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7240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3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靠枕本体,呈三棱柱形,靠近使用者腰部的一侧形成弧度,贴合人体腰部曲线的形状,同一条棱的两个对应的侧面具有:靠枕粘合部;腰带,穿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腰部,两端固定在所述靠枕本体上;护肘,穿戴在使用者的肘部,具有护肘粘合部;以及肩带,穿戴在使用者的未穿戴护肘的一侧肩部,与护肘相连接,其中,靠枕粘合部的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护肘粘合部粘合在靠枕本体另一侧的靠枕粘合部,使用者的肘部被放入护肘中,肩带被绕过对侧肩部,吊住肘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肩部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
技术介绍
由于肩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临床上对于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后复位,肩部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稳定性骨折或复位后的骨折,骨折内固定等损伤的术前术后处理通常需要维持正确的体位摆放。比较理想的选择之一是使用肩外展支架或肩外展枕以维持肩外展位,和肩部绷带或石膏相比既轻便透气,又可防止肩关节僵化。另有一部分患者同样有肩外旋的临床体位摆放需要,目标肌群涉及胸肌、棘上肌、棘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等。目前的肩外旋枕头不能同时兼顾满足不同患者肩部不同角度体位摆放的需要,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构简单,穿戴方便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本技术提供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靠枕本体,呈三棱柱形,靠近使用者腰部的一侧形成弧度,贴合人体腰部曲线的形状,同一条棱的两个对应的侧面具有:靠枕粘合部;腰带,穿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腰部,两端固定在所述靠枕本体上;护肘,穿戴在使用者的肘部,具有护肘粘合部;以及肩带,穿戴在使用者的未穿戴护肘的一侧肩部,与护肘相连接,其中,靠枕粘合部的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护肘粘合部粘合在靠枕本体另一侧的靠枕粘合部,使用者的肘部被放入护肘中,肩带被绕过对侧肩部,吊住財部。本技术提供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康复球,抓握在使用者的被吊起肘部一侧的手中。本技术提供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具有:附加靠枕,数量为两个,呈三棱柱形,同一条棱的两个对应的侧面具有:附加粘合部,两个附加靠枕侧面与靠枕本体侧面通过靠枕粘合部和附加粘合部依次粘合在一起。本技术提供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预定角度为15度。本技术提供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靠枕粘合部、附加粘合部、护肘粘合部为魔术贴。本技术提供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靠枕本体的长为40厘米,靠枕本体的高为20厘米。本技术提供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附加靠枕的长为40厘米,附加靠枕的高为20厘米。本技术提供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腰带,具有:腰带调节固定扣,设置在腰带上。本技术提供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肩带,具有:肩带调节固定扣,设置在肩带上。技术作用和效果根据本技术所涉及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通过腰带肩带固定靠枕本体和护肘,固定带将手肘牢固地固定住,肩带吊起手肘,该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结构简单,质量轻、佩戴方便、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靠枕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所涉及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作详细的描述。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靠枕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具有:靠枕本体1、附加靠枕2、腰带3、护肘4、肩带5和康复球6。靠枕本体1,呈三棱柱形,靠近使用者腰部的一侧形成弧度,与使用者腰部形状相贴合,两个外侧面具有:靠枕粘合部1-1。靠枕粘合部1-1和腰带3 —侧之间的夹角为15度。靠枕本体1的长为40厘米,高为20厘米。附加靠枕2的数量为两个,呈三棱柱形,同一条棱的两个对应的侧面具附加粘合部2-1。附加粘合部2-1的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5度。当靠枕本体1和一个附加靠枕2通过靠枕粘合部1-1和附加粘合部2-1粘合在一起时,夹角变为30度。当靠枕本体1和两个附加靠枕2通过靠枕粘合部1-1和附加粘合部2-1粘合在一起时,夹角变为45度。附加靠枕2的长为40厘米,高为20厘米。腰带3穿戴在使用者的腰部,两端与靠枕主体1相固定,具有调节固定扣3-1。调节固定扣3-1固定在腰带上,闭合调节固定扣3-1,腰带3穿戴在使用者身上后,通过调节调节固定扣3-1,改变腰带3的长度。护肘4穿戴在使用者的肘部,具有护肘粘合部和固定带4-1。护肘粘合部设置在护肘4的两侧,通过护肘粘合部与靠枕粘合部1-1把护肘4粘合在需要使用护肘4的一侧。固定带4-1固定在护肘4上靠近肘部位置。当手肘放入护肘内后,通过固定带4-1固定。肩带5穿戴在使用者的未穿戴护肘4的一侧肩部,与护肘4固定,具有调节固定扣5-1。调节固定扣5-1固定在肩带上,闭合调节固定扣5-1,将肩带穿戴在使用者身上后,通过调节调节固定扣5-1,改变肩带的长度。腰带3粘通过调节固定扣3-1改变长度,通过增加附加靠枕2增加角度。护肘2粘合部粘合在靠枕本体1的靠枕粘合部1-1,使用者的肘部被放入护肘4中,固定带4-1固定肘部,肩带5被绕过对侧肩部,吊住肘部。靠枕粘合部1-1、附加粘合部2-1和护肘粘合部均采用魔术贴。康复球6抓握在使用者的被吊起肘部一侧的手中。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通过腰带肩带固定靠枕本体和护肘,固定带将手肘牢固地固定住,肩带吊起手肘,并通过附加靠枕来调节所需要的角度,该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结构简单,质量轻、佩戴方便、制作成本低。上述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靠枕本体,呈三棱柱形,靠近使用者腰部的一侧形成弧度,贴合人体腰部曲线的形状,同一条棱的侧面具有:靠枕粘合部; 腰带,穿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腰部,两端固定在所述靠枕本体上; 护肘,穿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肘部,具有护肘粘合部;以及 肩带,穿戴在所述使用者的未穿戴所述护肘的一侧肩部,与所述护肘相连接, 其中,所述靠枕本体的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 所述护肘粘合部粘合在所述靠枕本体另一侧的所述靠枕粘合部,所述使用者的肘部被放入所述护肘中,所述肩带被绕过对侧所述肩部,吊住所述肘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康复球,抓握在所述使用者的被吊起所述肘部一侧的手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附加靠枕,数量为两个,呈三棱柱形,同一条棱的两个对应的侧面具有:附加粘合部,所述两个附加靠枕侧面与所述靠枕本体侧面通过所述靠枕粘合部和所述附加粘合部依次粘合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预定角度为15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靠枕粘合部、所述附加粘合部、所述护肘粘合部为魔术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靠枕本体的长为40厘米, 所述靠枕本体的高为20厘米。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附加靠枕的长为40厘米, 所述附加靠枕的高为20厘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腰带,具有: 腰带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靠枕本体,呈三棱柱形,靠近使用者腰部的一侧形成弧度,贴合人体腰部曲线的形状,同一条棱的侧面具有:靠枕粘合部;腰带,穿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腰部,两端固定在所述靠枕本体上;护肘,穿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肘部,具有护肘粘合部;以及肩带,穿戴在所述使用者的未穿戴所述护肘的一侧肩部,与所述护肘相连接,其中,所述靠枕本体的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所述护肘粘合部粘合在所述靠枕本体另一侧的所述靠枕粘合部,所述使用者的肘部被放入所述护肘中,所述肩带被绕过对侧所述肩部,吊住所述肘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秀江汪滋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