置为T142,所述第一频选电阻R34选为100欧姆,所述第二频选电容选为223uF。参照图2所示,紫外灯模块包括一第二光耦器U4,第一引脚与电源高电平之间接有第二下拉电阻R35,其第二引脚接收触发信号,其第三引脚接有第三分压电阻R36,其第四引脚接有第四分压电阻R37,第三分压电阻R36和第二分压电阻R33之间耦接有第二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接于第二光耦器U4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Q13并联设置有第二频选单元,所述第二频选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频选电阻和第二频选电容,用于抑制外部交流电源输入。当控制器中输入使能信号时,控制第二光耦器U4导通,第二光耦器U4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相当于短路,这样由第一分压电阻R32和第二分压电阻R33将外部交流电源分压,使得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形成触发电流,双向可控硅导通,短路第一频选单元,而当外部交流电源输入减小时,第二频选单元能起到一个补偿的作用,防止信号跳变,相比于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除尘模块、紫外灯模块、风机驱动模块、控制器、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红外线接收模块、时钟模块、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执行模块,其特征在于:除尘模块包括一第一光耦器,其第一引脚与电源高电平之间接有第一下拉电阻,其第二引脚接收用于触发除尘器工作的触发信号,其第三引脚接有第一分压电阻,其第四引脚接有第二分压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之间耦接有用于控制除尘器工作的第一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接于第一光耦器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并联设置有第一频选单元,所述第一频选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频选电阻和第一频选电容,用于抑制外部交流电源输入;紫外灯模块包括一第二光耦器,其第一引脚与电源高电平之间接有第二下拉电阻,其第二引脚接收用于触发紫外灯工作触发信号,其第三引脚接有第三分压电阻,其第四引脚接有第四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之间耦接有用于控制紫外灯工作的第二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接于第二光耦器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并联设置有第二频选单元,所述第二频选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频选电阻和第二频选电容,用于抑制外部交流电源输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雨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泰瑞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