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接种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021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接种针,其包括杆体、针体和手柄,针体通过杆体连接在手柄上,杆体为中空杆体,杆体上靠近手柄的一端设置有三道凸棱,三道凸棱均是由铁片制作而成,靠近杆体一端的手柄的内壁分布有三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可容纳相应的凸棱,容置槽均为U形,并且,容置槽的每个面上均设置有磁铁,杆体与手柄之间通过凸棱与磁铁形成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种针在杆体与手柄之间、杆体与针体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对其中某个部件的更换,在对微生物接种的试验中,可提前准备多组针体,及时更换针体,节约了对针体进行消毒的时间;消毒后的接种针可悬挂,相比水平放置的接种针,悬挂之后降低了污染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接种针
技术介绍
在微生物的分离或培养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接种针或接种环来挑取菌落进行移植,因此接种针是接种时挑取菌落的必备工具。接种针与接种环在医药化工和生物医学中使用较广泛,是挑取菌丝块的必备工具,接种环按材质不同一般可分为一次性的塑料接种环(塑料制成的)和金属接种环(钢,铂金或者镍铬合金)。在使用接种针时大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后进行接种操作。接种针使用之后,必须重新进行消毒处理,现有技术是通过将接种针进行更换或者整体消毒后,再继续使用,然而,不论整体更换还是消毒其耗时较长,影响实验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接种针,该接种针的手柄和针体连接的杆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只需更换针体和杆体即可快速接种,而且可拆卸,连接方式方便更换,提高实验效率。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一种接种针,包括杆体、针体和手柄,所述针体通过杆体连接在所述手柄上,所述杆体为中空杆体,所述杆体上靠近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三道凸棱,三道凸棱均是由铁片制作而成,靠近所述杆体一端的手柄的内壁分布有三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可容纳相应的凸棱,所述容置槽均为U形,并且,所述容置槽的每个面上均设置有磁铁,所述杆体与所述手柄之间通过凸棱与磁铁形成可拆卸连接。通过在手柄上设置凸棱,并且在手柄的内壁分布有与该凸棱相吻合的容置槽,可通过磁铁与铁片相吸来实现杆体和手柄的连接,可及时更换杆体,将容置槽设置为U形,可加大凸棱与容置槽的接触面积,连接处形成无缝连接,杆体与手柄之间无拐角,方便接种。所述针体和杆体之间为插接式连接。所述针体的尾部环状分布有凸块,所述杆体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凸块相吻合的通孔,所述针体与所述杆体通过凸块与通孔配合连接。通过凸块与通孔配合实现针体和杆体之间的连接,方便更换针体。 所述针体是镍铬合金制成的,所述手柄为胶囊状。胶囊状的手柄更方便握持和取拿。所述手柄远离所述杆体的端部设置有一凹形部,所述凹形部为矩形。接种针使用完毕消毒后,可通过将凹形部挂设在相应的突起部,保持接种针的无菌操作。所述凸棱的长度为5-15毫米,与容置槽的接触更加紧密。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便携式接种针,其杆体与手柄之间、杆体与针体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对其中某个部件的更换,在对微生物接种的试验中,可提前准备多组针体,及时更换针体,节约了对针体进行消毒的时间;消毒后的接种针可悬挂,相比水平放置的接种针,悬挂之后降低了污染机率。本技术接种针方便拆卸、便于安装并且方便携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接种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接杆体和针体部分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手柄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手柄的主视图;图中,1、手柄,2、杆体,3、针体,4、凸棱,5、容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接种针,它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为与微生物直接接触的针体3、用于固定针体3的杆体2和方便操作人员握持的手柄1,针体3与杆体2的前端连接,杆体2的末端与手柄I连接,而现有技术中的接种针,大部分是手柄I与杆体2为一体式连接,杆体2与针体3为一体式连接,手柄1、杆体2和针体3三部分为一体,当接种工作连续进行时,需等待接种针彻底杀菌后才可使用,耗时较长。