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内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104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紧急抢救时快速建立液体复苏通道的骨内输液器,一种骨内输液器,包括套管,套管上设有手持柄,套管上端为底座,套管的内腔容纳有由穿刺针芯、空心输液针套接的组合式输液针,其特征在于,套管内设有旋转弹簧,旋转弹簧一端固定于底座,另一端固定在与穿刺针芯尾端上部相连的限位连接件上;手持柄内设有与套管内腔相通的滑道,滑道上卡接限位件,旋转弹簧被旋转压缩后,限位件借助滑道卡住限位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原有冲击式进针方式为旋转弹射方式,对穿刺部位冲击能量小,不易造成骨折;同时骨内输液针头端预设螺纹,降低了输液针穿刺部位渗液、输液针滑脱等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用于紧急抢救时快速建立液体复苏通道的骨内输液器
技术介绍
临床上进行紧急抢救时所采用的液体复苏或输入药物的途径主要有静脉、动脉和骨内三种方式,其中骨内输液主要用于紧急状态为重病人的抢救,如呼吸心跳骤停、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重度脱水、婴幼儿严重脱水等患者,这类患者由于大量的失血失液导致静脉塌陷而无法快速、有效地建立血管急救通道;此外,在严重水肿、严重烧伤、威胁生命的癫痫发作、晃动的救护车或直升机、光线暗淡等操作困难的情况下,骨内输液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有效地优势,能及时建立起输液通道,并应用抢救药物甚至输注血浆、浓缩血细胞等,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目前,已运用于临床的便携式骨内输液器多采用冲击式进针方式。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198298A”、申请号“201110043455.8”、名称为“骨髓腔内输液急救装置”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髓腔内输液急救装置,包括底座、穿刺针、弹射主筒、弹射装置、芯轴、上盖和后手柄,弹射装置位于弹射主筒内,弹射装置包括推力簧、推力轴、钢珠锁结构,推力轴为实心体,下部有一凹孔,内置磁性连接器,推力轴与穿刺针通过磁性连接器连接,推力轴上部有一凹坑,芯轴的下部可置于推力轴上部的凹孔内。该专利技术通过弹簧机械动力将骨内输液针扎入骨髓内的方法解决了快速建立输液通道的问题,使用方便、快捷,但是这种装置在实际运用中容易造成穿刺部位剧烈疼痛、穿刺部位骨折甚至输液针断裂等问题,且输液针与骨质界面咬合不紧密可造成渗液以及输液针滑动、脱出等现象,严重时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中国专利公开号为“ CN201073504Y”、申请号为“ 200720026875.4 ”、名称为“骨内输液器”的技术也公开了一种骨内输液器,包括穿刺针和手柄,穿刺针通过枕头部分与手柄上接口连接固定,穿刺针由针管和针芯组成,针管外壁上设有螺纹。该技术解决了输液针易滑动、脱出的问题,但是由于输液针仍然是冲击方式,因此穿刺部位骨折更易发生,不能使螺纹结构达到较优的效果。临床急需一种可以防止穿刺部位骨折同时防止输液针滑动、脱出的骨内输液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实用、不仅能防止穿刺部位骨折同时避免输液针滑脱的骨内输液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骨内输液器,包括套管,套管上设有手持柄,套管上端为底座,套管的内腔容纳有由穿刺针芯、空心输液针套接的组合式输液针,骨内输液器还包括旋转弹簧、锁紧装置和弹射装置;旋转弹簧一端固定于底座,另一端固定在与穿刺针芯尾端上部相连的限位连接件上;锁紧装置包括“凸”字形限位件、容纳限位件滑动的滑道以及限位连接件,滑道设置在手持柄内腔中滑道与套管内部相通,限位连接件外围有凸起,限位件卡在限位连接件相邻的凸起中,旋转弹負'被旋转压缩后,限位件卡在限位连接件相邻的凸起中;弹射装置包括按压板、按压阻力弹簧、限位阻力弹簧和拨片,按压阻力弹簧一端抵压于底座,另一端固定于按压板;拨片与按压板固定,穿过底座置于套管内腔,拨片悬空一端倾斜;滑道内部设有限位阻力弹簧,抵压限位件。旋转弹簧初始状态为压缩扭转,通过锁紧装置对旋转弹簧进行限位,锁紧装置包括限位件、限位连接件和滑道。滑道用于限定限位件的自由度,所述滑道的形状根据限位件形状而定,主要容纳限位件在其中移动。手持柄内为空腔,空腔有容纳“凸”字形限位件滑动的滑道;所述的限位连接件外围有凸起,旋转弹簧被旋转压缩后,限位件卡在限位连接件相邻的凸起中,一旦抽离限位件,弹簧会释放弹性势能,带动组合式输液针弹出实现穿刺针旋转穿刺的效果,防止穿刺部位骨折。穿刺成功后,拉开套在外部的穿刺针芯,可对空心输液针进行输液操作。