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莒专利>正文

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16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其步骤包括(a)提供一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b)提供一高架吊车,其是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之间,(c)提供多个存放单位,是被存放在各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上,且各该多个存放单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货物,(d)提供多个配货装置,(e)设置一第一及第二分货区,其分别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下方,而该高架吊车即将各该多个存放单位移至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以及(f)提供多个作业员,是作业于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而将该待分配货物自该存放单位取出,且将该待分配货物置入该多个配货装置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2)
技术介绍
一般的物流中心均利用一自动仓储(AS/RS)系统,其进出货量相当大,且具有节省存货空间及库存管理方便的特色,并设有一分货区来分配货物,进而将分配好的货物送到各大卖场。请参阅图1及图2,可见一自动仓储(AS/RS)系统的一排储位架10,其长度L可达100M,高度H则有20,30或40M的不同,而宽度W可为单格1.3M或双拉(Double Reach)2.6M等两种情况。该系统正常的作业程序为1.货物送进AS/RS系统的保管区,2.保存一段时间,3.取一板流通加工,4.将剩下的货送回到AS/RS系统,以及5.进行出货作业。其中程序3.是利用AS/RS系统的一高架吊车(即取料车,图中未示出),即可由AS/RS的储位架10上的任一位置(例如最远处的一高格位11)的货物,移动放入任一位置(例如前面最接近地面的一低格位12),再由位于外送区20的拖板车(叉车)搬运到分货区21,以利于进行流通加工,其加工作业方法包括在分货区的播种式拣货作业(详见图3),以及摘取式拣货作业两种。再由图3即可看出一单品批次拣货总量SS是由二区段拣货总量PS所合成,当一作业员推着一配货笼车AC前进时,便同时依照一电子标签ET所显示的拣货数量/订单号码将一包装纸箱PB内的一待分配货物31依序拣选到配货笼车AC内。当作业员分货完成时,便将配货笼车AC上的拣货单位30置于区段拣货总量PS处,再汇整成单品批次拣货总量SS,如非即时出货则须再被转运到集货区22,等候载货卡车来运送到大卖场去贩卖,且出货单位的型态大致上分有1.栈板,2.箱,以及3.单品等三种型式。由于叉车为一取料车而具有时间限制(1cyc/1min),其在外送区20及分货区21间不断地来回动作,当出货量大时很容易就形成作业的瓶颈,不仅拥塞甚至会有整个动线卡住而无法动弹作业的情况,以致于对仓库的周转率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另外,当货品分配完成而未能立即出货时,必须先暂时安置在码头的集货区22,难免又会受到集货区空间大小的限制。由此可知先前技术的主要问题点在于1.订单必须即时,以免集货区的暂存空间不敷使用,以及2.无法预定生产排程,以配合大量订单的需求,如此的作业模式实在很不理想。(3)
技术实现思路
如何改善上述问题,使分货区与集货区的作业更加方便,而不需拖板车经常往返于自动仓储系统与分货区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以有效克服先前作业模式的缺失并使得分货区的作业可以大幅提升其分货效率,因而大量节省分配货物所需的时间。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其步骤包括(a)提供一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b)提供一高架吊车,其是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之间,(c)提供多个存放单位,是被存放在各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上,且各该多个存放单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货物,(d)提供多个配货装置,(e)设置一第一及第二分货区,其分别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下方,而该高架吊车即将各该多个存放单位移至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以及(f)提供多个作业员,是作业于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而将该待分配货物自该存放单位取出,且将该待分配货物置入该多个配货装置内。较佳者,该模式的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是属于一自动仓储(AS/RS)系统,而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装设有多个储位,且各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是为一双拉(Double Reach)式储位架,并具有一2.6M的储位深度。较佳者,该模式的存放单位是为一栈板、大箱、箱或单品,且该配货装置是为一配货笼车。当然,该模式的待分配货物是可以为一第一或第二商品,各该多个配货装置具有一拣货单位,各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具有一暂存区以利于该第一及第二商品的暂时存放,且该分货区还具有一作业空间,以利于各该多个作业员将该第一及第二商品从该暂存区移至各该多个配货装置,而完成该拣货单位。当然,该模式的储位架是可以具有一整板出货库位,而该拣货单位即被该高架吊车移至该整板出货库位上,俾使该整板出货库位得以成为一集货区。较佳者,该模式更包含一第三及第四排储位架,而分设有一第三及第四分货区,且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是分别与该第三及第四分货区相连接,以形成一第一及第二联合分货区。较佳者,该模式的该第一及第二联合分货区是具有一2.83M的高度及2.6M的宽度,且该第一及第三与第二及第四排储位架各装设有一″I″型钢梁,以加强各该储位架的一结构强度。又按照一主要技术的观点来看,本专利技术乃一种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的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一高架吊车,其是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之间,多个存放单位,是被存放在各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上,且各该多个存放单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货物,多个配货装置,以及一第一及第二分货区,其分别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下方,而该高架吊车即将各该多个存放单位移至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当然,上述的结构中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是经由多个作业员的作业,而将该待分配货物自该存放单位取出,且将该待分配货物置入该多个配货装置内。本专利技术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利用储位架下方的一分货区可利于直接在该储位架下方进行所需的分货作业;由于运用该储位架充作一整板出货库位,使得集货区所需的码头存放空间得以缩减;以及由于使用可立即进行分货作业的分货区,因而可大幅减少分配货物所需的时间。为更清楚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4)附图说明图1是先前技术的一自动仓储(AS/RS)系统立体示意图;图2是先前技术的分货作业流程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习知台车播种式拣货作业的立体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5是位于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间所见的多个储位的前视组合示意图;图6是图4的第二及第四排储位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将储位架上的商品预先分配成拣货单位的作业模式示意图;以及图8是图6的储位架利用一″I″钢梁来加强整体结构强度的立体示意图。(5)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显示出一种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其步骤包括(a)提供一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40,41,(b)提供一高架吊车42,其是位于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40,41之间,(c)提供多个存放单位(如图3的包装纸箱PB),是被存放在各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上40,41,且各多个存放单位PB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货物31,(d)提供多个配货装置(如配货笼车AC),(e)设置一第一及第二分货区43,44,其分别位于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40,41下方,而高架吊车42即将各多个存放单位PB移至第一及第二分货区43,44,以及(f)提供多个作业员,是作业于第一及第二分货区43,44,而将待分配货物31自存放单位PB取出,且将待分配货物31置入多个配货装置AC内。该模式的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40,41是属于一自动仓储(AS/RS)系统,而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40,41装设有多个储位45,46,且各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40,41是为一双拉(Double Reach)式储位架,并具有一2.6M的储位深度,又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43,44均设有电子标签以成为一种电子标签播种式拣货区EA。请再参阅图5,是为二作业员站立于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40,41之间分别观看其多个储位45,46的前视组合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b)提供一高架吊车,其是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之间;(c)提供多个存放单位,是被存放在各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上,且各该多个存放单 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货物;(d)提供多个配货装置;(e)设置一第一及第二分货区,其分别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下方,而该高架吊车即将各该多个存放单位移至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以及(f)提供多个作业员,是作业于该第一及第二 分货区,而将该待分配货物自该存放单位取出,且将该待分配货物置入该多个配货装置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莒
申请(专利权)人:郑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