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频点移动终端身份感知并监控语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8014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7 22:45
一种双频点移动终端身份感知并监控语音的方法,由用户管理模块、感知数据库模块、GSM协议解析模块、身份感知模块、语音监听模块、频点变换模块及GSM语音终端模块,7个模块组成系统启动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电监管设备接入;GSM协议解析模块获得到手机IMSI,向感知数据库模块查询;若无对应MSISDN,则开始身份感知:GSM协议解析模块将IMSI传给身份感知模块,身份感知模块控制主叫终端呼叫被叫终端,被叫终端获得MSISDN,存入感知数据库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控制GSM语音终端模块锁定监控目标,开始语音监听。本发明专利技术目标为设计一种对GSM网络进行双频点身份感知并监控语音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适用于GSM (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1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下的移动终端,属于无线通信安全领域。
技术介绍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能够随时、随处向任何人提供高速可靠的通信手段是未来通信行业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移动通信应运而生。GSM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亿人正在使用GSM电话。GSM标准的无处不在使得在移动电话运营商之间签署〃漫游协定〃后用户的国际漫游变得很平常。随着手机更多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手机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使用手机作为自己的犯罪道具。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移动电话作为反动言论的宣传渠道。犯罪分子之间也经常使用手机进行联络。公安局以及国家安全局等安全机构急需一种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感知犯罪分子身份,同时对犯罪分子通话内容进行监控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安全机构可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警用接口对犯罪分子进行身份查询以及语音的监控。但是对运营商数据库频繁地查询会使得运营商负担成本开销过大。并且现在犯罪分子可以通过GSM无线接口进行攻击以及身份伪冒,使得运营商的监控更加困难,因此传统的运营商合作方式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安全要求。并且,国内的GSM网络通信市场同属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所有,每个运营商拥有各自的GSM网段。如果想对一个地区的所有移动终端进行身份感知和语音监控,需要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个网段内各监控一个频点,进行双频点身份感知以及语音监控,这个方法是传统运营商无法提供的。鉴于此,建立一种可独立于运营商,同时又能实现GSM网络双频点移动终端身份感知并监控语音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移动终端的业务中,最常规的是来电查询、通话以及短信。根据这些常规业务,分别可以进行移动终端身份感知、语音监控。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包括存储在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里面的IMSI号和手机的IMEI (Internat1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号,以及 SIM 卡在初次入网时由网络运营商分配的MSISDN号。其中,在《A GSM/UMTS Selective JammingSystem》一文中提到过使用一个安全监管基站在一个频点上向一个覆盖范围以内的手机用户的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信道上广播用户消息,触发用户手机执行小区重选机制,引导用户手机挂入安全监管基站同时发送身份识别信令信息获取手机的頂SI/1MEI号。但是该文所提出的技术虽然可以获得在通信流程中经常使用的作为身份信息的IMSI/1MEI号,却无法获得在日常实际中作为电话号码使用的MSISDN号。专利号为201210039485.6的专利技术则提出一种在GSM网络下对用户手机身份信息监控的装置和方法。对于已知运营商网段的手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MSISDN号。该专利有一定实用性,但是只能针对单一频点进行监控。由于目前GSM网络被授权给移动和联通两个运营商,所以该专利无法在同一时间监控两个无线频点,从而实现对该地域范围内手机身份信息进行完全的实时监控。对于GSM网络中语音业务进行监控,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进行过研究。主要的监控手段分为信源监控以及信道监控。信源监控按照监控工具分为软件监控和硬件监控。软件监控具体方式:在手机上安装软件,并且通过特殊设置让软件不被使用者发现。当手机使用者拨打某个号码时开启监控程序,监控者可以获得使用者的通话内容。当手机待机时可以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硬件监控具体方式:在被监控手机内装一个硬币大小的窃听器,根据被监控手机距离的远近,监控效果也不同。