骨内输液器的弹射装置包括按压板、按压阻力弹簧、限位阻力弹簧和拨片,按压阻力弹簧一端抵压于底座,另一端固定于按压板;拨片与按压板固定,穿过底座置于套管内腔,拨片悬空一端倾斜;滑道内部设有限位阻力弹簧,抵压限位件。这种方式,手持柄两侧是封闭的,“凸”字形限位件置于手持柄内腔,限位件抵压限位阻力弹簧,用以增加锁紧力,使限位连接件更加难以移动。通过向下压按压板,带动拨片向下移动,倾斜部分碰触限位件后向外拨离,限位连接件脱离限位件的限制后启动旋转弹簧的弹射。弹射装置主要用于控制锁紧装置,能够更加简便而有效控制旋转弹簧弹射,避免造成手动抽离限位件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所述的限位件、滑道、拨片可为两组相对于套管中轴对称分布,也可仅为一组分布在一侧。所述的旋转弹簧为扭簧,在整体上既可以储存切边产生的弹性势能,又可以储存扭转变形产生的弹性势能。扭簧可购置于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优选的,所述的骨内输液器上还包括可调节的限深阀,限深阀由调节器、挡板和卡扣组成,套管侧壁上有导槽,挡板设置于套管内部,与外部调节器穿过导槽卡接,卡扣与调节器连接,限制调节器位置。限深阀主要用于预先限定穿刺针穿刺深度,限深阀的结构采用类似美工刀刀柄滑动槽的设计。调节器与挡板卡接可拆卸是为了在穿刺成功后可以拆卸挡板以方便拆卸穿刺针芯。优选的,所述的套管分为上套管和下套管两部分,上套管与下套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的手持柄设置在上套管上,上套管内部容纳组合式输液针及旋转弹簧;所述的导槽设置在下套管上,下套管容纳限深阀。套管分为两段后,限深阀可做成不拆卸,较为稳固,穿刺成功后,可供过脱离上、下套管对组合式输液针进行拆卸;同时,脱离的下套管还有辅助固定输液针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的空心输液针头端有外螺纹。空心输液针头端的外螺纹可使得在穿刺成功后空心输液针更加稳固不易脱落。优选的,套管表面有刻度标记以用于不同穿刺部位。所述的穿刺针芯尾端与输液针尾端之间的连接关系可用螺纹等常用连接方式。优选的,所述的穿刺针芯尾端为内花键结构,空心输液针尾端为外花键结构,两者通过内外花键配合连接。采用内外花键结构的目的在于避免螺纹结构在穿刺过程中由于同轴旋转而造成输液针和穿刺针之间咬合过于紧密,从而导致输液针和穿刺针分离困难。优选的,所述的组合式输液针中穿刺针芯头端较空心输液针头端长出3-5_,以利于穿刺针头端穿刺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骨面。优选的,骨内输液器还有保护盖起到防止污染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芯套接在空心输液针中置于套管内部,旋转弹簧一端固定在套管底座,另一端固定在与组合式输液针连接的限位连接件上。旋转弹簧的初始状态为最大旋转压缩状,同时储存切边和扭变产生的旋转弹簧。限位件借助滑道卡进限位连接件,当抽离限位件时,旋转弹簧释放储备的压缩旋转势能,以旋转方式弹射输液针。本专利技术改变原有冲击式进针方式,对穿刺部位冲击能量小,不易造成骨折;限位件采用“凸”形的滑块,卡在手持柄内腔的滑道中,不但节省空间而且能够达到较佳地锁紧效果;弹射装置可以方便控制锁紧装置的抽离,限位阀可以预设输液针的弹出深度;套管分管式设计不但有利于穿刺成功组合式输液针的拆卸,同时下套管也能作为后续稳定空心输液针的固定部件;骨内输液针头端预设螺纹,降低了输液针穿刺部位渗液、输液针滑脱等现象的发生。由于骨内输液器为旋转行进,在行进过程中空心输液针易于与骨质界面切割形成螺纹咬合,因此可以达到减少穿刺部位冲击能量的同时使螺纹咬合发挥较佳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防止穿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内输液器,包括套管(2),套管(2)上设有手持柄(23),套管(2)上端为底座(24),套管(2)的内腔容纳有由穿刺针芯(31)、空心输液针(32)套接的组合式输液针(3),其特征在于:骨内输液器还包括旋转弹簧(4)、锁紧装置和弹射装置;旋转弹簧(4)一端固定于底座(24),另一端固定在与穿刺针芯尾端(311)上部相连的限位连接件(53)上;锁紧装置包括“凸”字形限位件(51)、容纳限位件(51)滑动的滑道(52)以及限位连接件(53),滑道(52)设置在手持柄(23)内腔中滑道(52)与套管(2)内部相通,限位连接件(53)外围有凸起,限位件(51)卡在限位连接件(53)相邻的凸起中,旋转弹簧(4)被旋转压缩后,限位件(51)卡在限位连接件(53)相邻的凸起中;弹射装置包括按压板(61)、按压阻力弹簧(62)、限位阻力弹簧(63)和拨片(64),按压阻力弹簧(62)一端抵压于底座(24),另一端固定于按压板(61);拨片(64)与按压板(61)固定,穿过底座(24)置于套管(2)内腔,拨片(64)悬空一端倾斜;滑道(53)内部设有限位阻力弹簧(63),抵压限位件(5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宝庆黄淦苏佳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