本技术接种针,手柄1、杆体2和针体3为独立的三部分,其需使用时,可将三者快速安装,其中,杆体2和手柄I之间通过磁性连接,即通过磁铁与铁片相吸的原理,实现快速连接,结合图2、3、4所示,手柄I为胶囊状,杆体2为柱状,并且手柄I和杆体2内部均为空心,在杆体2的尾部有三道凸棱,每道凸棱均是由铁片制作而成的,每道凸棱的形状近视为U形,凸棱的长度优选为5-15毫米,该长度的凸棱更适宜与容置槽实现紧密接触,在手柄I前端的内壁上环形设置有三个容置槽5,容置槽5的目的在于容纳凸棱,容置槽5的形状和大小均与相应的凸棱相吻合,即容置槽5的形状也为U形,在每个U形容置槽5内均有磁铁,磁铁分别分布在U形的两个竖直段和一个水平段,将容置槽和凸棱的形状设置为U形,其可实现凸棱和容置槽最大面积的接触,使得杆体2和手柄I连接更为紧密,提高实验效率。杆体2与针体3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在针体3的尾部环状布设凸块,杆体内壁设置与该凸块相吻合的通孔,通过将凸块插入通孔内实现针体3与杆体2的快速连接,针体3需及时在酒精灯上杀菌,因此优选针体3为镍铬合金制成的。为降低杀菌后的接种针的污染机率,可在手柄I的末端开设矩形状的凹槽,杀菌后的接种针通过该凹槽进行悬挂,保证接种针无菌。本技术接种针的使用方法:当实验操作需要接种时,首先将杆体尾部的凸棱插入手柄I前端的容置槽5内,每道凸棱对应一个容置槽,凸棱与相对应的容置槽之间通过磁性连接;然后将针体3尾部的凸块插入杆体前端的通孔内,实验开始之前,将所有的针体和杆体全部消毒,当其中一个针体或杆体使用过后,即可更换其它的针体或杆体,节约实验操作时间。【主权项】1.一种接种针,包括杆体、针体和手柄,所述针体通过杆体连接在所述手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为中空杆体,所述杆体上靠近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三道凸棱,三道凸棱均是由铁片制作而成,靠近所述杆体一端的手柄的内壁分布有三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可容纳相应的凸棱,所述容置槽均为U形,并且,所述容置槽的每个面上均设置有磁铁,所述杆体与所述手柄之间通过凸棱与磁铁形成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和杆体之间为插接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尾部环状分布有凸块,所述杆体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凸块相吻合的通孔,所述针体与所述杆体通过凸块与通孔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是镍铬合金制成的,所述手柄为胶囊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远离所述杆体的端部设置有一凹形部,所述凹形部为矩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的长度为5-15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接种针,其包括杆体、针体和手柄,针体通过杆体连接在手柄上,杆体为中空杆体,杆体上靠近手柄的一端设置有三道凸棱,三道凸棱均是由铁片制作而成,靠近杆体一端的手柄的内壁分布有三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可容纳相应的凸棱,容置槽均为U形,并且,容置槽的每个面上均设置有磁铁,杆体与手柄之间通过凸棱与磁铁形成可拆卸连接。本技术接种针在杆体与手柄之间、杆体与针体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对其中某个部件的更换,在对微生物接种的试验中,可提前准备多组针体,及时更换针体,节约了对针体进行消毒的时间;消毒后的接种针可悬挂,相比水平放置的接种针,悬挂之后降低了污染机率。【IPC分类】C12M1/26【公开号】CN204981872【申请号】CN201520384778【专利技术人】韩作振, 孙彬, 闫华晓, 赵辉, 韩梅, 赵延洋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申请日】2015年6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种针,包括杆体、针体和手柄,所述针体通过杆体连接在所述手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为中空杆体,所述杆体上靠近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三道凸棱,三道凸棱均是由铁片制作而成,靠近所述杆体一端的手柄的内壁分布有三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可容纳相应的凸棱,所述容置槽均为U形,并且,所述容置槽的每个面上均设置有磁铁,所述杆体与所述手柄之间通过凸棱与磁铁形成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作振孙彬闫华晓赵辉韩梅赵延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