信道监控代表是国外一些公司生产的一些大型移动通讯监控系统,能够监控并解码周围手机的通话内容,截取关键的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数字。以上这些监控方法虽然都能起到监控效果,但是都有明显的缺点。软件监控需要针对特殊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且软件本身是作为木马存在的,容易被发现。硬件监控需要直接和被监控手机进行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实施过程困难。而大型移动通讯监控系统因为本身会释放出强大的信号功率,很容易被发现,无法对自身进行隐藏,并且自身成本很高,专业性强,主要是专门的安全部门使用,不适合一般的机构和个人。专利申请号为201210532581.4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式语音监控系统,通过在一个场所内放置多个拾音器,根据和声源基本等距的若干个拾音器得到的波形进行相位分析,提取出接近的波形来获得监控语音。该专利技术本质上属于从信源开始监控的专利技术,需要拾音器长期尽可能接近手机的使用者才能取得高质量的连续语音波形。如果目标不停移动那么拾音器很难做到同时近距离基本等距,所得到的语音波形不稳定,后期处理无法很好地恢复声源处的语音。专利号为201210098437.4公布了一种监管移动终端短消息的方法,该专利技术主要提出并实现对移动终端短消息的监管方法,属于同一领域内不同的安全方向。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00433.1的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用通信终端进行语音监控。经该专利技术改造过的手机可以输入相应的MSI号或者MSISDN号,选择当这些号码呼入时进行监控,然后根据呼入的语音选择录音、秘书回复等功能。该专利技术实际使用场景是手机使用者知情,并且同意给手机本身进行改造的情况下,提供给手机使用者的一种自动应答工具,不是单纯的监控工具,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方便实现。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36210.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语音监控方法及装置,技术方案包括一种语音监控方法:接收并保存来自监控设备的监控语音;向所述监控设备返回所述监控语音,以使所述监控设备进行语音监控。该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语音监控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保存来自监控设备的监控语音;响应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监控语音后,向所述监控设备返回所述监控语音,以使所述监控设备进行语音监控。该专利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源监听的装置,依赖于监控设备提取的语音波形的准确,需要监控设备长时间近距离监控声音来源,对于正在移动的手机监控能力弱,想要提取出清晰的语音波形难度大。专利号201210038932.6的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利用安全监管基站获取移动终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提取目标用户的通话内容,并将双方通话语音存储,从而对移动终端的语音进行监控的装置。然而,该专利技术仅针对一个频点设计,对于一个地区同时存在多个频点的GSM网络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能够对一定地区范围内GSM网络中移动、联通两个频点的移动终端进行身份感知并监控语音的方法,属于无线通信安全领域。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可独立于网络运营商,获取在感知范围内所有频点下手机的MSI号码以及MSISDN号码,并可以随意锁定移动终端,实时监控该移动终端的语音通话内容。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对无线电监管设备功率覆盖范围内移动、联通两个运营商频点下的移动终端进行身份感知并监控语音的方法。主要包含了七个部分:用户管理模块、感知数据库模块、GSM协议解析模块、身份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频点移动终端身份感知并监控语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用户管理模块(1)、感知数据库模块(2)、GSM协议解析模块(3)、身份感知模块(4)、语音监听模块(5)、频点变换模块(6)以及GSM语音终端模块(7)共7个模块组成,其中,用户管理模块(1)用于系统总体控制;在启动系统后,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频点无线电监管设备(10)或联通无线电监管设备(11)接入系统;GSM协议解析模块(3)通过协议解析得到移动终端的IMSI号码,然后向感知数据库模块(2)进行查询;如果感知数据库模块(2)中没有对应的MSISDN号码,就开启身份感知流程阶段:GSM协议解析模块(3)将IMSI号传递给身份感知模块(4),身份感知模块(4)控制移动频点主叫终端(8)或联通频点主叫终端(9)开始身份感知流程阶段,对被叫终端(12)进行主叫,然后通过被叫终端(12)获得MSISDN号码,存入感知数据库模块(2);同时,用户管理模块(1)控制GSM语音终端模块(7)对被监控的用户进行锁定,开启语音监听流程;在该阶段中,监控目标手机一旦进行语音通话,就被语音监听模块(5)进行记录,从而实现语音监控,以上系统中,移动频点主叫终端(8)、联通频点主叫终端(9)、移动频点无线电监管模块(10)、联通频点无线电监管模块(11)、被叫终端(12)均采用已有设备,故不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本系统可独立于网络运营商单独运行,可以实现对移动、联通两个GSM网段同时进行身份感知和实时语音监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睿秦雨牟学恺刘梦雅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